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态旅游之于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019-06-03王嘉梁邓光奇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业西藏

王嘉梁,邓光奇

(1.厦门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福建 厦门361005;2.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西藏被称为 “世界第三极”,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同时,西藏自治区90%以上的国土地处高寒地带,生态系统具有不稳定、敏感、易变等脆弱性特征。与其他地区相比,这样的自然条件给西藏自治区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景观却为自治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任何其他地方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有利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人力资源、地理区位、交通等基础设施设备、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积累、独特且具优势性的自然资源等。其中,对于优势资源的认知状况及合理开发利用情况往往决定了任何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就西藏自治区而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促进这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具备了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各种条件。

一、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资源

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关数据显示,自治区辖区内拥有极品级旅游资源单体29处,优级旅游资源单体160处,良级旅游资源单体409处。①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调查与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这一地区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原生性特点显著,而且很多旅游资源又融人文性与自然性于一体,具有任何其他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无法比拟的绝佳资源优势。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如下鲜明特点。

(一)多样性

西藏高原是由一系列高耸山地、宽广河谷和盆湖构成的巨大山原,高原内部和边缘形成巨大的地貌差异,地势起伏达数千米。区内不仅与高原隆升有关的构造地貌、火山地貌、温泉地热发育,各种不同地貌类型也都有分布。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从藏东南向藏西北依次分布,从海拔1100以下的谷地到海拔7000多米的主峰顶部,低山热带常绿、半常绿季风雨林,至高山亚寒带冰缘和极高山寒带冰雪等垂直生态系统均有分布,相应地生物物种也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

表1 西藏旅游资源类型与全国比较

(二)独特性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高的大高原,是地球上十分独特的地理单元,形成天然兀立于地球之巅的第三极。其巨大的海拔和和边缘起伏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众多旅游资源为世界所独有。在西藏,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且世界上7000米以上山峰的绝大多数汇集于此;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西藏东南部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喜马拉雅山南坡,拥有极为完整的从热带到寒带植被垂直带谱……这些奇特、绝色、罕见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垄断性,是开展探险登山、生态考察、地学研究等生态旅游活动绝佳圣地。

(三)原生性

到目前,西藏的旅游资源受到外界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较少,基本保留了旅游资源原始特征和内涵,自然生态系统基本保持自然状态,呈现出大面积连续的原始基质自然景观,如羌塘高原,至今仍保留近20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天然野生动物园,保持着尚未受到任何人类干扰的高寒草原、荒漠生态系统。

同时,西藏较好地保持了藏民族文化的自然性,无论是藏族农牧民的建筑、服饰、生活习俗、宗教活动、文化活动均体现出藏民族文化的自然性,许多旅游资源具有神秘感,吸引着众多的旅游爱好者。

(四)自然与人文的一体性

由于藏传佛教的广泛影响,西藏旅游资源具有典型的宗教性特征,只要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无时无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宗教氛围。遍布西藏各地的寺院,寺院内长明不灭的酥油灯、低沉的法号声,都体现出浓浓的宗教氛围,突出地反映出长期繁衍生息于这一地区的人民敬畏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独特心理和观念。自然的山峰、湖水也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山圣湖”,如冈仁布钦峰成为中外宗教信徒心中的圣地,玛旁雍措被认为是世界“圣湖”之王。

在漫长的历史中,生活在西藏高原的藏民族和其他民族一道,创造了灿烂的藏民族文化,体现在民俗、服饰、饮食、民居、节日等方方面面,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不仅能让旅游者领略完全不同的民族风情,也能让旅游者感受和了解藏族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发展生态旅游是符合西藏区情的最优现实路径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西藏要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要“严格生态安全底线、红线和高压线,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旅游方式,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西藏自治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一)必要性

1.发展生态旅游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大、辐射面宽、依托性强的综合性产。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旅游业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经济增长速度,在西藏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拉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第一,直接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旅游业自身具有高增长性,对国民经济具有高贡献性。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旅游业快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7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56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旅游总收入379.4亿元,相当于西藏生产总值的28.95%,①西藏自治区统计局:《2017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7月27日。旅游业已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二是旅游业对整个经济具有高拉动性。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旅游业很强的关联性和带动性,对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具有全方位的拉动效应。旅游需求的增长会拉动交通、景区设施、宾馆、餐饮等相关行业投资增长。旅游消费是集行、游、食、住、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消费,拉动内需作用显著。

第二,带动西藏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旅游业涉及行、游、食、住、购、娱等各个环节,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大力发展旅游业,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另一方面可发挥在服务业中的关联和拉动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和滲透性,可对三次产业形成全方位的“催化效应”:旅游与一产深度融合和渗透,可形成的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体验农业等,将一产直接转化成三产;旅游与二产深度融合和渗透,可形成工业旅游,将二产转化成三产;旅游与其他三产深度融合和渗透,可形成文化旅游、科技旅游、美食旅游、体育旅游、修学旅游等,进一步延伸三产产业链。

由于地广人稀,该地区对服务业的需求增长有限,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低。通过发展旅游业带来大量人流是扩大服务需求、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西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最强劲动力。

第三,带动西藏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与其他特色产业相结合,形成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特色产业群,形成特色产业链,推进西藏产业特色化、市场化和规模化进程。一是与藏医药产业相结合。独具特色的藏医药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通过游客参观藏医院、藏药厂以及藏医疗健身生态游等方式,可增进游客对藏医文化的了解,拓宽藏医药产业链,壮大藏医药特色经济;二是与高原特色农业相结合。西藏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产品积极丰富,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可扩大这些农产品的消费量,也可以作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农产品进行销售,扩大西藏农产品的知名度;三是与民族手工业相结合。西藏民族手工艺产业具有独特优势,两大产业的结合,可通过游客的购买就地销售和出口,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使手工劳动成倍升值,成为西藏经济的强劲增长点,也为保护民族手工艺传统技能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2.发展生态旅游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西藏自治区完整、原生的高原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前提。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产业,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对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生态和环境是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根基,发展生态旅游业可促进人们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有利于促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旅游是西藏自治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升本地居民和旅游者生态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

3.发展生态旅游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培育西藏文化产业的需要。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是旅游者的根本动机和目的。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不同地域的文化构成了不同的旅游特色,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吸引力。藏民族文化资源是西藏最宝贵的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展示博大精深的西藏文化,展示西藏的民族风情、人文景观、民族歌舞、民间艺术等等,使游客得到全方位精神文化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能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当地各种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开发利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发展生态旅游是扩大开放,增进西藏与世界人民交往的需要。从我国旅游发展的历程来看,旅游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西藏旅游业毫无疑问应当成为改革开放的载体和途径,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提高西藏的国际知名度,吸引境外投资,改善投资环境。旅游历来被称为“民间交往”,通过发展旅游业,可加深西藏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直接交往,增进相互了解,也可进一步开阔国际视野,真正让西藏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西藏。

(二)可行性

1.以西藏为主体的青藏高原是世界级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青藏高原雄踞亚洲大陆中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总面积250多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第一个异常独特的地理单元,在世界上极享盛誉。西藏自治区约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一半,包括青藏高原边缘最高耸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与高原的核心部位——羌塘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

世界高山高原最壮丽的美景集中分布于西藏,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西藏也是世界山岳冰川分布的中心,冰川总面积达46640平方公里,既有海洋性冰川又有大陆性冰川,为世界上高山冰雪发育最为充分的地区。西藏拥有2500多个高原湖泊,湖水总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地区。西藏自然生态环境基本保持原始状态,许多山川湖泊人迹罕至,在羌塘高原甚至有近2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西藏成为世界级高原生态旅游的最佳目的地。

2.西藏是国内外藏族人文生态旅游的典型目的地。西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文明史,早在5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神奇的高地休养生息,阿里、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和三江河谷地区是藏民族文化最主要的发祥地和发展地。西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独具特色的高地文化包含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学、艺术、建筑、医药以及民族习俗等,成为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一度奇葩。藏文化与雪域高原的高度融合,使西藏自治区成为绝无仅有的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

3.西藏是东亚太旅游区与南亚旅游区的结合部与国际通道。在世界旅游总格局总,世界旅游组织把全球分为非洲、美洲、欧洲、中东、东亚太和南亚六大旅游区。东亚太与南亚旅游区陆地上接壤,西藏正处于两大旅游区的结合部,是东亚太与南亚之间的重要国际通道,是两大旅游区游客往来的重要流转基地,生态旅游客源市场稳定。

4.西藏是西部大开发中连接西南与西北旅游区的纽带。西藏自治区北与新疆相接,东南与青海为邻,东与四川相连,东南与云南接壤,背靠西北,面向西南,与相邻兄弟省区具有旅游合作的广阔前景,是连接西南与西北旅游区的纽带。西藏自治区已与云南、四川合作开发“大香格里拉”旅游区与“茶马古道”旅游线;与青海联合开发青藏旅游线;与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区联合开发“丝绸之路”旅游线等。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开放的前沿,同时成为中国新的国际旅游前沿,“东进西出”或“西进东出”将成为来我国旅游的国际旅游者选择的趋势,西藏作为大西北与大西南旅游区的结合部和纽带,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态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三、西藏自治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构想

西藏自治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基础扎实,前景广阔。为了实现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自治区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主导和引导作用,在已获得中央及其他对口支援省区帮助的基础上,按照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原则,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升、改造既有旅游产业结构、规划和布局,紧紧围绕生态旅游产业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充分关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内在需求,组织开展科学的、全面的发展规划论证。在确保科学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立足于促进和谐美丽西藏建设,有效提高这一地区包括藏族在内的各民族人民收益水平,改善道路交通,城镇规划、服务设施设备、治安综合治理条件和能力,扩大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就,形成以发展生态旅游带动自治区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结构和布局。为了建构可持续的子藏自治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框架,应该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化发展

1.发展登山科考生态旅游。以珠穆朗玛峰保护区为重点,加快珠峰极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逐步以珠峰景区为主体登山科考生态旅游目的地。

2.发展探险生态旅游。重点发展雅砻河国家级旅游资源区、高原湖泊地区、三江流域高山峡谷区、雅鲁藏布江峡谷区探险生态旅游。特别是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峡谷、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区域,是世界各地游客心向往之的重要旅游胜地,可加大力度发展成为自然观光和探险生态旅游目的地。

3.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到森林环境中游览、探险、狩猎,领略享受安静、清新、舒畅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氛围,探索认识森林生态奥秘。喜马拉雅山以南地区的樟木、陈塘、吉隆、亚东、林芝等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在46%以上,而且多以原始森林为主,生物资源异常丰富,宜重点建设成为森林生态旅游区。①[美国]David Weaver:《生态旅游》,杨桂华等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4.发展徒步生态旅游。重点以阿里为中心,逐步发展以宗教朝圣、荒漠探险、古迹考察为主徒步生态旅游区。可充分利用边境优势,继续发展印度香客转山转湖旅游项目,探索形成中印国际徒步旅游线路。

5.发展自然生态旅游。建立以波密、林芝、察隅为中心的,以野生动植物观赏和草原风光为主的藏东南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区。重点发展林芝乡村生态旅游及自然生态旅游和藏北草原生态旅游。

6.大力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充分发挥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在完善藏历年、赛马节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各种节庆活动,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同时,加强西藏地域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维护旅游建筑设施与当地原生自然景观的和谐。

(二)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西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特征是生态系统脆弱,抗干扰能力低,自我更新能力弱。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和条件,离开了良好生态环境,生态旅游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西藏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按照西藏的生态特点,充分考虑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承载能力,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防止过度开发资源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不容易被破坏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为,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对不可再生的稀缺旅游资源,应以修护为主,实施科学有限开发。加大旅游项目环境影响平估,避免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加大旅游环保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建立有效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旅游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开展区域合作,联手打造旅游精品

加强区域联合,共同培育旅游大市场,形成旅游大产业,这是西藏自治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旅游资源方面,西藏与周边省区具有统一性和互补性,这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成为可能。自2002年起,西藏、云南、四川三省区按照“区域联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发建设 “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联袂推出统一的旅游品牌,建立统一开放和统一规范的区域旅游市场,成为最具开发潜力的黄金旅游区之一。又如青藏铁路沿线,汇聚了众多极品旅游资源,青海、西藏加强旅游合作,青藏铁路沿线完全可能打造成为吸引力极强的顶级旅游带。此外,西藏还可与邻近的甘肃、新疆等省区开展旅游协作,共同建设具有浓郁西部风情的旅游路线。

西藏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与相邻省区联系合作,共同开展跨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组建跨省区的旅游企业集团,统一经营、共创精品,形成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优势,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最优组合与规模效益,促进西藏旅游业实现更大发展。加强与东发达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旅游网络,拓宽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加大周边国家的旅游合作,丰富跨境旅游产品和线路,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提高西藏旅游业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

(四)广泛开展生态旅游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地居民、游客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意识,对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生态教育,使之全面了解、掌握并践行生态旅游发展思想,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西藏旅游人才短缺,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全方位做好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一是积极争取文化和旅游部、对口援藏省市以及旅游院校的支持,加强西藏旅游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是有计划地重点培养一批西藏旅游业人才骨干力量,特别是从事旅游管理、经营的高级人才和高素质导游。三是支持西藏大力发展旅游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建立健全西藏旅游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为促进西藏旅游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旅游业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一个人的西藏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