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2019-06-03贺艳芬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0期

贺艳芬

[提要] 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走扩容提质并重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把握目前西安城镇化发展水平,发现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期探寻提升城镇化质量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水平;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质量城镇化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西安市半城镇化境遇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5JK1394)成果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8日

一、前言

城镇化是指伴随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早在《陕西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就提出城镇化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以往城镇化发展中人口‘两栖化和伪城镇化的问题,摒弃重‘量轻‘质的城镇化模式,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走扩容提质并重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本文在借鉴目前最新的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总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数据分析,把握西安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二、西安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一)从人口城镇化指标来看,西安城镇化健康程度较高。人口指标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指标之一。人口指标不仅包括通常衡量城镇化水平的城镇人口比重,也包括城镇人口密度以及人口失业率等指标。

第一,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值逐渐缩小。要通过人口指标比较准确衡量西安市的城镇化水平,必须避免单一的指标分析法,本文选取两类城镇人口比重指标来衡量西安城镇化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017年末,西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2013年末提高1.37个百分点,达到73.42%,高于全国同期14.9个百分点和全省同期16.63个百分点;西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013~2017年间有大幅度提升,提升速度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3月3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前十名中,西安紧随珠海、南京之后,位列第三。2017年末,西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2013年末的50.79%提高了16.33个百分点,达到67.12%,高于全国同期24.77个百分点。而且西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同期西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值显著缩小,由2013~2014年的21个左右百分点的差值缩小到2017年的6.3个百分点。出现这样的差值在于城镇常住人口的统计范围和口径大于城镇户籍人口的统计范围和口径。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把在城市生活6个月以上但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等同的公共福利和政治权利待遇的农民工以及在镇区生活但从事务农的农业户籍人口,这些并没有真正转变身份的人口算入城镇人口范围。(图1)

图1 2013~2017 年西安市城镇化率统计图

第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需要加高。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出现富余劳动力,城镇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提供了广泛机会,越来越多的外来农民工进城务工,已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接收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也是城镇化的应有之义。2010年9月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颁发以来,对推进接收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是有利的。西安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在逐年下降,由2013年的4.40%下降到2017年的3.32%。按照2015年底的数据,西安市农民工总量为130万人,农民工占常住人的14.9%。2015年西安市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人员为87.96万人,接收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有15.82万人,落户的人数为转移就業总人数的17.99%,这个比例说明,每年有大量的新增农民工以及由本地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进入城市成为农民工,但是真正拥有市民身份的却是一小部分,这也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存在差值的原因之一。所以说,目前的按照城镇常住人口统计而衡量的城镇化仍属于“半城镇化”,距离真正的城镇化还有一些距离。

第三,主城区常住人口密度持续增加,资源、环境、交通压力增加。城镇人口密度越高,表明城镇的土地利用率越高,有利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与城镇发展质量的提高,但城镇人口过密,会造成城镇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下降。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镇加速发展时期。因此,人口密度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图2,注:2015年开始市辖区增加了高陵区。由于2017年全市、市区及相关区县常住人口与土地面积口径不一致,暂不计算人口密度。本文的三大主城区指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

图2 2013~2017 年西安市人口密度统计图

从图2可以看出,2013~2016年西安市的常住人口密度从2013年的851人增加到2016年的875人。这几年西安市辖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幅度较小,主要是因为2015年市辖区增加了高陵区。2013~2016年,三大主城区的常住人口平均密度在逐年增加中,年平均增加速度为1.15%。这三大城区依然是西安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几个区域,根据统计数据计算的年份,三大主城区常住人口密度也是市辖区常住人口密度的11.7倍以上,充分反映出西安市常住人口的高度聚集性。其中,碑林区的人口密度最高。

“到2020年,西安市域总人口将达到1,070.78万人,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65平方千米以内;约有80%的西安人将成为城镇人口;主城区的人口将达到528.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90平方千米以内。”实际上,根据西安最新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西安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000.37万人,户籍人口961.61万人,所以未来主城区的人口将还要增加。由于西安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常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且聚集,人口密度最高的几个城区出现如交通拥堵、大气污染、人口压力等“城市病”,造成资源、环境、交通压力的增加。因此,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保证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从经济城镇化指标来看,西安城镇化发展劲头足,人均指标需要提高。经济指标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包括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与人均财政支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比等指标。

第一,西安GDP增速快,人均GDP排名还需要提升。GDP和人均GDP是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非常直接的指标之一。2017年全国26个省会城市GDP排名西安位列第八,西安GDP名义增速接近20%,增速全国第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西安的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省会城市第一。这说明西安属于创新活跃度高的城市,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明朗。人均GDP既有经济总量的含义,也有按照人口平均的意义,人均GDP越高,越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推动力。西安市人均GDP从2013年的57,464元增加到2017年的78,368元,年均增长速度为8.07%。说明西安人均GDP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是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人均GDP排名中,西安只处于中段偏后的位置,人均GDP需要进一步提高。(图3、图4)

图3 2013~2017 年西安市人均GDP 统计图

图4 2017 年全国26 个省会城市人均GDP 排行榜

第二,政府投資力度逐年增加,有利于公共事业建设。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越高表明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越高则表明政府对各种建设的投资力度高,越有利于促进城镇化进程。根据西安统计年鉴数据计算,2013~2017年西安市人均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3.87%,西安市人均财政支出年均增长速度为6.39%。说明西安市政府投资公共事业的力度不断增加,人均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人均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52个百分点,说明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情况不容轻视,收支不相适应对未来的城镇化进程是有阻滞作用的。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该指标既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数据。根据西安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出,西安市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13年的59,786.91元增加到2017年的78,576.54元,年均增长速度为7.06%。城市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购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物质条件。这对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三,后工业化阶段特征明显,但“人”的城镇化水平有待提升。从人均GDP水平、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看,全市工业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2014年全市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385.17美元,2017全市人均GDP达到11,606.98美元。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产值结构2014年就在4%以下,2017年第三产业产值结构达到61.49%,超过第二产业产值结构26.74个百分点;对照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标准,见表1,可以判断出西安经济发展后工业化阶段特别明显。而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人口城镇化率来看则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后期,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是西安市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还在18%以上,说明还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实现转移,需要继续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图5、表1)

图5 2013~2017 年西安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按照当年价格计算)

图6 2013~2017 年西安市城乡恩格尔系数

(三)从生活质量城镇化指标来看,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城镇化指标包括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等评价指标。这是最能体现城镇化质量的指标。

表1 工业化不同阶段标志值一览表

注:A 代表第一产业,I 代表第二产业,S 代表第三产业,PPP 表示购买力平价

第一,城乡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该指标既是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也是测定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该指标值越小,生活质量越高。通过对该指标的监测,可以考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程度。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从国外来看,美国自1980年以来,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1990年以来平均为24.12%。(图6)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就会发生变化,恩格尔系数也会不断下降,西安市城乡恩格尔系数总体缓慢下降,从图6可以看出,2016年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降到30%以下,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表明西安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与城镇化水平提高相匹配。但是,2015~2017年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低于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最高的2016年相差2.4个百分点。这种差距和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支付方式、收入预期有关。西安市的城乡恩格尔系数几年来波折变化,甚至有时反弹上升,也是因为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价格指数的影响,居民的食品价格指数逐年上升,影响西安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镇化质量。(表2)

表2 2013~2017 年西安市居民食品价格指数一览表

数据来源:西安统计年鉴(2014-2018)

第二,城乡贫富差距依然较大。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发展的目标,该指标越小,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表3)

表3 2013~2017 年西安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一览表(单位:元)

注:2013~2017 年农村居民为纯收入;数据来源于《西安年鉴》(2014-2018)

从表3数据可以看到,随着西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与支出都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与消费比也在不断缩小,说明城乡的贫富差距总的趋势在不断缩小。但是,2013~2017年西安市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在2.33倍以上。城乡人均消费差距在2.31倍以上。说明西安城乡贫富差距依然较大,西安城镇化水平在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上需要发力。

三、结语

综合来看,随着西安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西安城镇化的健康程度较高,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逐渐由“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同时,城镇化率差值依然存在,半城镇化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人口规模不断增长和城市发展滞后于工业发展的现状、城市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等条件制约,城镇化质量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需要通过经济发展及一系列配套政策和体制改革才能逐步消除。

主要参考文献:

[1]苏红键,魏后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历程、启示与展望[J].改革,2018(11).

[2]李政通,姚成胜,邹圆,龚圆.中国省际新型城镇化发展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9(1).

[3]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王延中,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