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经济法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19-06-03吉明

科教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实践微课

吉明

摘 要 据了解,在传统的“经济法”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学生运用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单一等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环境下,将微课应用到“经济法”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微课在经济法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微课 经济法 教学实践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56

Abstract It is understood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economic law, it is a prominent problem to pay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knowledge while neglec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it and the simplicity of teaching metho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in economic law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effect, but also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economic law.

Keywords micro-course; economic law; teaching practice; application

1 微课概述

微课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现代化教育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微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课主要是以数字资源为载体,将重点知识点或专题内容凝结到了10至15分钟左右的短小视频中,并将微视频传播出去,具有针对性强、可反复观看等优点。①近年来,微课凭借自身优势开始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显露锋芒,目前已成为我国现代化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 微课应用的必要性

微课课程设计与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特征有着极强的契合性,它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传统教学模式基本都是以较为枯燥的大量文字来对知识内容进行描述,以此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应的知识系统。此种教学方式不仅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由于其是知识的单向传输,并未结合学生自身实际需求来进行,因此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感情绪。微课程的设计能够将知识阐述时间有效地缩短,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并学习到本章节需要其掌握的精华知识,之后在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从而在具体实践中完成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同时,微课的设计与应用是根据教学的科学规律来开展的,所以微课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与知识的吸收程度均可以借助曲线图将其的具体变化过程反映出来。其知识接收程度最高的阶段处于课上前十分钟,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识接收程度均会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微课程在具体设计时正是遵循了这一科学规律,让学生在注意力最为集中且知识接收能力最强的阶段来学习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而剩余时间则学习一些重要程度次之的知识,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难题。此外,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而言,微课程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借助微课开展学习。同时,在知识结构选择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更具自主性和个性化,这也是其得天独厚优越性的直接体现。具体来讲,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开展始终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对于学生的个性化知识培养方面并未给予高度的关注。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方式,学生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作为重要参考依据来开展学习活动,这也是学生实施精细化和专业化课程准备的重要支撑。

微课教学模式产生和发展都与应用型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与应用型学科教学模式灵活性因素有着直接关系。经济法是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中都有开设的一门课程,究其课程本质可以发现,其具有强烈的应用性特点,因此,微课在经济法教学中也可以广泛应用。

3 微课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第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已有知识对其实施的再创造过程。学生以顺应知识或同化知识等两种方式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微课程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而是将侧重点放在了知识引导上,以内化和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以此进行知识建构。建构主义贴合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始终以学生为核心,经济法微课教学设计坚持以因材施教作为其指导理念,建构主义学习与其有着较强的一致性。

第二,個性化学习理论。个性化学习具有明显的移动化、碎片化和可视化特征,目前它已成为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趋势。个性化学习开展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的自我实现。同时,个性化学习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也给予了重点关注,为学生的学习观点表达和学习成果展示等提供了机会,并借助信息技术个性化为支撑,以此让学生开展零存整取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的全面化、学习价值追求的多样性、学习风格的独特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等都是个性化学习的突出特征。

4 微课程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1 微课程在经济教学法中的设计

微课程应用平台搭建主要是借助资源中心、课程中心和交流论坛三部分组合而成,且三者具有不同的功能,也正是由于三者之间的共同作用,使得微课课程学习内容能够完整的展现出来。②

4.1.1 资源中心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从而对微课程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具体来讲,教师要进入到微课程应用平台系统中,首先对经济法微课程的任务单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要将其进行上传,并配以相应的讲义和测试习题。微課程资源主要是由负责经济法的教师来提供的,将其形式作为划分依据可将其分为文档类、学案类、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类资源等四种类型。

4.1.2 课程中心

课程中心具有能够为学生提供微课程资源的功能。学生通过用户登录与验证登录到微课程应用平台后就可以采取点播的方式来实施自主学习、下载讲义、提出疑问或进行习题测验。教师在接收到学生提出的疑问后会对其给予回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教师还能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评阅,并根据评阅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评定,最后将其进行反馈。学生在受到教师的反馈信息后,就能以此为参考,对后续的微课程学习实施调整。

4.1.3 交流论坛

微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并能够在同学互动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此强化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对微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沟通与交流时,学生借助论坛或平台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或对微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评论,也可以针对自身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其以帖子的形式上传到论坛或平台中以寻求帮助。当教师或学生在浏览时就可以看到该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帮助与解答。

4.2 微课程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将微课程学习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融合经济法课程特点,可以将经济法教学常用的微课程类型分为以下几种,即视频类微课程、图文类微课程和故事类微课程。其中视频类微课程是以《经济法》教材内容为基础,以教材章节比例为参照对重难点知识内容实施的模块化教学设计;图文类微课程和数字故事微课程都是以视频微课程为载体实现的知识拓展,主要囊括了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和故事。

4.2.1 视频类微课程的应用

视频类微课程从本质来讲是一种良好的多媒体学习资源,主要是将经济法中的各章节重点知识进行了有效的整理,并借助声情并茂的视频得以呈现。此种方式不仅深化了经济法理论知识的深度,而且还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充分融合起来,既提升了学生课程预习的针对性,又能够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实现课后自主学习与知识巩固,是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得到同步提升的有效方式。同时,此种方式还能拓宽授课方式,这样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对课堂教学进行选择,课堂活动的主动权实现了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学生的培养空间也更为宽广。

4.2.2 图文类微课程的应用

图文类微课程简而言之就是将枯燥无聊的文字转化为图文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经济模型和图画是图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长篇大论的文字叙述来解释专业现象,此种教学方式弊端就在于教师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精力去解释经济法知识,但是学生最终的接收效果却差强人意。而借助图画展现知识内容的方式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了解经济的变化和未来的变化趋势,提升了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应该始终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势,借助一些短小且具有典型的经济法案例,以微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为载体,从而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建构起学科的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规范运用经济法各类条文的能力。

4.2.3 故事微课程的应用

对微课程进行设计时,要始终将“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为重点考虑的问题。③故事性教学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借助各类经济公式、经济人物背后的故事,来向学生传达经济法知识的一种方式,从而能够使学生处于一种较为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借助数字故事类为载体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能够提高经济法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开启课堂教学活动时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数字故事微课程也是当下实际案例和社会现象的直接反映,能够锻炼学生从全面、系统的观点去看待并思考问题,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更为丰富,目前,故事类微课程在当下经济法教学中广受学生欢迎。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我们已步入微时代。在此背景下,必然会给教育领域改革带来一定的契机,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必将呈现移动化、微型化和碎片化特征。将微课应用到经济法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不仅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的弊端,而且对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教育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也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

注释

① 廉跃.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177.

② 闻雯,何有山.微课支撑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经济管理类《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7(12):88-89.

③ 林娜.经济法的微课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17(05):9.

猜你喜欢

经济法教学实践微课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