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2019-06-03陈红
陈红
摘 要:我国目前为止的初中英语教学一直偏重于听和写,大抵是因为这两项在考试中需要用到,而读和说则在课堂教学中不被那么重视,因为考试中没有需要学生读和说的内容。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颁布与实施,要求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应该在实用性上。学生们学习的英语知识要妥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才是英语教学的目的。由此读和说就逐渐开始加大了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比重,本文针对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改;阅读能力;提高策略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的当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的应该从应试到实用进行实质转变,比如说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从少读到多读,英语阅读能力的体现是学生们英语口语强弱,如果想让学生们在英语阅读能力上有所提高,那么改善初中生“中国式英语”的口语发音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1.师资力量待提高。
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师在还是学生时接受的英语教育教学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当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师还是学生时,他们都是接受了传统的英语教学,那么时代在不断的进步,英语知识和英语使用情况也有很大的更新和改变,可是如果这个时候初中英语教师仍然沿用一直以来的传统英语教学方式,那么教学成果显然是落后的,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我国的学生英语口语发音是出了名的中国式英语,那么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初中校园的师资力量是非常关键的。
2.教学方式及侧重点需转变。
因为我国至今为止都还是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英語课堂教学的模式被固定化,那就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优良成绩进行考试范围内的课本知识的学习,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在极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们英语阅读和英语发音的练习。在当今社会,我国接轨国际的项目逐渐增多,对于英语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逐渐加大了,那么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在培养学生英语素养上进行侧重,让学生所学英语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切实使用,而不单单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提高师资力量。
针对我国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不甚乐观的现状,学校在招聘英语学科的执教人员时应该就其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根据当下英语使用状况和英语素质进行严格考核,在通过考核的人员里择优录用。对于已经在职的英语执教人员,学校应该组织进行相关培训或者给英语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初中英语教师在给学生们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英语素养,这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可以找到正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规的英语口语发音和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而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将英语课堂教学重点向理论知识侧重,进而忽略学生们的英语社交状况。举例说明教师英语素养的重要性。
2.教学方式和教学侧重点的彻底转变。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是将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种情况下将老师的教学压力和工作量提到了极致,学生们是相对轻松的,只要将老师讲解的知识进行简单理解和记忆就可以了,但是这也极大程度上将学生们深度思考的能力给剥夺了,现成的英语知识不需要学生们进行深度思考。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们的学习内容似乎都是围绕着考试来进行的,但是随着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实施开来,学生们的学习内容要应用课本而不局限于课本。很多实用型知识都是课本所无法承载的,比如说在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上,课本无法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但是老师可以,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侧重点,将学生的英语口语发音和阅读能力提升上去,比如说在进行课程《Its raining》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喜欢的学生,学生们根据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优势辩论,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的兴趣度,学生们会利用自己有限的英语知识进行辩论,也许会出现很多错误的口语发音和语句排序,但是敢开口就是好的,当学生们敢于用英语发言、大声说出来的时候,老师再进行后续的发音纠正就容易很多,如今的学生英语开口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侧重点是改善这一现状的根本办法。
三、结束语
近几年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了很多的改革,新课标不断将新的教学形式引入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上,不但是为了让学生们将英语知识学好,还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学生们的英语在初中时期就进行了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口语发音正规而标准,那么学生们在以后高中乃至大学的英语学习中可以更加稳健、自如。虽然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但是相信在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成果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李晓春.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7,(3).
[2]陆海惠.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8,(2).
[3]叶福杰.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新课程,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