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如何突破“分类方法”教学难点

2019-06-03杨从东

速读·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化学课程教学难点高中

杨从东

摘  要: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都比较大的理科课程,而“分类方法”是高中化学教材中所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全面学习和持续学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突破课程难点以使“分类方法”能够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常态化学习过程中。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分类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接着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着重探讨了高中化学课程中突破“分类方法”教学难点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分类方法”;教学难点

“分类方法”是学生学习高中化学课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具体是指将化学课本内容分门别类并以此进行整合性学习,其内涵主要包括依据不同标准对化学变化分类、依据不同性质对化学物质分类以及依据已知化学知识对未知化学知识进行推测共三个层面。而从当前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分类方法”教学还存在着学生不重视、教师教学模式落后、教师教学思路传统等难点,因此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就要主动承担教学改革责任,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够逐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一、“分类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分类方法”并非是能够被数据量化的公式或定理,而是对高中化学知识的有机概括与提炼,其对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无形层面。

首先,高中三年化学课程包含的知识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比较相似的内容,也有完全相异的内容,学生在解题、思考和学习时就很容易出现搞混、弄错甚至是毫无头绪的情况,而“分类方法”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强调对问题的归类分析,使用“分类方法”进行化学学习就可以使学生始终把握清晰的思维主线,防止学生被各种表象所干扰,从而使学生能够将繁杂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促进学生逐步构建起立体化、层次化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其次,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并非是使学生牢固准确地掌握记忆化学知识,而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逐步培养锻炼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分类方法”正是与核心素养理念一脉相承的一种无形素质,学生运用“分类方法”不仅可以进行化学学习,也可以逐步形成普适性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并将其应用到生活成长的各个方面,进而为学生的综合培养提供有效助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高中化学课程中突破“分类方法”教学难点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运用树状分类法

在当前高中化学学习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清晰深入,很容易出现张冠李戴、混淆不清的情况,进而使学生的后续深入学习陷入误区。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树状分类法来进行基础的概念学习,通过树状分类法独有的“枝干”功能来准确展现不同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对比中能够加深知识印象。比如教学《物质的分类》这一节时,其中多数都是文字性内容,并不涉及到计算、实验等相对具象的知识,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绘制成树状图,通过对概念的提炼帮助学生准确区分经验与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绘图、读图过程中逐步明确各类化学概念,进而为学生的持续性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指导学生运用表格分类法

表格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二维分类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类观的最直接载体。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表格分类法开展化学学习,通过表格的逻辑属性和整体属性使学生能够将各种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并逐步构建出高中化学课程的知识骨架,进而促进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提升课堂学习成果。比如教学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位素以及同素异形体这四个概念时,从字面上看其十分相像,学生在学习时一不注意就会出现失误,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将这四个概念的定义、化学式、研究对象、化学性质以及化学结构等内容绘制成相对应的表格,通过在同一领域的清晰差异展示使学生能够快速把握住相似化学知识的不同特点,从而促进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合学习与记忆,实现“1+1>2”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运用交叉分类法

从教学经验来看,仅仅依靠单一的分类标准往往就会使“分类方法”进入死胡同,尤其是在学习相对较复杂的化学知识时,学生很容易出现片面的理解。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多维学习,通过交叉分类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由以往的线性前进转化为螺旋式上升,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化学知识,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边界,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够更具系统性和综合性。比如教学浓硫酸这一物质的化学内容时,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脱氧、脱水等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将浓硫酸的不同性质进行集中展示并绘制出符合教学内容的交叉图,通过四个方向的化学知识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進行多元化学习并促进学生学会将“分类”与“集中”进行结合运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分类方法”教学并非是能够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为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从树状分类、表格分类以及交叉分类等方面入手来不断贯彻落实分类思想,为学生打造出更加清晰的化学课堂,从而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分类技能并逐步提高化学学习效率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保国.教师也要建立“错题本”——高中化学常见命题错误分类例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16(27):146-149.

[2]包宏升.高中化学单元分类教学目标的整合设计——以人教版必修1“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59):164-166.

[3]黄艳清.基于学习结果分类的高中化学教学规划——以“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48(32):109-110.

猜你喜欢

化学课程教学难点高中
汽车维修专业中多媒体教学应用分析
见微知著,从难点到亮点
石油工程化学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化学总复习教学方法研究
有效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几点尝试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