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措施
2019-06-03郝巧玲
郝巧玲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树立学生的运算意识,通过精而有效的习题巩固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有效措施;针对性训练;运算兴趣
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低下的原因
1.学生审题不清晰,导致做题出现理解性偏差。
审题大意,是大多数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审题不认真,粗心大意,导致他们在开始做题时就出现了理解性的偏差。解题思路是一环紧扣着一环,初始便出现了问题,更不必论后面的解答,最后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尽人意了。
2.外表形式简单的计算题迷惑了学生,令学生产生感知错误。
小学的计算题仅是由数字和一些常见的运算符号组成的,并没有复杂的情节文字,外表形式看起来简单明了,容易误导学生错判题目的难易程度。但其实不然,有些数学题不一定会像它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比如一个计算题左边是加法右边是乘法,有些学生就会直接先算加法后算乘法,那么他最后算出的结果一定是错的。因为按照四则运算的法则来算的话首先应该算乘法后算加法才是正确的。所以,题目越简单学生跟应该不轻易下决断,提高警惕性。
3.学生思想不成熟,将情绪带入做题,影响做题思维。
在小学阶段,年龄较小、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思想稚嫩。在面对复杂繁多的计算题时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题目繁多心里产生抵触,题目复杂心里压力重,碰到无法解决的题目是甚至会觉得心烦意乱、产生放弃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做题的思路很容易被自己焦躁情绪干扰,思路混杂,毫无头绪,做题的质量就极大程度的下降。
二、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正所谓“熟能生巧”,能力的提高一定是建立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之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学校和老师平时要为学生安排那么多作业,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所使用的方法再科学高效也很难达到质变的高度。高中生为什么要做那么多习题?为什么學过的知识点要反复去练习?就是要在不断积累、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促成质变,从而在测试中稳定地发挥,考出真正的水平。至于这个练习的量的多少,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来决定。
如今的小学生平时对于数学的练习虽然不少,但是要锻炼能力还需要更多的练习,不仅在数量上要有一定增加,而且在练习的质量上也要提高几个层次。简单的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练习一次就完全能够达到掌握的程度,但是对于一些偏难但是却很重要的知识点则需要重点练习、时常练习、反复练习。所谓难题无非就是几个简单或略微复杂的知识点的糅合体,考的不仅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计算是基础,不然就算会解题但是解不对同样没有意义。
因此,建议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多做一些针对计算能力的习题,着重锻炼。可以尝试做一些比较复杂的等式或不等式,或者是练习一些加减乘除运算都有的方程式等。最好每天都拿出专门的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用于解数学题,增强综合运算的能力,还可以背诵或自己总结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某些特殊的数字之间的运算等,比如25×4=100,112=121,252=625等,诸如此类,灵活的运用可以在平时或考试的计算中节省很多时间。到最后遇见一道题,就知道它考的内容是什么、属于什么类型、解题步骤有哪些、哪里容易出错等,达到这种程度,计算的能力也就真正有了质的飞跃。
三、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背景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的学习,学生会分外兴奋。加快计算的反应速度,从而更乐于计算操作。
比如:用串珠子的形式来训练计算,看看谁串的珠子长;采用夺小旗的竞赛方式,既准确又迅速地训练计算。借用多媒体、魔术贴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答,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主动变喜欢,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让学生产生了对计算的兴趣。
四、进行知识整合,构建知识框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其将已学知识遗忘,或者是没能将所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技能,形成了知识断层,前面所学的知识不能为后面所学所用,造成学习困难。如学生在学习公分母的分数加减法时,忘记了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这时就导致学生不能找准公分母,不能通分,给学习带来困难。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们就应将求最小公倍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异分母加减法法则等的整理,给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这样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要相对容易得多。
五、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相结合
除了方式方法的丰富多样之外,在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中,其教师还应重视社会、家庭资源的科学、灵活引用。比如:在开展三上口算乘法的相关教学内容时,就可以请家长带领孩子去超市买东西,为孩子提供50块钱,要求其看清楚商品的单价与数量,最后计算自己花了多少钱。例如:瓜子2.4元一包,花生3元一包,各买3包之后,总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等。这样的学习、锻炼,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运算兴趣与能力的培养提升。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开展班级活动中,引导学生计算本班学生用餐,或者是购买各类素材花了多少钱,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多锻炼运算能力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关于计算教学时,教师要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与渗透,长此以往,学生的运算能力一定会得到一个有效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芳.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2(9).
[2]蔡章建.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