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从未叫过我妈妈, 但每颗心都拥有自己的语言

2019-06-03田祥玉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自闭症康复丈夫

田祥玉

玛格丽特有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凯利,她对儿子没有奢望,唯一的担心是他永远都无法自理,无法正常地表达自己。为了深入了解自闭症的成因和治疗方法,玛格丽特从故乡冰岛出发,一路走过美国和欧洲列国,约见科学家和自闭症专家,也因此和無数饱受自闭症困扰的家庭相识、相知。每一个家庭都不容易,但几乎所有父母都用爱与坚持,让孩子走出自闭症的阴影,玛格丽特看到了曙光,她回到冰岛的家后宣布:“之前我们总是当着凯利的面谈论他,现在,我们要开始和他谈话。”这位母亲决定从了解自己的孩子开始,去关注更多的自闭症儿童。这条路并不容易,但因为爱,她无所畏惧……

这是纪录片《一位母亲的勇气:对话自闭症》中的片段,贵州省贵阳市的张远梅看了很多遍。因为片中的母亲玛格丽特经历的一切,她的梦想与坚持,张远梅感同身受……

往前走总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今年49岁的张远梅是贵阳人。2003年7月,她生下儿子丁嘉航。嘉航漂亮可爱,但和同龄孩子相比,他相对沉默,没什么表情,也不跟人对视。眼看着儿子要上幼儿园了,却连“妈妈”都不会叫。张远梅有点儿忐忑不安,但老人说是“贵人语迟”。

2006年7月,嘉航被确诊为中重度自闭症。那一刻,张远梅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和丈夫经历了几个月痛不欲生、夜不能寐的生活后,张远梅知道,必须接受,必须擦干眼泪朝前走。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说:“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接受儿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确很难,即便这样,你还是要接受。张远梅和丈夫开始查询自闭症的所有知识,发现美国当时的官方调查数据是,每88个孩子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中国的数据无从得知,但至少有几百分之一的几率。这个数据反而让张远梅和丈夫平静了许多,因为这说明嘉航不是个体,而自闭症也并不罕见。

夫妻俩很快确定了接下来的行动方向,那就是送儿子去专业康复机构接受干预治疗,让他能早日恢复。当时,贵阳乃至贵州省,都没有一家专业的自闭症康复机构。离他们最近也是最好的康复机构在广州。嘉航3岁生日的当天,辞掉工作的张远梅,带着他去了广州。

一开始满怀希望,张远梅祈祷儿子是这个群体的5%(能恢复得非常好);到广州后,她希望儿子是20%(能正常上学)。但是最终,她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嘉航是75%(终身都需要接受康复教育)。

换言之,嘉航永远都无法自理,一辈子需要接受干预治疗、有人监护。和嘉航同期进入康复机构的比他小两个月的一个男孩,接受3个月康复训练后,能准确分辨出物体的形状和颜色,但嘉航只能听简单的指令,连剪刀和铅笔、苹果和鞋这么迥异的物体也无法分辨。希望一点点破灭,张远梅不禁想:儿子一辈子都要接受干预治疗,但贵阳没有专业机构,她就必须带着他一直漂泊在外,留丈夫一个人在贵阳孤独打拼。这么做,别说丈夫的经济压力山大,家也就不像家了。

想到这里,张远梅给丈夫打电话:“我想带着儿子回家,在贵阳创办一家特殊儿童康复机构。”丈夫说:“好,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张远梅马上报了一个培训班学习,远在贵阳的丈夫也投入行动,找场地,根据妻子发来的相关资料画设计图。

“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儿子查出自闭症,他一直都陪着我、安慰我。只要是我想做的事,他永远都无条件支持!”张远梅说,有这样一个孩子是不幸的,但与那些有同样遭遇,丈夫就甩手走人、妻子得了抑郁症的家庭相比,她又何其幸运!

2006年大年三十晚上,张远梅带着儿子回到贵阳。过完春节,她和丈夫开始行动,租场地、借钱、招聘老师并置办教材器械。知道他们资金还不够,张远梅的两个嫂子不约而同上门送钱,说钱不用还,不够的话,她们再想办法。未来无法预料这条路会遭遇怎样的挑战,但她年迈的父母、公婆和哥哥嫂子们都说,为了让嘉航得到及时又专业的干预治疗,创办一家能惠及更多孩子的康复机构,这是大好事儿,值得!

为了给张远梅加油,她的父母、两个哥哥都搬进她的小区居住。2007年夏天,张远梅任法人代表的“贵阳市欢乐船特殊儿童教育康复中心”(以下简称“欢乐船”)挂牌成立。一开始,中心里连张远梅在内一共有8位老师,头两个月却只收到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嘉航,另一个是张远梅朋友的孩子,他程度较轻,每天只上半天课。“每天早上,8位老师带着嘉航一个人去操场上跑步;下午的其他课程,也只有嘉航一个人上。”初期困难重重,一直往里砸钱。张远梅说,每当看到嘉航在操场上撒欢儿般地奔跑,每看到他一点点进步,她都觉得前路光明,一切值得。

是的,只要你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就一定会比原地不动更能接近和感知到幸福。

孩子从未叫过我“妈妈”,但那又怎样

老大是特殊孩子,是否再生一个?这是所有拥有特殊孩子的父母都考虑过的问题,张远梅夫妇也不例外。但是,如果老大是自闭症,老二就有5%的几率也是自闭症。所以,很多夫妻都放弃要二胎。

张远梅和丈夫经过商量后,却决定再要一个,如果老二也是5%,他们选择接受。因为没有谁比他们更清楚,这类孩子不是差,只是与众不同。2008年7月,张远梅第二次做了母亲。“不是预想中的女孩,但男孩也很好!”小儿子名叫铭航,虎头虎脑,7个月就能叫“妈妈”,而每次的身体检查,都显示他非常健康,张远梅如释重负。

“老二的确如我所愿,很快就成了得力小帮手。”张远梅说,铭航特别喜欢哥哥,哥哥也很喜欢他。弟弟3岁时就懂得要照顾哥哥了。他主动带哥哥上厕所,特别喜欢带他出去玩儿。哥哥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很懂弟弟。小时候铭航哭,嘉航马上把奶瓶找来塞给妈妈。小儿子聪明伶俐,是人见人夸的小可爱,成了他们夫妇的得力小帮手。未来不可预料,但是此时此刻,张远梅知道,当初要老二无比正确。

弟弟的到来,使嘉航的进步更快了。一家人出门,他总等到每个人都到门口后才走;出楼道,他会抢着跑到前面去开门。他不会说话,不会叫“爸爸”“妈妈”“弟弟”,但显而易见,他一直能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并及时用他的方式来回馈。

“其实我们这种家庭,如果夫妻能达成一致的话,生个老二更好。因为,有个正常孩子更有利于家庭和谐。”张远梅说,虽然身体会因此累到虚脱,但精神却会无比愉悦。“否则的话,真的可能抑郁甚至崩溃。”她说如果只有老大,一家人的注意力都会在他一个人身上,苦恼自然就更多。“有个老二,父母就可以分散注意力,也就能更好地照顾老大了。”

没有母亲不希望孩子叫自己“妈妈”,张远梅也不例外。嘉航4岁多时,也曾含混不清地叫过“妈妈”,但就有那么一两次,再后来,连含混的“妈妈”也不再叫了。她也曾相信自己能等来孩子叫“妈妈”的那一天,但因为创办“欢乐船”,每天接触更多“星星的孩子”,她释然了,接受了。“嘉航有构音障碍,这种孩子,6岁前语言功能还不发展出来的话,基本也就不会再说话了。”张远梅语气平静,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除了语言还有很多:肢体、图片和笑容,不用声音就能传达爱的方式多不胜数。

嘉航虽然不会说话,但他的运动能力很出众,轮滑、自行车、羽毛球,是大家公认的体育小达人;他也喜欢下厨,尤其会花样翻新地炸土豆。最近两年,嘉航痴迷于做钻石绣。他做起手工来,专注得可以忘记全世界,不吵不闹一坐就是大半天。张远梅去年过生日时,嘉航的礼物是他自己花了好几个月绣的“梅、兰、竹、菊”4幅图,毋庸置疑,这是她这辈子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不要去看孩子做不到的,而是要看他能做什么。”这是张远梅经常告诉自己,也对自闭症家长说的话。这个群体的孩子都特别单纯,他们的高兴也来得特别简单。“嘉航吃到薯条、QQ糖就会高兴无比,有的孩子有蛋糕吃就会欢呼雀跃;有的孩子把自己的心爱之物分享给别人,也会高兴得不得了……”也许,在大众的评分标准中,这些孩子的智商都远远不达标。但那又怎样?因为爱,并不需要智商。

每一颗心都拥有自己的语言,因为了解,各自喜悦

时过境迁,张远梅越来越能接受嘉航是中重度自闭症。因为有些孩子程度很好,钢琴过了六級、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他会骂人,会打爷爷奶奶。“我的孩子激动时会尖叫,但他不会去伤害任何人尤其是至亲。”张远梅说。

创办康复机构12年,张远梅接触了无数个自闭症家庭。很多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是自闭症,还有的觉得孩子是轻度的;幼儿园甚至小学混混就能过去。也有特别困难的家庭,因为没钱,唯一能做的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这个群体的孩子都会得到残联的康复帮助,但项目只针对6岁以下的孩子,6岁以后则需要家长承担所有费用。“欢乐船”收费不高,全托每月只需要3000元,但这笔钱,对很多家庭来说也超出预算,毕竟很多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妻子是不上班的。张远梅说,16岁以上的自闭症孩子,有相关庇护工厂来接收,但现在的情况是,就业支持远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张远梅希望,自闭症孩子的教育、就业开销,应该由家庭、政府和社会三方一起来共同承担。

转眼12年过去,“欢乐船”从一开始的8名老师、2名学生,发展到现在有3个点、74名教师和200多名学生。但是,像“欢乐船”这样的专业康复机构并不多,仅数据可查,贵州省就有4万多名自闭症孩子,而其中大多数都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接受干预治疗。由于资金有限、场地不大,“欢乐船”的学生宿舍一直是民房,孩子们也没有操场。“在城里上学的其他孩子,都有敞亮又现代化的教室和宽阔的操场,但我们的孩子没有这些。他们也是天使,同样也需要被阳光照耀的操场,有冬暖夏凉、可以随时入梦的房间。”张远梅说。

“当我们老了,孩子怎么办?”这是几乎所有自闭症家长一说就会掉眼泪的问题。你看孩子人高马大,但他根本不能自理。即便这样,张远梅还是对未来满怀信心。“欢乐船”创办至今12年,她见证也促成了这个群体的诸多改变。现在,贵州很多地方都建立了特殊儿童康复治疗中心,张远梅也从一开始的单打独斗,到现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和社会各界,这些年都在持续为“欢乐船”注入力量。

2019年3月接受采访时,张远梅说:“近几年,妇联也特别关注自闭症这个群体。我相信,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在教育、康复和就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星星的孩子就一定能见到更璀璨的宇宙!”

每逢周末,张远梅夫妇都会和两个孩子在一起。稍长一点儿的节假日,他们会带嘉航去旅游。“不能因为不方便,就把孩子关在家里。”她说,带一个自闭症孩子外出困难重重,但即便这样,也要多出去走走,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更广阔的世界。

问张远梅眼里的幸福是什么?她说:一家人一起面对风雨,并携手走过去就是幸福。“有特殊孩子的家庭,父母的责任会很大,但这并不是坏事,所以你不用逃避,因为责任是付出也是纽带,它会让家更团结更有爱。”

“在我小的时候,家人从未让我觉得他们因为我而牺牲自己,这是我的家人最了不起的地方。”这是患有自闭症的日本作家东田直树说的一句话,虽然直到如今,已经长出胡须、变了声,比妈妈还要高一头的16岁的嘉航,不曾叫一声“爸爸”“妈妈”,但张远梅相信,这样的话,嘉航早已在内心深处,说了千千万万遍。

张远梅最喜欢的一首歌,是周迅唱的《这世界唯一的你》,歌词是这样的:

“这世界唯一的你,霸占了我所有表情,这是上天给我的奖励;在遥远星球的你,用你最独特的频率,告诉我世界美丽又干净;每一颗心都拥有自己的语言,因为了解,各自喜悦。”

猜你喜欢

自闭症康复丈夫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傍晚
被忽略的1000万自闭人士
安慰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