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香囊话香疗
2019-06-03张娴
张娴
佩香囊,是端午传統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中国的香疗源远流长,早在周代已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到了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麝香、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部疾病。隋唐时期,香疗盛行于皇宫,杨贵妃以鲜花沐浴的场景在许多诗词中都有体现。到了清代,达官贵人多习惯于香疗,《红楼梦》中的冷香丸、玫瑰清露就是两个名贵的香疗方。
中医认为,草本药物的香气通过口、鼻、皮毛等孔窍进入体内,可以影响五脏的功能,恰当的香气可以平衡气血、调和脏腑、祛病强身。这个理论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研究的证实:部分气味分子可以促进人体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进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同时能调节全身新陈代谢,平衡自主神经的功能。中医的芳香疗法可分为嗅香法、佩香法、燃香法、浴香法、熏香法、饮香法、枕香法等。
“佩香”防病驱虫
香囊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我国民间自古就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佩香囊是我国的一项端午习俗,香囊中常用的不少中药的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病毒和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可以起到驱邪避瘟、预防疾病的作用。这种香囊是将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腹部脐中等处,也可以挂在车里、家里,但是要注意定期更换,以保证药效。
“喝香”调理湿热
中医常用一种茶调理湿热体质:金银花10克、大青叶12克、茵陈10克、甘草3克。金银花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大青叶善于清热解毒,而茵陈善于清湿热、退黄疸。这几味中药闻起来都有特殊的香气。“喝香”的疗法可辅助治疗温病热盛烦渴。在流行性感冒期间,不妨在中医师指导下“喝香”祛湿热。
“吃香”清爽精神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人忙碌一天后,浑身疲乏,脑子里像被灌了糨糊似的一团糟。对此,中医建议上述人群不妨试试食用梅花鸡块汤。
● 梅花鸡块汤
【材料】鸡块、鲜汤、豌豆、蘑菇、味精、盐、胡椒粉、梅花瓣
【做法】准备鸡块500克,将其去骨并切成小块,鲜汤,豌豆50克,梅花瓣、蘑菇适量,味精、盐、胡椒粉等调配料适量。将1000毫升鲜汤倒入锅中,放进切好的鸡块、蘑菇、豌豆,烧开后,放盐调好口味,再撒入梅花瓣(最好到正规药房购买),微微沸腾后,即可食用。因为梅花质轻、气芳香,易挥发,所以,当梅花入粥或者炖汤时,都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影响功效。
明朝中医药学家李中立在自己所著的《本草原始合雷公炮制》(又名《本草原始》)中对梅花的功效有着这样的记载:“清头目,利肺气,去痰壅滞上热。”现代医药研究也证实,梅花花蕾含挥发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具有一定的健胃作用,同时对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为药食同源的佳品。与鸡块一起炖汤更有补益身体的功效。
“枕香”安神助眠
到了春天,不少人都开始出现春困。春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晚上睡眠质量差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晚上失眠、白天困倦”的情况,很多人都束手无策。如果排除其他病理因素, 这种情况不妨试试中医的药枕芳香疗法。
药枕疗法属中医“闻香治病”的外治法范畴,可避免患者长期服药之苦,颇受欢迎。药枕的保健原理是:人睡眠时的头颈部温度可以使药枕内药物的有效成分缓慢地散发出香气,这些香气凝聚于枕部,通过鼻腔、口腔、咽腔黏膜和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经过肺的气血交换进入体内,能达到疏通气血、调节脑部血液的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甚至闻香治病的效果。药枕疗法适用于慢性疾病的调理,如神经衰弱、失眠等。
“泡香”滋润肌肤
很多影视剧中都有花瓣入浴的镜头,如果比较注重肌肤的保养,不妨试试玫瑰花足浴。中医认为,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最明显的功效就是理气解郁、活血散瘀和调经止痛。此外,玫瑰花的药性非常温和,能够温养人的心肝血脉,舒发体内郁气,起到镇静、安抚、抗抑郁的功效。女性在月经前或月经期间常会有情绪上的烦躁,用玫瑰花泡脚便可以起到调节情绪、安神定志的作用。在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男性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玫瑰花茶对于抑郁症、焦虑症有辅助治疗作用。而且常泡玫瑰花浴还有助于减肥、美白祛斑,是滋养肌肤的好方法。
(杨 璞 整理)(编辑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