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设置如何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2019-06-03姚玉峰
【摘要】学前教育,顾名思义,按照字面意思,即指入学前的教育,“对学前儿童实施德、 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从业者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开展多元化的有效课堂,找到以往教学中的弊端,加以分析,找到可改进之处,创设教学情境、案例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学前儿童 卫生保健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235-01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不仅是要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的保育工作,还要求学生知道做什么,为什么要求学生这么做,同时老师要求学生学习如何去做这些工作的方法,使高校学生具备学前儿童保育工作的能力,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学习的关键点在于主动积极地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授课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做到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全面了解知识结构,着重体会了解知识的积累过程,要做到教学、学习、实践三者相统一,三者相辅相成,找到一个有特色、有效率的学习方式,体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做一体化,也体现了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的特色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
(一)兴趣诱发,正确引导
教师作为积极引导者,紧密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教材上所涉及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可以更好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中,同时构建的课堂也具有情境性和一定的召唤力,教学实践中,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渐提升学习这门课的效果。
(二)自學讨论与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进行独立阅读,或者也可以知道班级同学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来自其他同学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的看法,通过自己去研究与发现一些问题,从而达到学习新的知识以及掌握新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同学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可以适应不同知识程度以及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可以很好的促进不同成绩的学生的学习。对于教师在学生学习一些教材上的知识概念和原理时,应该结合发现法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比如:教师在推进加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先只给一些基础的概念或者是一些原理,紧接着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去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去掌握相应的知识原理,总结习惯的方法,逐渐的培养学生探究性的思维,发现法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高水平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二、课程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一)教: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方法
除了教学生教材上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教一些关于学前儿童的卫生与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以及一些常见的传染病,意外事故的发生、教学情境的创设,等。
教的方法主要可以借助音频,建立的模型和教师的讲授为主线,是抽象概念具体化,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项目作业
主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学前儿童的管理问题以及如何设计活动,出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学习的方法主要还是以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学生参与讨论,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是模拟教学情境例如角色扮演;设计项目方案,完成项目作业,最后全班同学参与讨论,逐渐完善方案。
(三)做:情境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案和单位实习
可以让学生进行短期的实习在学前儿童的学校,可以在教学中实施“3+2”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一周中,前三天在校内实习,后两天去学前儿童的学校实习。可以学习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幼儿入园的一些活动安排。
小结
老师应该做到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全面了解知识结构,着重体会了解知识的积累过程,要做到教学、学习、实践三者相统一,三者相辅相成,找到一个有特色、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将“教学”、“学习”、“动手做”始终围绕着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来安排组织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来圣.学前卫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25.
[2]贾素宁,冯永娜.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以“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6):98-100.
作者简介:
姚玉峰(1971-),男,陕西大荔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专业授课及研究,儿童卫生与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