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

2019-06-03王红英

速读·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数学教学

王红英

摘  要:情境创设是指在小学课堂上用的非常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非常有助于小朋友的学习。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课堂上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以及影响因素。从这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并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

关键词:小学;问题情境;数学教学;创设

在我国,学生的主要学習形式主要是在学校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新知识、训练技能的主要形式。在数学学习上也不例外。在课堂上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学校周围的环境,教材的质量,学生的素质,教师的知识面,教师的教学技能等。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只能通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教学技能来提高教学质量。情境创设是重要的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之一,因此探讨情境创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动是儿童的年龄特性。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把学习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因玩而动、玩中有学、学中有玩。

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兴奋状态之中,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如在课堂训练时,我时常会组织似类60秒的知识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为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生动的材料帘入于人的大脑,可以促使大脑有效地分析和梳理,有效地接收和学习内容有关的信息,进而加工和处理信息,很快就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并以最佳的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看得见、摸得着、易理解的知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定理公式。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三、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必须遵循“低起点,突重点,攻难点,重过程,多鼓励”的原则,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一种竞争的情境。教师讲授“8的认识”的内容,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分别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助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竞争中被激发出来了。

四、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创设探索性情境,其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且能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如低年级学生学习“认图形”时,要求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能够准确地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在教学时安排了以下几种形式的探究活动:

(1)找图形。老师用四种图形拼成一个模具,要求学生从模具中把这四种图形分别找出来,在外形上辩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说图形。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见到的哪些物品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从生活实际中感悟这些图形。

(3)折图形。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可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再用这张纸横着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可分成了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再用这张纸对角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可分成了八个一样大的三角形,从操作中感悟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的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如何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图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一学生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二学生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我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来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想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我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直接说出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需要老师多角度地思考和把握,力求情境的创设为教学服务,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合理选择情境的载体,切实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仍轩,张云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小学数学教育.

[2]林黎珍.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数学探究需求[J].才智,2015,(24).

[3]代存宪.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J].成功,2016,(09).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创设数学教学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