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体设计与汉语俗字造字同构性初探
2019-06-03杨书婷
杨书婷
【摘要】汉字的字体设计和汉语俗字之中,字体设计是属于对视觉进行传达的设计范畴,而汉语俗字是文字学的范围之内,虽然二者看起来属于不同的类别,但是其实又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存在。以下是笔者针对汉字字体设计与汉语俗字的造字的同构性进行的探究,并且将指出一些二者之间特性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汉字 字体设计 俗字造字 同构性 初探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224-02
汉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用的一种语言符号,又是对我们视觉直接进行信息传达的载体。并且汉字在平面设计的领域中,其含有的文化符号与设计元素等都成为并含有极具丰富的审美感染力的一种语言形式。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发展,文化变迁,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不断发展,汉字字体设计的形式,功能和审美都在跟着时代不断的变化与发展,在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等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广泛应用,汉字字体设计也不断展现出自身全新的视觉感受和概念。
一、汉字字体设计与汉语俗字造字的设计方法的同构性对比
(1)结构与外形的改变之处
俗字本身对字形的构成就不是特别重视,就好像金文字和甲骨文一样,其字形较为随便,偏旁部首改变位置的情况会经常发生,例如:“群”→“羣”,“炎”→“炏”,“稿”→“藳”。其既符合了文字的新颖,又不落平常文字书法中的美感。单单从字形的角度来讲,这种简单的变化不但获得了奇妙新颖的效果,又体现出了其独特性,在汉字的字体设计中,其结构或是外形变化都是一种不错的设计方法,多数会将文字的偏旁改变位置或是改变其文字的外形是我们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式多以招贴字体设计和品牌的字体设计最为常见。将文字的结构,大小,外形,重心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避免其直接排列造成因放置所造成整个字都生硬古板的视觉效果,应让其字形独特,别致,构图紧凑,使新字体能产生醒目又独特的视觉效果。
(2)字形与含义的同构性
在甲骨文中便已出合文俗字这一字体形式了,而合文俗字的造字方法便是将两个或是三个字结合,既写在一起,又会将其内容进行删减,例如:“二十”→“卄”,“三十”→“卅”等等。其合文形式对俗字造字的主要形式便是将文字组合进行简省式的创意设计,例如:“招財進寶”,“黃金萬兩”,“好學孔孟”等都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合文形式。目前的汉字字体设计中所含有形义同构的设计便是将字符与含义进行合理的双重组建,为的是能对识别性不进行影响的条件下合二为一,以此达到展现其文字的抽象效果,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顿挫感和新颖感的目的。
二、汉字字体设计与汉语俗字造字特性中的共性对比
汉字的字体设计与俗字造字的特殊性有着不相同的表达和概述,比如字体设计其含的易读性,独特性和精神性等特性,而俗字造字其含有任意性,浅近性和思想性等特性,那面将对两者进行简单的对比,通过对比来找寻同质化倾向。
(1)易读性对比浅近性
字体设计其含有易读性的特性,为的是反映字体本身设计的字形结构不能进行随意的改变或是移动,应该符合我们自身的识字习性,不能将文字中的易辩性和易读性随意抛弃,以此来影响文字信息的传达和传播效果。而浅近性作为俗字造字和用字的重要特性,其结构和形状相对简单直接,浅显易懂,以此达到人们对文字可以简单,易写的需求。
(2)精神性对比思想性
字体设计就要从其文字代表的内容作为出发点,以此使字体设计能准确地,生动地突出文字中所含有的精神含义。字体设计是将其文字的本土文化与人文环境作为背景,以此将民族中的传统文化其中的汉字的审美特性和文化内涵进行传承,将设计者的自身修养和性格特性与时代进行结合,以此进行的创造性的一种设计。俗字造字是一种主观性的创造活动,其自然也受到所处时代的社会形态的背景影響。例如“棄”→“弃”,其字为了回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便将“世”去掉换成了“云”并进行简化造字。除此以外,字体设计与俗字造字都受到所处时代的传统文化与思想的影响,并且二者将这种思想性与理想性都会不经意的体现出来。
结束语
由此可见,汉字字体设计在如今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在对视觉的传达中,其含有的艺术感染力和信息传达力都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汉语俗字作为我们汉字组成的一部分来讲,其虽然不符合“六书”中的法则,但是俗字中的造字活动从未中断,而且又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现象。而从两者在汉字的文学意义上来讲,其中也有着很多相似和共同的地方,甚至将字体设计看成俗字的造字艺术也不为过。通过以上二者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俗字的造字是可以对汉字的字体设计起到重要的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峰.汉字字体设计与汉语俗字造字同构性初探[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