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新路径

2019-06-03孙向荣

上海城市管理 2019年3期

孙向荣

摘要:烟台市芝罘区作为山东省首批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之一,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整合资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试点先行,统筹规划,在制度设计和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探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些经验做法,在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优化党群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思想文化;群众需求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9.03.017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新时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的综合性活动阵地,是实现文明实践走进百姓生活的新举措。作为山东省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之一,烟台市芝罘区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充分利用中心城区人口素质较高,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资源丰富等优势,夯实领导,谋划动员,坚持试点先行,不断探索创新。

一、芝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深化认识,强化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担当

1.思想先行,夯实理论基础,确保工作方向

明确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定位,芝罘区紧紧抓住政治理论学习这个牛鼻子,突出党委领导、强调思想先行,确保方向正确。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综合运用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专家辅导等多种方式,学懂弄通基本理论,进一步突出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理论学习的示范引领作用,当好全区理论学习的标杆和旗帜,把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总方向。

2.细化部署,明确目标定位,强化政治担当

按照山东省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部署的要求,芝罘区从政治的高度、文明传承的角度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行战略部署。由区委学习贯彻部牵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明确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目标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务,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文明实践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以党建引领文明,以文明助推党建,促进双向提升的格局。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联系群众、服务需求紧密结合,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担当意识,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加强组织设计,落实责任分工

1.规划层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

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管理,芝罘区选取东山街道、大海阳社区、机关工委、烟台三中、中正集团等20多个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作为试点。区级设立文明实践中心,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指导街道、社区(居民区)开展工作,区委书记担任实践中心主任;街道(园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利用网格化划分片区,按照“横向到边全覆盖、纵向到底无缝源”的原则,探索形成“网格长+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管理方式,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的三级网格工作架构,推动社区(居民区)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社区(居民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其他企事业单位可参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站),党组书记担任实践分中心主任或实践站长。

2.建立制度保障,落实责任主体

芝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在区委领导下进行,由区委宣传部牵头负责。从加强制度设计入手,形成《芝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试行)》,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实践中心体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组織一把手亲自抓、带头做,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文化、科技、教育、民政、卫生、体育等部门的资源,在实践中心平台上各尽其职、各显所长,形成工作合力。区委承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体责任,负责统筹规划中心建设和工作开展,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三)突出群众需求导向,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1.分级布局,搭建载体,优化实践内容

为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芝罘区重点以区、街道(园区)、社区(居民区)三级为单元,同时兼顾机关、学校、企业等领域,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在区级层面,采取“1+X”模式建设实践中心,即高标准建设1个区级中心和X个实践基地。在街道层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站等原有阵地,建设文明实践分中心,按照“5+N”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即讲故事、播视频、学经典、听讲座、看演出,再根据群众需要及时设计其他活动主题,组织相应的实践内容。社区(居民区)层面的文明实践站,发挥直接联系群众的优势,及时了解老百姓的日常需求,经常性地开展促进生产生活、寓教于乐的活动。

2.突出群众参与,鼓励工作模式探索

在建设模式、内容方式、管理运行上不搞统一模式,鼓励各试点单位大胆探索创新,街道、社区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和群众特长,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把握群众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以开设理论讲堂、评比模范榜样等方式,重点围绕邻里关爱帮扶、丰富文娱生活、节日庆祝宣传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让老百姓用自己的语言讲身边的故事,实现文明实践多点突破、深入人心。

(四)加强载体建设,搭建融媒体实践平台

芝罘区创新“线上+线下”的实践模式,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络。线上实施“新媒体+”的实践模式,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的传播聚集效应,探索文明实践活动“网络直播”;及时发布文明实践内容和信息,建设文明实践信息互通共享的工作平台。线下推行“菜单式”的实践模式,由实践中心提供“菜单”,社区群众“点单”,切实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线上、线下积极互动,依托报纸、网站、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平台,开设“传文明理念·践时代新风”文明实践专栏,推广展示各文明实践试点的经验做法,持续放大“善行芝罘·微公益”“芝罘湾讲坛”“‘双十三百理论惠民工程”“‘四有五讲基层讲堂”等平台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广泛开展百姓宣讲、专家解读、送理论下基层等活动,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营造崇德向善的文明氛围。

(五)统筹调配资源,建设素质过硬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芝罘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资源聚集、基层宣讲普及面广、群众文化活动多样化、志愿服务影响力大等优势,聚合全区资源,建立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区级层面,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负责组建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总队,由专家指导团成员、区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等组成,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队长,负责统筹制定全区志愿服务活动计划,指导各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建9支区级志愿服务分队,由党政机关干部、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党校教师等组成;街道、社区层面,分别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由街道业务骨干、社区工作者、退休职工、老党员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由街道统一管理。集中建设好理论工作者、百姓宣讲团、“善行芝罘·微公益”志愿者、大众文艺团队四支志愿服务队伍,采取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各种活动送到群众身边。通过及时反馈实践效果,并从中选拔优秀骨干组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有计划、分类别地对他们进行精准化培训,为做好文明实践工作打好基础。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党的政治领导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芝罘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注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调思想引领,有主线、有切入点、有落脚点。通过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搭建平台载体、统筹优势资源,深入街道、社区,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切入点,对民众进行思想道德教化的同时,通过老百姓看得见、听得懂、愿参与的方式传播文明新风尚,彰显社会正能量,大大提升了党员群众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度明显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二)群众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芝罘区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为契机,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奋斗历程,突出“红色领航”,充分利用胶东红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传承革命文化;各文明实践分中心、实践站充分利用节庆时机开展庆祝活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科普启明、杏林送暖、法治宣传、艺苑献萃、移风易俗等活动,让辖区的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文明的风采、知识的力量,深化群众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三)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性明显提升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是芝罘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出发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坚持“共商、共治、共享”的整体思路,不断完善“社区协商民主”的议事模式,坚持“共性问题面上解决、个体问题小范围解决、重点难题对上协调解决”,尊重居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推进协商治理。文明实践中心负责把方向、谋大局,组织、调配、对接资源,抓文明实践效果,实现小实践站发挥大作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文明实践工作搞得好的社区群众的幸福指数也明显提升。

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部分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对为什么要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怎么建、究竟要建成什么样认识不清晰,没有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度,实践中存在抓抓停停,时紧时松的现象;部分群众对文明实践工作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对文明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没有形成全体动员、全民参与、人人创建的氛围。

(二)实践阵地建设、实践形式与群众需求有差距

一些街道特别是社区活动场地用房不足,社区用房中达到400m2以上的仅占三分之一左右,受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条件所限,可改造提升空间较小,在构筑实践阵地的空间承载能力上存在短板。现有的宣传阵地中,硬件设施不完善、场地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存在。文明实践活动推进过程中,实践形式还不够丰富,从目前分中心和社区实践站开展活动的形式和数量上看,“帮、乐、庆”的活动较多,“讲、评”活动较少,与群众需求有差距。

(三)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志愿服务质量缺乏有效监管

目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主要力量还是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各街道、社区之间资源分布和力量发展不平衡。有的社区文艺团体数量较多,有的社区人才资源丰富,志愿者服务力量充足,有的老旧社区居民年龄老化、人员活力不足,资源匮乏,社区一级文明实践站开展工作就有困难。随着文明实践工作的推进,志愿者的数量在不断扩大,但志愿者的素质、能力、志愿服务的质量缺乏有效监管,一些对人、财、物要求较高的大型项目仅靠志愿服务无法解决,全区一盘棋统筹资源的局面尚未形成。

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建议

(一)突出思想引领,规范运行体系

1.明确定位,做好“党建结合篇”

全面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战略部署,将文明实践工作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落细、落实,突出思想价值引领,实现整合资源配置、精准务实高效、志愿服务提升、常态持续长久。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与文明实践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实践中确保动员到位;用好芝罘区党员“双管双责”和“社情民意大走访”平台;加强机关干部以“联班子促提升、联项目促发展、联企业促服务、联群众促和谐、联信访促稳定、联党建促活力”为主要内容的“六联六促”联系服务基层工作力度,形成文明与党建双向提升的格局。

2.合理赋权,完善制度设计

建议明确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组织定位并合理赋权,对其履职给予财政支持和人员调度方面的保障,推进区级文明实践中心通过调研群众需求统筹协调各种资源。加强对全区文明实践工作的制度设计、组织管理,在街道和社区实践分中心和实践站的指导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在建设管理、运行机制上探索文明实践的“加减乘”工作法,即“人文关怀做加法、破除短板用减法、阵地建设用乘法”的理念,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定位准、方式活、队伍强、保障实、效果好。

3.推行“研-管-传-评”一体化运作,确保实践效果

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实践站三级联动,细化分工。“研”出题目,“管”筛选审核,“传”落地推广,“评”反馈优化。参考芝罘区奇山街道的典型经验,一方面,由街道实践分中心负责“研”和“管”,设立“红色信仰课堂、蓝色法德课堂、绿色健康课堂、粉色和谐课堂、橙色活力课堂”五色课堂,对课程和原创文艺作品资源进行审核、管理,为区级实践站提供菜单式服务;通过定期例会、调研分析、听课评课等方式,对文明实践站进行管理、督导,并对宣讲员进行培训,提升宣讲能力。另一方面,由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传”和“评”,根据“五色课堂”所提供课程结合辖区实际进行“点单”,通过大众化、实用化的宣讲手段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收集学员、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对“五色课堂”以及各类活动的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明实践建设特色品牌。

(二)加强平台载体建设,盘活整合资源

1.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联通共享

建议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作为整合群众需求信息、管理者信息、志愿者人才库、志愿服务项目信息、场馆建设信息、各类传统和新媒体资源、活动动态展示等综合性信息平台,采取文明实践“全区一张网”的管理模式,根据文明实践不同单元之间资源和需求状况,实现单元之间资源共享,整合全区的文明实践优势资源。

2.菜单式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组织各街道、部门、单位、企业及社会公益组织的志愿服务团队,分别制定服务清单,以“菜单”的形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上公布。同时,开设百姓自助选择端口自主点单,收集基层“点单”需求,通过“点单+派单”制定服务清单,按需向基层配送资源和服务,形成“提前申请—审批备案—网上公示—动态发布”的工作流程。既保证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又实现对全区文明实践活动的统筹调度、集中管理,避免形式化、确保活动效果。

(三)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培育志愿文化

1.规范志愿者招募和管理,探索志愿服务项目社会化运作模式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开展要先调研、培育、设计服务项目,再去招募志愿者,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对服务的全程进行监督和引导,提升志愿者的思想素质和服务水平。建议搭建“芝罘区志愿者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对志愿者个人信息、服务内容、效果等信息进行登记和评价;志愿服务总队要履行好管理职责,在志愿者招募、管理、上岗培训以及志愿服务前期筹备、过程监控、结果评价、激励和回馈等环节形成设计,促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对于资金需求量大的服务项目,可采取志愿服务项目社会化运作。建议按照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思路,一方面,可以有计划地通过组织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服务组织评选活动,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项目和组织给予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根据实践需要设计志愿服务项目,面向志愿者組织进行项目发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或期限届满后,引入包括大众评估在内的第三方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提供资金支持。

2.培育志愿文化,促进社会认同

通过信用和服务积分管理,公示表彰“优秀志愿者”或“文明实践先锋”,彰显志愿者的个人价值导向;通过推广在文明实践工作中有影响力的志愿组织服务品牌,突出志愿者团队的组织合力;通过展现文明实践活动的成果,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度,培育志愿文化。

(四)创新激励机制,提高群众参与度

不断发挥信用管理的激励作用,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按照群众参与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的时间,赋予一定的信用加分,累积分值评定信用星级。根据等级不同可享受在旅游、乘车、观影、就餐、图书借阅、医疗、保险等不同市场领域的优惠待遇,或按照信用积分的数量兑换社区提供的公益便民服务。同时结合群众需求开发更多以信用为导向的守信激励产品,作为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的积分奖励,提升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推动形成“人人争做践行者”的文明实践时代新风。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行动,需要上下合力推动,立足于民,创新工作方法,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

Abstract:Yantai Zhifu District, as one of the first 26 pilot projects in Shandong Provi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ized practice centers in the new era,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ts central location, integrates resources, follows the needs of the masses, prioritizes pilot practice projects, makes overall planning, innovates constantly in system design and working methods, and explores some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ized practice centers in the new era. Zhifu District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ublicizing Xi Jinping's socialist ide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doing a good job in propaganda,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work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novating social governanc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nd optim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Key words:civilized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publicizing ideology and culture; the masses demands

责任编辑:许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