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铁路对产业结构影响实证分析

2019-06-03张秋波李卫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灰色预测产业结构

张秋波 李卫东

[提要] 2018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超过其他国家总和,高铁效应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保定市为例,采用线性回归及灰色预测模型,研究高速铁路对其产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的开通对保定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但对一二产业的发展并未起到积极作用。应继续探索产业升级转型路径,借助高铁正面效应,实现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铁效应;产业结构;保定;灰色预测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专项(项目编号:2018YFB1201401)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27日

一、引言

自2004年1月国家批复《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国家始终推进高速铁路体系建设,高铁经济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保定市高铁开通前后实际经济状况,基于“有无对比法”分析保定市产业结构发展,对于保定市如何借助国家高速铁路布局,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背景

产业结构代表着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高铁建设作为我国一项重大工程,影响着社会生产要素的分配和流动,李京文(1998)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市和山东、安徽、江苏省6个地区经济发展模型,通过简单方案和综合方案研究得出京沪高铁的建成可以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发挥,促进地区间的人员和货物交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专业化协作。伍向阳(2014)根据新供给主义理论、统一增长理论融合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指出通过发展高铁能有效改善一国基础设施条件,进而影响该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高铁作为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对促进技术创新大有裨益,同时指出高铁促进旅游产业升级的五个方面。林仲洪、杨瑛等(2017)以京沪高铁为例,指出京沪高铁重塑了京沪交通经济带,提高了沿线地区经济活动效率,改善了沿线投资环境,促进了产业转移和升级。Chen、Vickerman(2017)以英国肯特地区和中国珠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数据研究了时间序列范围内七个知识经济产业的就业人数分布及其变化,指出高铁发展与知识就业水平正向发展关系,高铁发展好的地区,知识就业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别地区会以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式出现。由此可见,高铁开通使得社会资源在沿线城市之间实现互补共享,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另有相关学者通过研究指出高铁对三大产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林晓言、陈小君等(2010)采用灰色预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于“有无对比原则”分析出京津城际高铁带动了京津地区二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提高了二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张丽、吴小涛(2017)以武汉市为例,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分析了较长时间内高铁建设对产业结构的不同影响,表明高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先递增再递减趋势,尤其是高铁开通最初几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势头迅猛,影响显著,之后有所减缓。

高铁效应始终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也是争论的焦点,不少学者对高铁的效益也产生了质疑。汪建丰、翟帅(2015)对沪杭高铁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实证分析在表明沪杭高铁对沿线区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表明沪杭高铁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较大的推动力。陈小君、林晓言(2018)基于节点-场所模型测算京津冀地区39个高铁车站的节点价值和场所价值的结果显示目前仅有北京西站处于均衡发展区,其他高铁车站都不同地偏离了理想的发展区域。卞元超等(2018)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考察高铁开通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系,指出高铁开通拉大了区域经济差距,随之产生极化效应,这种效应在整体上呈现出先递增再递减的趋势。

高铁为国家带来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我国地域广阔,高铁建设带来的正向效益能否覆盖大中小城市,促进沿线所有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并对三大产业实现相同方向的影响也引人深思,同时这也是目前研究中的缺陷。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统计的数据,2001~2016年保定市第一产业占GDP的平均比重为15.55%,第二产业占GDP的平均比重为49.87%,第三产业占GDP的平均比重为34.58%,自2013年保定市开通高铁以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较一二产业有了更好的发展,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图1)

图1 2001~2016 年保定市三次产业占GDP 比重图

下面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借鉴张丽、吴小涛(2017)的方法构建模型,使用“有无对比法”,具体分析高铁开通对保定市产业结构方面的影响,并为保定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高铁是铁路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客运量是反映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产量指标,因此本文选用铁路客运量反映高铁指标,选取三大产业增加值反映产业结构指标。研究数据来源于2002~201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二)回归模型建立。建立无高铁情况下保定市铁路客运量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关系的回归方程。

线性回归模型方程:

Yn,t=α+βXt

其中,α和β為待估计参数,Xt表示第t年全市的铁路客运量(万人),Yn,t表示第n个经济指标第t年的值,这里Y1表示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Y2表示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Y3表示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

在SPSS20.0软件中估计出各参数值,并进行回归检验,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表1)

表1 保定市无高铁的铁路客运量与各经济指标回归方程一览表

上述3个回归方程中R2值都比较接近于1,说明Y的变动由X的变动解释的比例很大,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比较好。同时,模型中系数检验P值都小于0.05,即系数β显著异于0,说明X对Y有显著影响。因此,由回归分析实证得到,铁路客运量对三大产业增加值都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三)灰色预测模型建立。利用保定市2001~2012年铁路客运量的数据,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2013~2016年保定市无高铁情况下的铁路客运量。(表2)

表2 2001~2012 年保定市铁路客运量一览表

将表2原始序列数据X(0)累加生成新数据序列:

经模型检验,后验方差比C=0.2226<0.35,小误差概率P=1。所以,模型拟合精度较好,预测的数据有效。

(四)结果及分析。将保定市无高铁情况下铁路客运量分别代入回归模型,得到2013~2016年无高铁情况下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与高铁开通后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实际值进行比较,并计算出高铁对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有高铁指标-无高铁指标)/无高铁指标×100%,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表3)

表3 2013~2016 年保定市有、无高铁产业增加值对比一览表(单位:万元)

由“有無”对比可以发现,2013~2016年高铁贡献率均为正值且逐年上升,高铁开通对保定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此不同的是,保定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未在高铁开通的情况下实现较大的发展,高铁贡献率在近几年甚至出现了负值,这种负面效应在2016年较2015年出现缓和。

结合保定市产业布局来看,近年来,保定市更加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大力推动旅游业由一季游向四季游发展,填补季节空缺,同时从景区、景点向全域、全景拓展,高速铁路缩短了保定市与其他城市的时空距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正如伍向阳(2014)所言:高铁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包括旅游消费需求在内的内需扩张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以高铁开通前后年度数据为例,2013年即高铁开通第一年,保定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746.1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19.0%,创收316.8亿元,比2012年增长28.9%;国际游客13.7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6.6%,外汇收入3,180.7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6.6%。4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707.2万人次,总收入1.7亿元。同时,旅游业也带动了诸如住宿餐饮业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2013~2016年其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数较高铁开通前的几年均有明显增长。保定市201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20.5亿元,比2012年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实现154.2亿元,比2012年增长17.7%;零售业零售额实现938.5亿元,比2012年增长13.6%;住宿业零售额实现9.7亿元,比2012年增长1.2%;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04.0亿元,比2012年增长10.8%。高速铁路对保定市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另外,考虑到京津地区高额的房价与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的便利,出现了京津内工作京津外居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保定市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而保定工业基础虽然较为雄厚,工业企业众多,但缺乏龙头企业,仅为三线城市,待遇较低,与其他拥有龙头企业且交通发达的城市相比,其吸引力处于劣势,虹吸效应的存在导致人才要素外流。同时,近年来国家提倡生态理念,加大力度整治环境,调整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因此高速铁路对保定市第二产业的发展并未显现出积极的作用。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建立线性回归与灰色预测模型,结合“有无对比法”得出:高铁的开通对保定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但对一二产业的发展并未起到积极的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结合保定现实状况对保定未来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重点将旅游业作为新的增长点,打造高质量舒适旅游景区以适应高铁开通缩短旅途时间后游客对旅游的新需求,借助高速铁路实现区域间旅游合作,形成高铁线路上“一线式旅游”模式;(2)加大站前广场建设,配套建设商业、金融保险、行政办公、贸易咨询、服务业、旅馆、医院等基础设施,形成商业、住宿、餐饮、交通、生态体验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的产业集群;(3)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及地域优势,抓住国家设立雄安新区这一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的机遇,与京津地区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借助高速铁路的信息传递功能,加强与国内外在产业发展上的沟通交流、经验共享,吸引外资,丰富保定市行业服务特色。

综上,高铁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同城化效应、可达性与开放性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等积极影响外,也面临着虹吸效应、三大产业未能充分实现结构优化的问题。保定市及其他中小城市应当积极采取措施,结合自身产业格局,不断探索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径,充分发挥高铁建设的积极作用,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京文.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铁路,1998(10).

[2]伍向阳.论高铁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旅游业升级[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1).

[3]林仲洪,杨瑛,田亚明.从京沪高铁看高铁经济的重要作用[J].铁道经济研究,2017(1).

[4]Chencl,Vickermanr.Ca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change regions' economic fortunes Some evidence from Europe and China[J].REGIONAL STUDIES,2017.51(1).

[5]林晓言,陈小君,白云峰,等.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影响定量分析[J].铁道经济研究,2010(5).

[6]张丽,吴小涛.高铁对城市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17).

猜你喜欢

灰色预测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收益还原法在房地产估价工作中的应用与改进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