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2019-06-03赵莹

财经界·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研发费用税收政策

赵莹

摘 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提高企业研发积极性,推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进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展开分析,文章中介绍了该项政策落实当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解决对策展开分析。

关键词:研发费用  税收  政策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

第一,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税优惠政策能够对企业的税收压力起到缓解企业税收负担的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的经营效益增长。因为通过实施该项政策之后,企业所缴纳的税务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很多,企业的收入就会相应增加,进而缓解了企业的税收压力,有利于企业在科研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第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务政策的实施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只有在对企业税务情况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研发费用支出合理分配,进而才能够将其企业的成本开支,促进企业利润增长。第三,通过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

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还比较缺乏,因此国家实施这一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现状问题分析

(一)财务人员对于研发费用界定不准确,导致对研发费用核算失误

虽然企业的研发资本以及研发费用这些科目都在会计科目中体现出来,但是光只靠这两项科目并不能够将新技術的研发费用体现出来。因此,对于研发费用界定的难度就会变得相当大,从而使得税收优惠政策没能良好的落实下来。

(二)政府对于该项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

虽然早在2008年,这一优惠政策就已经开始实施了,但是通过了解发现,大概有将近五分之一中小企业对于该项政策并不了解,尤其对该项政策的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方法等,这就说明我国政府对于该项政策的宣传力度存在严重的不足。另外,政府部门缺乏建立政策咨询平台,即便建立了咨询平台但也是形同虚设,导致这些优惠政策实际落实的效果非常差。

(三)政策利用对研发费用发生地不做限制

在我国所出台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中》并明确对研发的发生地进行限制,因此,企业即便在国外产生研发费用,也同样可以用来抵扣税务。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该政策的实施不利于我国留住本国人才,所以导致该政策失去了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当前,各个国家都在实施人才战略,人才是强国之本,是科技发展之根基,如果人才流失严重则不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资金短缺政策建议

(一)给予中小型高新企业特别优惠

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差,因此资金短缺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税收政策方面需要进一步给予中小企业优惠。通过对中小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展开调研和测量,来判断具体的优化力度,最后制定科学的方案。另外,针对中小企业中所存在的没能达到抵扣标准的研发费用,可以将这一笔资金转移到下一年度,或者放到企业营业外的收入部分中,进而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优惠。

(二)加强对研发领域的限制

我国所实施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务政策对于企业 的优惠力度非常大,但是由于该政策对于研发领域的限制力度比较大,导致不少企业由于受到项目领域的限制而无法享受该优惠政策。因此,要想加快我国企业转型,则必须要突破这一限制,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到研发创新队伍中。另外,必须要要求该项政策只能针对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实施,只有针对我国境内的企业提供该项优惠政策,才能够保证留住优秀的人才。

(三)政府部门扩大宣传力度

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并且还要做好咨询服务工作,使得更多企业都能了解并享受到该政策。并且,还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对该项政策进行传递,并且成立专门的咨询服务站点。比如,可以在政府部门网站上面设立优惠政策专栏,或者可以在税务局张贴各关于这方面的说明文档,在各级政府部门设立咨询站点。尽量对该项政策的适用范围进一步细化,并且还要做好对各项抵扣费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增强该政策的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新的企业税收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对企业的资源以及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对于提高企业创新力度以及优化企业人才队伍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政府部门一定要重视起来,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促进该项政策顺利落实。

猜你喜欢

研发费用税收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刍议企业如何有效运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
试析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核算
税收(二)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监管
税收(四)
税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