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理好你自己,幸福自然会来

2019-06-03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面膜整理物品

| 策划人小语 |

家里的物件越堆越多,心中的牵挂越积越重,负重前行,身心俱疲。这,是你想要的人生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现在急需一次关于整理的“认知升级”!

那些积攒的物件,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实体显现;那些积压于心的东西,往往是难以忘怀的美好、无法实现的遗憾以及不愿触碰的伤痛。收纳即收心。整理就是通过决策东西的去留,对自己进行一场心灵疗愈。

本期策划,我们将手把手教你人生整理魔法,从居室环境到特殊物件再到亲密关系,让你的小家越住越大,让你的关系越处越好,让你的人生越过越幸福。

我们为什么要整理? 

提到整理,你会想到什么?先别说出来,接着往下看,看是否如你所想呢?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会是:整理房间、收拾东西……这些只是整理的一部分。事实上,整理是一种居住的技术和智慧。居住包括3个要素:东西,人是不可能不和任何东西居住在一起的;空间,任何人都需要或大或小的空间;关系,在空间里,我们基本要处理超过一个人以上的关系,如父母、舍友、合租者。

在使用东西、空间以及处理关系时,我们往往是无意识的,因为在居住的状态下,人是最放松的,很难有意识地去规划,也很容易被外界刺激。

先说东西。到了“双11”“双12”,不管需不需要,买买买;心情不太好,买买买。这些东西到家之后,我们没想过它是有使用期限的,好像买回来就要跟自己一辈子似的,也不做分门别类,乱堆乱放。

再来看空间。因为缺少规划,装修一团糟。明明大家不怎么在客厅待着,非要把客厅装得富丽堂皇。明明已经没什么人看电视了,还要买个电视柜摆着。买家具时随心随意,买完才发现不合用,要么柜子成了摆设,东西乱丢一气;要么塞得连抽屉都拉不开,或者一打开,东西就往外流。

最后是关系,在放松的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往往是无界限的。丈夫觉得,我的东西就应该由老婆管着,我想用什么,她就得找出来;如果找不到,就是她的问题。妈妈觉得自己的衣服放不下了,占用下孩子的儿童房也没什么。

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每个部分都很容易变得混乱。所以,整理很有必要。整理能够帮助一个人有意识地去掌控生活。在东西层面,帮你在采购、使用到淘汰的过程中,搞懂自己最在意的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是最有效率的。在空间层面,帮你从买房子、装修到软装、日常,进一步优化空间。再到关系层面,帮你看到自己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建立好跟家人之间的关系,亲密而有间。

既然整理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整理,又该如何整理呢?

一起来整理吧!

整理的核心是“留”而非“扔”

整理时,不少人都会想到一个词—断舍离。其实,整理的核心不是“扔”,而是“留”,找出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东西,和它们在一起。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先搞清楚自己到底要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这里的“什么样”不是指舒服、自由这类的形容词,而是很具体的要求。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寻找答案。(1)价值观,有人把高效放在第一位,喜欢简单;有人则最看重美丽不怕麻烦。(2)家庭结构,即家庭处于什么样的家庭周期。比如一对夫妇有一个2岁的小孩,整理就要在乱中取得高效。(3)对生活的具体需求,有的人在家待的时间多,有的人很早出门、很晚才回家。通过这3个方面,基本就可以把自己想要的生活轮廓描摹出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再找到自己取舍东西的标准进行整理。

整理是有意识地取舍

想想看,你对物品去留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尽快断舍离,还是看有没有用。如果是这样,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你会犹豫不决,甚至到最后什么都扔不掉。这里分享一个根据“断舍离”“心动整理法”“规划整理”等理论总结出的5个扔东西的标准:一年没用过、不需要、不舒服、不合适、不心动。

“一年没用过”是用时间筛选物品,让一年中最能为自己服务的物品来服务自己。一年没用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拿取不便,也可能是現在用不着了。这些东西未必都要扔,但却是个信号,让你观察自己的生活发生了什么。

“不需要”指当下的你已经用不上了。既不是过去,如孩子两岁时的衣服,如今他已经五岁了;也不是未来,如万一哪天用得到。整理不是以物品为中心,不用去判断它坏没坏、好不好,而是以自己为中心,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即可。换句话说就是:“我,现在,需要这个东西吗?”

“不舒服”有生理上的,如磨脚的鞋子、太紧的裤子;有心理上的,如分手后给你带来痛苦感受的纪念物。及时察觉,更换让自己不舒服的东西,找到让自己舒适的空间。

“不合适”针对的是不适合自己目前状况和条件的物品,比如某件衣服不适合你当前的年龄、身材等;比如你天天出差,需要精心照顾的花草就不适合你。

“不心动”即让自己感到麻木、无感,这些东西虽然没坏,但常常会被搁置,因为一旦有了更让你心动的东西,它就会被替代。

这5个标准有时可能会有冲突。如不合适但很心动,可以看看它是否有别的功能。如果留着,经常看到,心情很好,也是一种选择,但不宜太多。如很需要但不舒服,可以先确认是否真的需要,再找又舒服又可以满足需要的物品来替代。

现场整理三步走

接下来就是现场整理了,总共分三步:集中拿出所有物品、选择并分拣、不要的物品合理处置。

首先,把整理目标区域所包含的物品全都拿出来一起处理。建议范围不要太大,可以从一个柜子开始,把里面的物品集中放在一块干净的塑料布上。也可以就某一类物品为单位进行整理,比如衣服。整理越是集中,越能够反复练习对这类物品的取舍原则,提升你对同一类物品的判断力,效果越好。

然后,按照前面提到的5个标准逐个取舍,把物品分为“要”与“不要”两部分。如果你有些犹豫,可以把东西分成四份。喜欢又常用的,肯定得留下来;喜欢但不常用的,不用占据黄金位置,打包放到不常用的柜子里;不喜欢但常用的,看看要不要换成你喜欢的;不喜欢又不用的,就可以放手了。

取舍完成后,先处理不要的物品。有几种方式可以选择:(1)直接扔掉,不要扔在垃圾桶,打包好,放在垃圾桶旁或衣物回收站,使其进入社会的自然流通渠道。(2)卖二手,注意,你的目的不是为了回收更多的钱,而是使这些不想要的东西快速出手。(3)捐出去,请务必选择别人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把捐赠当作解决负罪感的方式。不建议送人,因为对方未必需要,还可能给对方带来麻烦。

然后回到整理现场,开始收纳。收纳时,可以根据使用目的来安排。比如有人对衣橱的需求是搭配,那就一套一套地放,或者按衣服的类型放;有人对搭配没什么需求,就可以按照衣服本身的分类放,毛衣跟毛衣放一起,裤子跟裤子放一起,不用管是否成套。还可以根据使用的习惯来安排。比如同样是内衣,有些人很细致,可以把上衣和内裤分开,还可以把袜子分为丝袜、长袜、短袜;而有些人则没那么细致,只需保证一个大类在一个抽屉里就行了。

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整理,其实是在引导你主动地、有选择地跟自己喜欢的物品在一起。当日常所用所见都是自己所选择的、喜爱的东西时,你就会感觉到它们都在包围和支持着你,也就对生活有了掌控力,幸福感会大大提升。

日常用品取舍相对容易,如果有些东西承载着精神寄托,该怎么办呢?

特殊物品,当然要特殊对待

承载着精神寄托的物品一般很难处理,它们不见得多值钱,但就是舍不得扔,比如儿时的玩具、初恋送的围巾等。遇到这种情况,基本原则是要为这类物品留出空间,专门打造一个心动空间。

如果这类物品太多,可以采取四分法。(1)人生挚爱;(2)人生某个阶段很愿意存留的;(3)喜欢;(4)还好。就像去了趟普吉岛,买了很多东西,某个纪念品对你来说是大爱,但某场表演的门票就还好。挚爱的,好好收藏;喜欢的,愿意摆就摆;还好的,就可以处理掉了。也可以将其按照时间排序,看看哪些对你来说是有里程碑意义的,哪些放在人生的时间轴上并不那么突出。

在处理带有回忆的东西时,往往是在更深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仪式感非常重要。首先要保证独处的空间,防止被打断。其次要保证充分的时间,完整地回溯、体验和确认物品所勾起的情绪和感受。然后郑重其事地告别,把东西拿在手上,安静地回忆当时的场景。最后正式告别,可以对它说:“谢谢你陪伴我,再见。”在这个过程中,让过往的情绪和经历被充分尊重,好好告别。

此外,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讲,美好的东西要用什么方式来保留,也是一种选择。米丽是高端旅游定制顾问,经常到世界各地游玩,会带回来很多纪念品。为此,她专门买了柜子来收藏,占了大半面墙,但还是不够。事实上,这些纪念品承载着米丽的美好经历以及她与他人的情感连接,而这也是她最看重的。但美好未必都要停留在某处,可以把你的家当作一个站点,经由你再流往他处,与更多的人产生连接。因此,整理师并没有让米丽把这些东西扔掉,而是建议她送给想去那个地方玩的人或者粉絲。这样既满足了她的情感需求,又减轻了囤积的负担。

当然,并非所有的回忆都是甜蜜的。面对带有苦涩回忆的物品,又该怎么办呢?同样需要用仪式来整理,不过,这里的关键在于要提出正确的问题。可以把东西拿在手上,问自己:“它给我带来的正面影响是什么?”“在当时的场景中,值得感谢的是什么?”回答完毕后,再决定这个东西的去留。

小芒很喜欢一个男孩,但一直没有表白,最后他和她的好朋友在一起了。即便如此,她还是坚持喜欢他了十多年,也因此一直无法恋爱。她存了很多跟这个男孩有关的东西,其中有很多票根,包括电影票、门票等。她把它们放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里,每次看见都忍不住流泪,爱而不得,又不忍舍弃。整理师带领她把这些票根按照时间线排列。她一边排一边哭,最后排成了一条线。整理师引导她:“你们什么时候认识的?” “第一段共同经历的旅程是怎样的?” “在这段经历里,你觉得最美好的画面是什么?” “对你来说最感恩的地方是什么?”其间,小芒数次崩溃大哭,暂停后再继续,整个过程持续了近3个小时。最后,只保留了三四张票根。整理完那一刻,她对整理师说:“我感觉房间的灯都亮了。”其实灯没有任何变化,而是她的心亮了。

其实,东西的留与不留是其次。只要想通了,东西留在那儿也不碍事;要是没想通,就算扔了,它们也会像难以愈合的伤口一样隐隐作痛。通过这样的告别,以积极和感恩的视角看待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我们才能够不被过去所累,清醒地面对当下,勇敢地追求新的幸福。

特殊物品中还有一种难以处理的东西,那就是“万一有一天要用”的东西。一起来看看如何打破这个魔咒吧。

打破“万一”的魔咒

“万一要用的时候没有呢?”

有个男生经常给自己买很多扛饿的食物,包括卤牛肉、蛋奶等,把冰箱塞得满满的;明明已经给猫买了定时放粮的机器,但还是忍不住买超量的猫粮囤着。他担心,万一猫饿了没吃的怎么办?这种不安全感和他的童年经历有很大关系。他的父母是双职工,特别忙,以至于他经常无法按时吃饭。为了防止这种饥饿状态再次发生,他要确保自己时刻被食物包围着。但如今,食物丰盛,外卖发达,这种担心已然变成了一种虚假的不安全感。知道根源后,他渐渐减少了猫粮的购入,也改善了冰箱的收纳。撕掉无用的包装,用透明的盒子将食物整齐地码在冰箱里,食物有没有、还剩多少都变得特别清楚,“这样比以前用各种包装袋装着塞在冰箱里让我更有安全感。”

“万一自己有时间了就可以用。”

有位妻子特别爱囤面膜,囤了两大抽屉,还在不停地买。虽然一次都没用过,但她觉得,万一有时间就可以用了。为此,整理师问了她3个问题。

问题一:“你用了吗?”“没有。”问题二:“为什么没有用呢?”“我想的是,晚上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完就能用了。可实际情况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孩子常常不准时睡,老公要找我聊天,忙东忙西,一会儿就到睡觉的点了。”问题三:“用不上的时候,你什么感觉?”“我觉得我活得好惨,都没有好好照顾自己。”

通过这3个问题,先搞清楚真实发生的是什么:面膜很多,但没时间敷,且是大概率事件。所以,面膜是足够的,可以先把过期的面膜扔掉。再看到自己的感受是什么:买面膜能产生好好照顾自己的感觉,那么,试着寻找新的释放方式。“如果睡前喝一杯牛奶,你会觉得照顾好自己了吗?”“可以。”过了一段时间后,妻子买面膜的频率降低了。丈夫觉得很神奇,就问怎么回事。通过交流,丈夫才意识到,妻子之所以没时间敷面膜,有很多家庭的原因。于是,他主动帮她想办法,说:“你跟我晚上聊天的时候,可以先敷上。”最后,这位妻子不仅敷上了面膜,还喝上了牛奶。

“万一有什么场景会用到这个东西。”

一个女孩大学刚毕业,因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迅速胖了30多斤。她觉得,现在买新衣服很不划算,先穿能穿的那几套,万一以后瘦了,就可以穿以前的衣服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整个人的状态特别不好,心情也非常差。如果只是想想,而没有切实可行的减肥计划,万一瘦了那一天是不会到来的。因此,要么重新规划自己的饮食和运动;要么活在当下,接纳发胖的自己。事实上,这个女孩是无法接纳自己的。一方面,她还未完全适应自己从大学到职场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她觉得胖本身是不好的,不配穿好看的衣服,也不可能漂亮。可是,在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关爱自己。与其活在变瘦的幻想中,不如为当下的自己准备些得体的衣服。事实上,胖也可以很漂亮,也有好看的衣服穿。有了这个觉察之后,她开始调整工作状态,扔掉旧衣服添新装了。

“万一有一天”本质上是担忧、焦虑和幻想,因此而留下的物品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通过整理,我们可以找到比囤东西更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规划和行动,让自己面对当下,收获幸福。

做整理时,除了自己的东西,还会涉及家人的物品。所以,整理一旦开始,就很可能会与他们产生摩擦。不过,别担心,这可是优化关系的好时机。

关系也需要整理

在家里做整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界限要清楚。别人的物品尽量让他本人来整理,不要替他做决定。如果不和对方沟通,就擅自处理他人的物品,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

因为家里太乱,妻子找了整理师来整理。整理时,她抱怨说家里的东西都是自己在管,老公什么都不管,连一个小柜子都整理不好。等其他地方都整理好后,她要求整理师把丈夫的柜子也整理了。整理师表示必须本人在的情况下才可以整理,妻子却说:“没事,他的东西我说了算。”在整理师的坚持下,妻子只好同意。丈夫回来后表示不用整理,他说:“保持现在这个样子就行了,我用着挺方便的。”

原来,家里从装修到整理,全是妻子说了算,丈夫没有任何发言权。即便是自己的东西放在哪儿、怎么放这样的事,他也无权决定。后来,丈夫坚持弄了一个小柜子,也没放什么贵重物品,就是些充电器之类的小物件,但谁都不许碰。通过这件事,妻子才意识到了自己对丈夫的侵犯和越界,日常生活中更是如此,比如替他做决定,掺和他的工作等。

这个问题在亲子关系中尤为明显。明明孩子可以自己搞定,父母却一趟一趟地跟在他屁股后面收拾。孩子會觉得,这是父母的事情,不是我的,丧失了很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而且,父母做了很多,孩子还未必念你的好,反而觉得自己被侵犯了。有一位整理师特别好玩,孩子在客厅玩玩具,搞得乱七八糟。尽兴之后,她把所有的玩具往儿童房一倒就走了。“这是你的事,为什么需要妈妈来整理?”孩子也觉得,这是我的事,我得把它整理好。

有手伸得太长的,也有什么都不管的。要求上门整理的客户很多都是妻子,整理到下午五六点时,丈夫回来了,第一反应就是:你们又在搞什么啊?他们一般都不会在整理现场,也不会对这件事感兴趣。你要说家里没有他的东西,那是不可能的。但他们觉得,做家务、整理就是女人的事,和自己无关。可是,家本来就是两个人的,需要共同承担,如果一方以为事不关己,另一方的委屈可想而知。

所以,在整理时,我们需要把权力分配给该负责的人。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同时也要界限清晰,做到不干涉他人的东西。整理就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我们与家人的关系和相处模式。当你忍不住要去擅自处理家人的东西或者想当甩手掌柜时,你要觉察到,这可能不仅仅是物品整理的问题,是时候整理下你们的关系了。觉察,即是改变的开始。

猜你喜欢

面膜整理物品
易容面膜
敷面膜的三个误区
图画捉迷藏
搞怪面膜趣味多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找物品
创意,源自生活的可爱小物品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