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程思政”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019-06-03卞云飞狄天秀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

卞云飞 狄天秀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基础课程,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融入习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较高政治觉悟、较强文化素养的新型社会主义人才。在各项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的训练中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关键词】“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教学  新型社会主义人才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119-01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方法。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高等教育思政课,而应该与高等教育中的其他学科相融合。自2014年起,上海市在教育部指导下,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在“课程思政”这一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思政”这一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较高政治觉悟、较强文化素养的创新型外语人才。

二、“课程思政”体系下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笔者针对本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网络调查。此次调查共收集到354票,其中有118票选择B(通过四六级考试)、90票选择F(为就业做准备)、52票选择C(准备考研)、49票选择A(应付平时的英语课程考试)、25票选择G(更好的和外国人交流以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0票选择D(备考雅思托福)、10票选择E(纯粹是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习英语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主要是为了过级、考研、求职、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等目的,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融会贯通,甚至出现“机械学习”的情况,个人发展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这导致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与思政学习脱节,从而也间接导致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现象。

(二)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多数大学生学习应有的动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课外文化知识的拓展。主要表现在:课堂教育注重语言知识的传输,忽略了英语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性”;课堂教学中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造成了“教师为主导、教材是重点、成绩即目的”的不良现状。

三、拟解决方法

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在重语言教学的基础上,也要重视育人育德,使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

(一)教師观念方面:首先,英语教师除了语言知识的教学以外,还应增强育人育德意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融入德育,避免出现“重教学轻德育”的不良现象;其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主动关注“课程思政”这一时代潮流,深入学习研究,增强课程育人意识,切实将“课程思政”这一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二)教学内容方面:以教材为根本基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价值的引领;除了语言知识的教学外,还要丰富课程内容,体现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文化性,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同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传播优秀中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同时增加中西文化对比内容,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方面: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具体体现在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过程中,同时各个过程的教学内容都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听”和“说”相结合,“听”作为输入过程,还要有输出——“说”。精选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时事政治、新闻等作为课堂“听”的材料,然后鼓励学生将听到的内容“说”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第二,“读”和“写”相结合。选择有关英语国家的思想政治文化内容的外文材料,在外文材料的选取上要严格把关;阅读外文材料后,总结所读内容,形成读书笔记。第三,“译”分为笔译和口译。挑选准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反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内容的文本材料作为翻译材料进行书面翻译和口头翻译。

(四)激发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如此,对大学生亦是如此。那么,如何激发自主意识比较强的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呢?目前,对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机制不够全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甚至有些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并不能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大过程性评估的比例,减少考试成绩在评价中所占比重。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例如通过主题演讲(有关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主题)、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进行赞扬、评分等,并将此纳入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四、结语

紧跟“课程思政”这一时代步伐,将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育德作用,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重语言教学的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内容,提升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学习,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会到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黄怡凡.课程思政体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文教资料,2008.

[2]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卞云飞(1990.01-),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