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焦虑的疗效研究

2019-06-03李梅花温世萍郭隆润蔡文婷黄冬华袁裕波杨美艳张遂辉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病耻矫正精神分裂症

钟 静,李梅花,温世萍,郭隆润,蔡文婷,黄冬华,袁裕波,杨美艳,张遂辉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赣南医学院附属老年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病因未明、时常病情反复的严重性精神疾病,不仅导致患者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损害,而且极易让患者产生病耻感、自卑感,饱受社会上的偏见与歧视,对社会活动的畏缩,最终影响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1]。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作为一种在传统手册式治疗上发展而来的神经心理训练疗法,相对于传统手册式治疗更为简单快捷方便高效[1-3]。因此,本研究通过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缓解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的社交焦虑,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减少患者病耻感、自卑感,促进患者参加社交活动,最终尽早让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男20例,女16 例,年龄19~50岁,平均(35.2±4.9)岁,病程2~20年,平均(6.9±5.3)年;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9~51岁,平均(34.5±5.9)岁,病程2~18年,平均(7.1±4.5)年;两组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试验经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受试者及其监护人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符合ICD-10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病程≥2年,精神症状基本缓解,进入康复期,存在社交焦虑;(3)初中文化水平以上,且能配合医师完成相关测试和治疗过程。

排除标准:(1)有颅脑器质性损害病史者;(2)有电休克治疗史者;(3)有酒精或药物依赖者;(4)有其他不能配合完成医师相关测试和治疗过程者。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口服利培酮-维思通抗精神病治疗及传统工娱康复等治疗;观察组除此之外给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在医师指导下患者逐个进行认知矫正治疗,计算机将自动判断对错,并做出信息反馈,还可依据患者治疗结果自主选择治疗方案,治疗1次/天,45分钟/次,每周5天,共计8周在训练前和训练8 周分别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 评估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比较治疗前两组间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8周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 比较治疗前两组间 SS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SSP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8周后 SSPI评分与治疗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8周后 SSP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SPI评分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治疗前两组间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HAMA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8周后HAMA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症状改善后时常出现病耻感、自卑感,从而出现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恐惧或忧虑等社交焦虑症状。唐文忠等[4]调查结果已证实,47%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社交焦虑。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社交焦虑症的主要原因如下:(1)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常出现病耻感、自卑感等心理因素,从而对社交活动产生恐惧[1];(2)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药物治疗,影响机体5-羟色胺的合成与分解,引起患者焦虑恐惧情绪;(3)精神分裂患者因认知能力下降,阻碍了患者社交技能及方法的学习,生活社交能力低下,不善于社交活动[1-2];(4)目前传统的封闭式住院治疗一定程度地削减患者社交动机,影响了患者社交能力的恢复;(5)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期精神症状反复发作中,时常形成不同程度的病态的思维方式及性格特点,使患者恐惧与人交流。然而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多局限于精神症状的控制,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焦虑症的预防与治疗鲜为人知,并未引起临床医师重视[5]。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神经心理训练疗法,已在国内外各种精神疾病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力及记忆力等,特别是认知力及自知力,优于常规工娱活动治疗效果[1,2,4,6-7]。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社交能力,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活动[2-3,8]。有国外学者[7,9-10]认为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力及记忆力,同时增强了患者解决问题的社会能力,改善了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Marie等[11]研究显示,药物治疗联合认知矫正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还能明显提高患者自尊水平,增强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表明,伴随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纠正病态的思维方式,减轻患者自卑、病耻等社交恐惧,增强自信心,同时让患者敢于参加社交活动,学习社交方法,提升社交能力,促进了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但因本研究持续时间有限,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停止治疗后的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综上所述,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不仅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较好疗效,同时也能预防和治疗患者的社交焦虑症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不失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较佳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病耻矫正精神分裂症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