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海洋经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2019-06-03王烨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偏离海洋经济主导产业

王烨嘉

[提要] 区域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率,主导海洋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海洋产业体系的主题,代表着区域发展的根本优势。本文以主要海洋产业为切入点,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广东省区域海洋经济进行分析,结合“一带一路”、广东自贸区两大国家战略和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国家级新区对广东省海洋经济应发展的主要产业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海洋经济;主导产业;偏离-份额分析法

基金项目:广东省促进经济发展专项项目:“海洋产业创新调查与分析”(编号:GDME-2018E008)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8日

一、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广东海洋经济实力雄厚,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据初步测算,201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9.9%。海洋经济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2.4∶47.5∶50.2调整为2013年的1.7∶47.4∶50.9。

(一)三大海洋经济区发展。广东积极优化海洋开发布局,初步形成了珠三角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粤东、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2011年以来东西两翼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9%和15.49%,海洋经济成为东西两翼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正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海洋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以中山明阳风电为龙头的风电产业和以深圳健康元、海王生物等为龙头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异军突起。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基地、中船珠海基地等一批大项目开建,中山海事重工造船基地、中铁南方装备制造基地等建成投产。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已建成迎客,广州、深圳等地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旅游,加强粤港澳邮轮航线合作,正向国际高端滨海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

粤东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已形成两大海洋产业集群区,分别是以临港工业、造船、石化和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滨海旅游和现代渔业为主的潮汕揭产业集群区和以新型能源、水产品加工为主的汕尾-惠来产业集群区。以中委合资广东石化炼油、惠来电厂3、4号机组核准投产、中海油粤东LNG项目、汕尾电厂、海丰华润火电、陆丰核电、宝丽华风电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发展临港工业。建成三百门国家一级渔港,柘林湾深水网箱产业园区达136.7公顷,共投放深水网箱76组304口,成为带动网箱养殖由“浅”入“深”的重要途径。

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重点发展临海重化工业、临海钢铁工业和配套产业,初步形成以钢铁、石化、现代物流等为主的湛江海洋产业集群区和以石化、滨海旅游为主的茂名-阳江产业集群区。以宝钢(湛江)钢铁、茂名石化、粤西LNG项目、阳江核电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发展临港工业。完成茂名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工程,原油加工能力由原来的1,350万吨提高到2,250万吨。茂名建有全国首个30万吨级海上单点系泊原油码头。建成放鸡岛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园,已投放30个大型深水网箱。湛江“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正加快建设,阳江海陵岛入选中国十大宝岛及被评为“广东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

(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广东以海洋产业发展引领海洋资源开发,努力调整海洋经济结构。传统优势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海洋新兴产业亮点纷呈。2013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越香港,跃居全球第3位。在国内首创“深蓝渔业”发展模式,全省建成一批深水网箱养殖产业示范园区,深水抗风浪网箱数量已发展到1,983個,产量达2万多吨。广州、深圳市成为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建成深圳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形成健康元、海王生物等一批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广东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临海高端产业集约发展,大亚湾、茂名成为全国主要的临海石化产业基地,湛江钢铁基地进入全面建设,湛江、惠州两个国家石油储备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广东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海洋信息服务、滨海旅游等海洋服务业。

二、偏离-份额分析法理论模型构建

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基期年区域i的经济总规模为bi,0,终期年的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原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bij,t(t=1,2,…,n)表示区域i第j产业部门在基期年和终期年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基期年和终期年的规模,以Bj,0、Bj,t表示所在大区或全国基期年和终期年第j产业部门的规模。则有:

1、区域i第j产业部门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

其中,份额分量Nij代表全国平均增长效应,指地区标准化的产业部门按全国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结构偏离分量Pij代表产业结构效应,指地区产业部门比重与全国该部门比重差异引起的该部门增长相对全国标准产生的偏差,假定地区增长速度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一致,从而单独分析部门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Pij的值越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代表区域份额效应,指地区与全国同一部门增长速度不同引起的偏差,反映了地区相对于全国的竞争能力,Dij的值越大,说明地区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越大。

三、实证分析

以全国为标准区域,以2008年为基期,2012年为报告期,查阅相关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得到如下原始数据,见表1。(表1)

表1 2008 年和2012 年全国及广东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一览表(单位:亿元)

经计算,可得广东省主要海洋产业偏离-份额分析表,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广东海洋渔业的增长速度慢于全国,其他主要海洋产业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增长量Gij滨海旅游业最高为848.47亿元,其次分别为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海洋油气业。份额分量Nij最高为滨海旅游业81.31,其次为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结构偏离分量Pij最高为滨海旅游业,其次为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渔业。竞争力偏离分量Dij最高为海洋化工业,其次为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滨海旅游业。广东省主要海洋产业的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表明地区标准化的产业部门按全国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均有所增加,且产业结构效应较好,结构偏离分量的值越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表2)

表2 广东省主要海洋产业偏离- 份额分析一览表(单位:亿元)

Pij值越大代表产业基础越好且对经济贡献越大,故广东主要海洋产业中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产业基础好,对经济贡献大;而Dij值越大则代表产业竞争力越强,故广东主要海洋产业中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产业竞争力较强。

部门优势分析:以区域部门优势(即Pij和Dij之和)为横坐标,反映部门总的增长优势,以份额分量Nij为纵坐标建立关系可知,广东主要海洋产业均为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部门偏离分量分析:以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为横坐标,以结构偏离分量Pij为纵坐标建立关系可知,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属于原有基础很好,竞争力较强部门;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油气业属于竞争力很强、原有基础较好的较好部门,海洋渔业属于基础较好但地位处于下降的较好或一般部门。

综合上述分析,主要海洋产业中,广东滨海旅游业是最具有综合竞争优势且具备良好产业基础和较强竞争力的增长型产业;海洋油气业属于竞争力很强、原有基础较好的产业;海洋船舶和交通运输业属于原有基础很好、竞争力较强部门;海洋渔业属于基础较好但地位处于下降的较好或一般部门。

四、结论与讨论

广东具有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以海洋经济为主的国家新区,在国家“一带一路”和广东自贸区重大战略的实施下,广东海洋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结合广东海洋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实际,可将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船舶和交通运输业、海洋生物医药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

(一)滨海旅游业。深圳前海依托香港,在金融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肩负重任;南沙是香港企业在广东的落脚点之一,航运物流业是其发展重头。珠海横琴面向澳门,发展定位于休闲旅游、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广东应将滨海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加快发展海洋服务业。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南海海洋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妈祖文化、海丝文化等特色海洋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南海特色的海洋精品文化,推动滨海旅游业发展。

(二)海洋油气开采业。“一带一路”的发展必然依托铁路、公路、管道、海运和航线的逐步完善,在部分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同时,中国的油气、矿产资源需求度同样较高,加强与更多周边资源类国家的合作,有助于稳固和丰富资源的获取渠道。南海海域海洋油气资源丰富,广东应创新油气开发模式,提升海洋油气开采水平,推进南海油气开采,海洋油气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业、海洋船舶工业的发展。

(三)海洋船舶和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和交通运输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等行业的基础。船舶工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机电、钢铁、化工、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广东是我国南北航线必经之地,是我国联系世界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区位优势突出,应将海洋船舶和交通运输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结构、产品转型升级,做大规模集团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实力。

(四)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南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医药研发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广东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重点支持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广东应凭借毗邻南海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继续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加速推动。而海洋生物医药发展势必会带动相关海洋生物育种、深海开发技术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史忠良.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高新才.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对甘肃区域经济的实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4]张耀光,韩增林.辽宁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J].资源科学,2009.31(12).

[5]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劉锴,杜文霞.基于SSM-区位熵的区域主导海洋产业对比——以辽宁省和广东省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

猜你喜欢

偏离海洋经济主导产业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