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建设集装箱港外堆场思考

2019-06-03杨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集装箱

杨杰

关键词:集装箱;港外堆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9日

一、引言

集装箱港外堆场是港口集装箱装卸系统的重要补充,是集装箱重箱或空箱保管、堆存和进行交接的場所,对集装箱集疏、中转运输、拆装箱作业具有重大作用。目前,沿海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周围均有配套集装箱港外堆场,重点提供空重箱堆存保管、进出口重箱拆装箱、货物堆存和拼箱、海关国检查验等功能服务。如宁波港北仑码头,码头周围集装箱外堆场公司超过30家,堆场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成为宁波港北仑码头便捷、畅通集疏运系统的重要一部分,北仑码头在生产运营中,码头集装箱通过能力利用率达到200%,全年前方堆场平均翻箱率维持在15%左右,即使在年底繁忙季节,码头前方堆场平均翻箱率也从未超过30%。

寸滩港和果园港是重庆主城区重要的集装箱作业港区,年集装箱吞吐作业量约占全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80%,但一直以来,受制于长江上游地区故旧的集装箱码头发展模式、经济体量以及特殊的地域环境,集装箱作业区仍是集码头、堆场、货站三位一体发展,所有空重箱均堆放在码头。在当前似乎问题还不大,而一旦未来寸滩港集装箱业务全部转移至果园港,那么重庆集装箱堆场的发展模式短板必将暴露无遗,且影响深远。因此,在果园港区功能完善的重要阶段,探索思考并提前谋划布局集装箱港外堆场,补齐功能短板,对于重庆港物流业发展、社会物流成本降低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重庆集装箱码头堆场现行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寸滩港区是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标志性工程,自2005年开港运营以来,一直承担着重庆市内外贸集装箱装卸重任,在推动长江上游港航物流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枢纽作用。现就以寸滩港集装箱重箱堆存为切入点,分析重庆集装箱码头堆场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平均堆存期较长。寸滩港区集装箱重箱堆场(包括内外贸集装箱)面积共计约17万平方米,设计地面箱位约6,000TEU。为保证重箱堆场有较高的周转率,寸滩港对普通重箱施行的堆存费政策是免堆期3天,从第4天开始计收堆存费。但在实际运营中,集装箱重箱的堆存期往往较长。统计分析发现,从2014年至今,码头重箱平均堆存期为6.6天,其中外贸重箱情况甚重,为8.3天;集装箱重箱堆存天数超过15天的占比超15%,严重影响了集装箱重箱堆场的作业效率。

(二)翻箱率较高。重箱堆场翻箱情况主要有三种:装船翻箱、提箱翻箱和查验翻箱(该比例较小),寸滩港重箱堆场近几年装船翻箱率基本保持60%左右,提箱翻箱率70%左右,相比沿海港口平均15%左右的翻箱率,堆场负荷显然更重。每翻一次箱平均耗时2.5分钟,不仅使得堆场、码头作业效率大受影响,更直接增加了码头生产运营成本。

(三)严重制约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尽管寸滩港集装箱吞吐量常年保持在55万TEU以上,但码头吞吐能力始终未能得到充分释放,码头通过能力利用率长期徘徊在55%左右,最高也只达到了67.3%(2014年),相比长江中下游港口明显偏低。2016年,南京港为160%、南通港104%、泰州港83%。究其原因,除了与区域经济贸易、产业结构等外部因素相关外,与港口地域条件、生产组织等密不可分,其中集装箱堆场更是直接影响码头通过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原因分析

寸滩港严格按照河港工程设计规范设计、建造,对于堆场面积、高层设置、堆场与码头吞吐设计能力的匹配关系、港内道路及地面箱位数等均有充分考虑,出现上述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重箱堆场的堆存策略。寸滩港地处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港区陆域地形高差达80米,码头后方可供延伸的陆域资源非常有限,故堆场资源相对紧张,且开港以来集装箱吞吐量节节攀升,若采用进出口箱分别堆场的方式,势必不能满足实际作业需求,因此寸滩港采用的是进出口箱混合堆存策略。在此策略下,可以充分利用堆场空间资源。

(二)重庆主城区集装箱堆场市场环境。目前,重庆主城区暂无专业集装箱堆场公司,寸滩港周边的招商物流仓储中心、长安物流、长安民生物流、普洛斯仓储中心等货站库场资源也相对紧张,库场资源的利用率、忙闲程度也不尽相同,故部分货主愿意将集装箱临时堆放在寸滩港堆场,视生产需要再提取。

(三)船舶到港的不均衡性。重庆集装箱船舶运输受长江枯丰水位(常年水位差25米)、气象、挂靠港等因素影响较大,尽管部分船公司开行有集装箱班轮,但船舶到港的不均衡性问题依然突出,且随着三峡过闸拥堵常态化,这种不均衡性愈加凸显,如2018年出现单日最高作业22航次,最低作业0航次。

(四)其他因素。除以上原因外,还包括集装箱岸桥场桥年久维修、轨道定期维护等造成的堆场资源紧张;因无法确定进口箱提箱时间造成的进场或卸船新箱压老箱现象;等等。

四、重庆建立集装箱港外堆场的必要性

果园港是我国最大的内河水、铁、公联运枢纽港,在驱动区域经济及国家战略互联互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未来几年,待果园港口岸问题得到解决,寸滩港区集装箱业务就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逐步向果园港转移,彻底实现两港深度融合。但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果园港集装箱堆场面积问题。建设果园港的初衷是承接寸滩港滚装船码头功能和九龙港全部功能,并与寸滩港互相拱卫、共同发展主城区集装箱市场,所以尽管果园港码头设计吞吐能力达到200万TEU,但集装箱堆场的规划设计是基于与寸滩港互补发展理念,若单独承担主城区集装箱发展重任,堆场面积比较紧张,尤其是空箱堆场,果园港空箱堆场面积13万平方米,而寸滩港为18万平方米。

(二)集装箱市场结构问题。果园港于2008年开工建设,尽管当初规划设计具有一定超前性,但近十年来长江上游地区集装箱市场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地变化,重庆水运内外贸集装箱比重由2008年4∶6变化为目前的5∶5,且随着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深入,重庆外贸集装箱占比还有继续下降趋势。主城区港口装卸作业集装箱空重比由2008年的3∶7变化为目前的2∶8。此外,集装箱多式联运已成为社会集装箱发展重心,目前铁水联运集装箱占到港务物流集团集装箱吞吐量的7.8%,水水中转集装箱占到15%。集装箱内外贸箱、空重箱、多式联运箱等对于堆场的使用需求和要求各不相同,这都给果园港集装箱堆场的规划布局及生产运营带来了极大挑战。

(三)果园港集装箱堆场作业问题。首先,果园港与寸滩港集装箱公司具备相同的港口作业系统及作业机械,集装箱装卸工艺及流程相同,两港整合过程中,港口内部条件未发生变化;其次,果园港与寸滩港面对相同水文河势条件、相同物流发展环境,制约寸滩港集装箱堆场效率的因素也同样制约果园港集装箱堆场。

(四)集装箱查验场地面积不足。寸滩港集装箱查验场地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2017年集装箱作业箱量最高时,外贸集装箱重箱达到34.6万TEU。果园港集装箱查验场地面积不及寸滩港一半,2017年也作业了外贸集装箱重箱4万TEU。显然,果园港若要单独支撑两港近40万外贸集装箱重箱的查验,压力非常巨大,通关时间和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不利于重庆对外贸易发展。

若对于上述问题若不倍加重视并及早化解,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果園港未来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增加社会物流成本,降低重庆整体物流服务质量,更会间接制约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国际物流枢纽的建设步伐,限制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作用的发挥。因此,在果园港功能正处完善阶段,非常有必要改变长江上游地区传统的集装箱堆场发展模式,在果园港建立一个服务多元化、综合性的集装箱港外堆场,来消化码头集装箱堆场的作业压力,释放码头装卸作业能力。

五、对策建议

果园港集装箱港外堆场的建设,选址宜不超过果园集装箱码头3公里,模式可参考长江中下游及部门沿海港口港外堆场发展模式,并重点发展以下功能业务:

(一)超期集装箱重箱堆存。参考沿海地区港口前方堆场发展运营模式,将码头超过堆存期设定上限的集装箱重箱进行强制疏港,转栈到港外堆场,保证果园港集装箱堆场高效的周转效率。

(二)空箱堆存。堆存生产企业或第三方物流使用率较高的部分集装箱空箱(按箱主划分),既便于集装箱空箱的提取与发放,也可缓解果园港空箱堆存面积不足的困境,缓解港区交通压力。

(三)集装箱查验。积极申请成为海关国检等口岸职能部门监管区域,进行外贸集装箱堆存、交接,实现货物的检验检疫操作,缓解港区集装箱查验场地不足的压力。

(四)兼具集装箱货站功能。与果园港港内集装箱货站相互支撑,提供集装箱拼箱、装拆箱、修箱等业务,为客户提供货物运输、配送、仓储、分拨等服务,集聚发展更多集装箱适箱货源。

(五)开展增值服务。把握果园港策划申请设立进口粮食、木材、植物种苗、肉类、水果、药品等指定口岸功能的契机,提供分拣、包装、仓储等增值服务,满足客户多种需求,充分发挥口岸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有文,胡昕.集装箱码头堆场适应性分析[J].水运工程,2006(9).

[2]胡浚涛.谈集装箱场站管理的一般模式[J].中国外资,2012(4).

[3]姜伟.集装箱码头堆场布局研究[J].物流管理,2016(12).

猜你喜欢

集装箱
美军一架C-130J正在投放集装箱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一种新型集装箱起重吊具设计
集装箱安全保障方案设计与实现
我家住在集装箱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
700MPa级高强集装箱用钢的研制
集装箱与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