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2019-06-03饶玉芬
饶玉芬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各地的落实,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开发潜力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以后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既要能够整体把握数学教材,又要能够科学设计单元教学,还要能在教学中突出数学特性,并且能精确设计问题、精准解决问题,做到融情于学、搭景于教,同时要密切学生生活实际、铸造学生数学思维,更要能转变评价策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66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whil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Through mathematics learning, students can develop their potential and form their own learning methods,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senior mathematics learning. The cul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ore accomplishment requires that teachers not only grasp mathematics teaching materials as a whole, but also design unit teaching scientifically, but also highlight mathemat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eaching, and can accurately design and solve problems, so as to be in harmony with learning and setting up scenes in teach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close to students' living reality and cast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more importantly, it can change the evaluation strategy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valuation.
Keywords primary mathematics; core literacy; cultivation strategies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其中以数学价值观的发展为根本。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一些分析。
1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以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习的各个环节,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培养下,不断提高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合力构筑成学生的知识系统,而基本活动经验构筑其经验系统,两个系统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建构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架构。而数学活动是形成这个架构的学习活动载体。数学教学追求严谨性,使数学教学带有极大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多思考、多研究,尽最大可能的为学生创造直观思维的机会,多给学生打开一些“窗子”,要尽可能的避免单调的符号。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过程,抓住数学的特性,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既掌握数学知识,在发展了数学技能的同時,还获得数学的思想,活跃数学思维,最终获得数学核心素养。
2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并升华为数学素养的硬件。教师要善于发现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思维价值,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并拓展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数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作用,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和自主学习,把数学的“思维形式”升华为学生的“思维习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准把握活动的维度,真正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学会数学思维。
3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建构的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小学数学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深度?这是摆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的思想必须转轨,做到与新课程标准对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仅仅靠“多讲多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主动和自觉,在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
3.1 整体把握数学教材
整体把握数学教材就是教师要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精准把握教材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情,科学地分析和全面地解读教材,给学生呈现全面系统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各项数学知识之间的区别和紧密关系,进而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建立起完整的数学认知体系。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整体把握数学教材是基础。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数学知识表述为:数学知识应该是 “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系统的体系,作为教师我们要整体把握各学段数学教材的性质与理念,领会数学课程目标,整体感悟蕴含其中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在日常教学中注入新的教学活动而努力。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运用很多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就截然不同。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心生感悟,获得新的数学技能和知识,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这样,学生的关键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思维品质不断得到改善,数学核心素养逐渐形成。
3.2 精心设计每个单元的教学
培養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一定从零散的、小节的、条块的教学中快速地走出来,以一个完整的“章”作为教学的基本单元。可以把某章作为一个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如将“平移和旋转”合成为一个单元设计教学;也可以以数学中的某个重要部分作为一个单元设计教学,如“分数的认识”等。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实施数学精准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抓手,也是我们整体把握数学课程教学的抓手,这样才可突出数学本质——核心素养,有利于我们教学方式多样化,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我们教师专业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
3.3 突出数学特性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数学特性,关注三维教学目标,抓住数学特性。通过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探究活动展现学生的解题思考过程,组成问题“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需紧扣数学的特性,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一步步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4 巧设数学问题,引领学生探究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为了学生的数学发展并促进其终身发展,所以学生必须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离不开“问题”。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应当按照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并提前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调整,因地制宜的组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的课堂提问十分重要,它能引领学生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也可能让学生“误入歧途”。因此老师精确设计带有启发和诱导性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和思考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分析学生的思考轨迹和思维过程,做到精准解答,有的放矢。如何引导小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采用合理思路解决它,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
3.5 融情于学,搭景于教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数学问题无处不在。但是,小学生接触、喜欢探究的往往是那些最接近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因此,我们创设的数学情境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生的经验数学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经常把童话故事糅合于数学问题,让数学问题富含感情,或者和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倒数》的教学中,我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会打倒立吗?学生马上被吸引住了,接着播放一张打倒立的ppt图片,让学生说说倒立与正常站立有什么不同,学生马上抓住了倒立特征——头脚颠倒交换位置。接着安排给汉字和数字打倒立,从而生动地引出了倒数。这样的情境教学,使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更走进生活,紧贴学生,充满了趣味。
3.6 密切生活实际,铸造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数学素养中最硬质的东西,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靠数学思维锻炼出来的。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素养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真正感受到:我们是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从现实生活的、小学生身边的、实际的案例入手,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加减乘除的符号。教师通过密切生活实际,来铸造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来学习数学,就能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自己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自然而然地就会把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并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自然而然的建构起来了,我们的数学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3.7 转变评价策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无论是教学评价还是学生评价,目的都是为了正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心态积极,各项综合素质均衡和全面地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要求教师要转变评价策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学习评价由单纯的学生分数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要求评价者不但要看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还要看到学生的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厚度”,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课堂教学和课后反馈中,都要注重评价的有效性,淡化分数指标,注重评价主体、内容、方式的多元化,着眼于创造学生未来的最佳、最远发展,并有效、客观地运用评价结果。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的中的培养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此,老师应当认真研究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相信小学生在数学核心素养的陪伴下,定能够茁壮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4):42-45,48.
[2] 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Y尳滩膧Y尳谭?2015.35(9):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