APP下载

高校财务报销难成因及对策

2019-06-03畅蓓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成因高校

畅蓓

关键词:财务报销;成因;高校

基金项目: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经管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171006604B)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24日

人才是立国之本,教育是强国之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财政拨款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各项财务资金来源多元化,导致高校财务核算报销工作日趋繁琐、业务更加复杂。与此同时,高校资金用途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促使财务报销审核流程更加严格,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财务报销难”已经成为繁琐审签报销手续的代名词。因此,破解高校财务报销难的问题,对提升高校财务科学、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财务报销难成因分析

财务报销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支出报销签批手续繁琐、现场报销等候时间过长、发票审核不合格易退单、经办人不熟悉报销流程等。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高校相关财务制度不完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为高校财会从业提供了宏观的指导法规,但对财务报销标准的描述较为笼统,使得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明确依据,很多高校的财务报销制度都是靠实际报销工作经验总结而来,缺乏统一而完善的报销审核制度。经费管理制度混乱,在普通业务支出或者教职员工差旅费报销时,无计划的支出会造成无法报销;审批制度不完善,会造成财务人员可能无法取得合理合法的原始凭证,从而无法获取有效信息;预算制度欠缺,将导致编制预算无法对应具体项目,对资金调度和使用造成阻碍。缺乏完善和统一的制度,给财务工作带来巨大阻碍,审核工作复杂,财务人员在核算经费使用时的工作量剧增,增加经费管理难度。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高校开通网络申报报销平台可以有效缓解报销排队耗时长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信息化財务软件包括财务预算、工资、银行来款及对账、学生劳务费发放、学生收费、学生津补贴查询、合同管理、凭证综合查询、银企互联、公务卡发放等功能模块。但实际可以应用到工作中的模块少之又少,各功能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无法资源共享。各操作员需要重复录入相同的变更信息,有些模块例如“银企直联”还会因第三方银行软件的技术不支持而无法正式投入使用。而且财务信息系统与各部门管理系统之间也无法建立有效连接,资产招标与采购、科研项目负责人审签、师资队伍建设、教务处教学系统等,均无法互通有无,未能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化沟通与共享。

(三)高校财务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高校教育经费增多,教育资金总量成倍增加,导致财务报销业务量骤增,对财务人员的需求日益加大。由于受到招聘人员学历、工作经验、编制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每年新进财务人员寥寥无几。导致目前高校财务人员总量严重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学历学位较低。实际工作中,现场报销人员在处理业务的同时还需不断接听电话解决教职工的各种问题,也需不停接待随时前来插队咨询报销细则的经办人,审核到一半的业务经常被打断,与此同时还要安抚焦急等待的报销经办人,长此以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和焦虑的工作环境加重了财务人员的心理负担,降低了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在职教职员工人数由2014年初的498人增长至2019年3月的977人,增长率高达96.18%。目前,学校财务核算科只有4人负责报销,其中3人审核制单,1人核算支出,报销工作压力很大。

(四)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和报销人员信息不对称。财务制度依照国家新政策和实际工作经验不断更新和进步,教职员工对于新制度、报销流程、业务操作细则等信息的掌握较为有限。尽管高校财务部门在第一时间利用校内办公网络平台将财务制度和报销流程公开上传,方便师生及时查阅和学习。但教师往往将精力投入在教学与科研任务上,对新财务信息知之甚少。老师由于忙于教学,往往委托其他老师来咨询和进行票据传递。经办人毕竟不是业务当事人,对于业务并不清楚,一笔报销业务来回跑几次财务处,效率极低。

(五)高校财务报销签批环节返工率高。领导签批实行“一支笔”制度,是报销流程里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经常出现二次报销的一环。经办人将填有开支指标的报销单,根据金额范围找各院系、行政部门负责人签字,支出金额较大的需要该项目或部门的分管校领导签字审批。高校的中高层公务繁忙,往往身兼教学、科研及行政数职。经办人能找到相应负责人签批实属不易,因高校管理层对财务政策制度掌握相对有限,签批的单据因为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而被退单,都需再重复签批流程,增加签批环节的返工率。

虽然网络化报销系统的实施可以缓解这一矛盾,经办人将签批完毕的报销单据封袋投入投递箱,再传递到财务审核人员手中,解决了现场排队耗时长的问题,但财务人员审核过程中也时常发现漏签字,签错字的现象,结果依然是按照制度退单,仍然无法避免重复签批,反而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二、完善高校财务报销难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审核报销制度。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制度及相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梳理,规范制度是财务报销工作的基础,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使每一笔出款都有据可循。根据工作实践把现有的财务制度进行修整和汇总,淘汰已经不合时宜的旧制度,重新汇总建立新的财务报销制度,有利于规范学校经费的开支和让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问题解释时有据可循。财务报销制度可细化为:财务业务问题解答、报销业务流程、出差业务流程、合同业务流程、收费业务流程。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报销,制度是红线,一切触及红线的不合理经济支出予以拒绝支付。项目经费支出涵盖人员支出、公用支出、专项经费、科研经费、固定资产等,也应分别建立完整的财务报销审核制度,利用校内网络平台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推广,既要保证财务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本部门制度和报销流程,又要确保报销人熟知自己报销的业务相关手续,与此同时积极与各部门及各项目负责人进行良好沟通,督促管理层对开始指标签批的流程进行了解,实行高校财务制度公开化、透明化管理。

(二)优化高校财务信息共享平台。高校在优化财务信息化建设时应成立信息化小组,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财务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宏观规划和发展策略。要求信息化小组的工程师将信息系统的数据代码进行规范和统一,在规范数字资源的基础上,使各部门之间可以在统一信息系统内实现联动互通,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信息化共享平台,达到数字化资源共享的目的。把各部门及二级学院的信息有效地进行串联,将全校电子信息透明化,保证数据可以准确及时地实现共享,同时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推选财务秘书,弥补财务人手不足。高校各行政部门和各二级学院推选一名固定人员为财务秘书,由财务人员对其进行集中财务知识指导和培训,其主要职责是对教职员工提供的原始票据进行归集整理,检查报销的开支指标是否允许列支、填写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和正确、各级签批手续是否齐全等。通过信息化办公,在全校范围内建立财务秘书联络群,进行电子单据的传递、及时高效的通知相关财务报销文件。财务秘书作为财务部门与全校师生的桥梁,节约了教师的报销时间,使教职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中,同时弥补了财务人手少的不足,节省了财务人员的审核答疑时间,提高报销速度。

(四)增设财务志愿者,对报销发票进行初审。受高校人事编制、部门工作效率、绩效考核等诸多限制因素的影响,短时间内增加财务人员编制可能很难实现。为此,财务部门领导可与学生工作部和经贸管理学院负责人协调沟通,由这两个部门联合推选学习优异、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代表重点培养,由财务志愿者从事简单而重复性强的工作,例如发票信息是否准确、多张發票及原始票据如何粘贴、如遇打车出行经办人需要怎样填写外出事由、网络报销封袋单据的收集与传递等。现场指导报销经办人需要办理的手续,发现手续欠缺或票据不合格,经办人可及时回去补全,手续齐全的可继续留在现场排队等候报销。财务志愿者对财务票据进行初审,既有效地解决报销人排长队、耗时长的棘手问题,又大大节省了财务审核人员的时间,在每天的工作时间内办理更多笔业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五)加强与其他部门关于审批权限的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高校财务业务往往需要几个部门联动配合完成,财务部门只是根据审批文件最后进行审核付款。高校财务报销人员主要分为校领导、行政部门中层、二级学院负责人、科研项目负责人及师生。根据报销业务的不同主要分为教育事业支出业务和科研经费支出业务,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应对不同报销人进行分别培训。校领导、行政部门中层、二级学院负责人、科研项目负责人掌握报销签批权限,应普及财务签批制度、教学经费收支管理规定、科研项目支出管理办法、经济类支出合同审签权限,以便签批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自身职责、明确各项经费的使用规范、正确使用签批权限。学校教职员工主要负责业务经办,应熟知各种业务的报销流程和注意事项,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学习,可以熟练掌握根据业务类型和总金额找到相应开支指标负责人进行审签,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报销业务。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便于更顺利地开展报销工作,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耗时长”问题,有效地避免经办人重复签批,同时也提高了财务报销工作的效率。

(六)加强财务政策宣传力度,展开财务相关知识宣讲会。首先,利用信息化办公建立学校财务处网页,将与日常工作相关的财经法规、财务制度、报销申请表单等文件上传,方便全校师生学习和下载。当制度或者申请单有调整时,第一时间通过校办公室面向全校进行通知。将财务各类业务报销流程“制度上墙”挂在财务报销大厅,同时制作宣传册下发二级学院和各行政部门方便师生随时查阅。建立财务微信公众号,上线财务处手机大厅,包含学生学费查询、教职工工资查询、财务最新通知等实用功能,宣传推广财务知识;其次,定期开展财务报销宣讲会,从基础的票据粘贴方法、大小写规范书写、报销申请表填写须知,到报销流程、网络报销平台报销操作方法等进行宣传普及。增强与二级院系与各行政部门间的沟通、透明化财务信息、规范报销票据、纠正报销盲点、减少二次报销,进而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减轻报销矛盾。

总之,我国高校财务报销问题由来已久,如何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财务报销工作效率,是彻底解决“财务报销难”的根本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杜玉华.关于高等学校财务报账问题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7(1).

[2]干雅琴.浅析高校财务“报销难”问题[J].当代经济,2016(2).

[3]张莎,王梅芳.高校财务报销模式探析——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16(12).

[4]史淑霞,谢智勇.高校网上报销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市场,2017(5).

[5]贠荣莹.浅析高校报账难问题[J].时代金融,201720(4).

猜你喜欢

成因高校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