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状态与非高密度脂蛋白相关性研究
2019-06-03程雪莲祝胜郎邓桂芳池莲祥
聂 雷, 程雪莲, 方 芳, 祝胜郎, 邓桂芳, 余 明, 池莲祥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1.内分泌科;2.全科医学科;3.肾内科;4.营养科,广东 深圳 518052;5.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广东 深圳 518101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中心环节,伴随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紊乱。有研究显示,约75%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1]。目前,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多用于评估冠心病的危险性[2-3]。由于血糖异常的情况是连续的,不能完全用绝对值来定义,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早期识别可能进展到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高危人群。在正常糖耐量人群中存在较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负荷后1 h血糖(one-hour plasma glucose,1 h-PG)≥11.1 mmol/L的人群,即1 h高血糖(one-hour post-load hyperglycemia,1 h-HG)者。1 h-HG与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具有相关性。在糖耐量正常的老年人群中,l h-HG可预测全因病死率[4]。1 h-HG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间的相关性可能较2 h-HG更密切,但目前尚无统一定论[5]。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特别是1 h-HG时血脂代谢的特点,旨在早期预防和诊疗T2DM。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2017年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5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根据OGTT分为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组、T2DM组及1 h-HG组4组。其中,NGT组203例、1 h-HG组119例、IGR组91例、T2DM组171例。排除急性糖代谢紊乱、急慢性感染、肝肾疾病及血液疾病等患者。
1.2 研究方法 记录各组受检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受检者严格空腹8~10 h,取肘静脉血。应用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uric acid,U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指标,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C)。OGTT试验:口服无水葡萄糖7 5 g,分别于空腹,餐后0.5、1.0、2.0 h采集外周静脉血4 ml,应用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
non-HDL-C=TC-HDL-C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与NGT组比较,1 h-HG组、IGR组及T2DM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年龄、UA及BMI水平均较高;与NGT组比较,IGR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较高;与NGT组比较,T2DM组患者的DBP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年龄及尿酸均明显高于1 h-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h-HG组、IGR组与T2DM组3组间血压及BM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组血脂谱比较 与NGT组比较,1 h-HG组、IGR组及T2DM组患者的TC、LDL-C及non-HDL-C水平明显增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GT组比较,IGR组、T2DM组患者的TG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1 h-HG组及IGR组相比较,T2DM组患者的TG水平明显增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h-HG组、IGR组及T2DM组间的TC、LDL-C及non-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1 h-PG与各血脂指标的偏相关分析 以1 h-PG为自变量,分别以TC、TG、HDL-C、LDL-C、non-HDL-C为因变量,控制性别、年龄、BMI等相关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 h-PG与TC、TG、LDL-C、non-HDL-C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144、0.113、0.098、0.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各组一般情况比较
注:与NGT组比较,①P<0.05;与1 h-HG组比较,②P<0.05;1 mmHg=0.133 kPa
表2 各组间血脂谱比较浓度/mmol·>L-1)
注:与NGT组比较,①P<0.05;与1 h-HG组比较,②P<0.05;与IGR组比较,③P<0.05
表3 1 h-PG与血脂偏相关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和胰岛素抵抗导致的机体糖、脂肪及蛋白质等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有研究发现,OGTT-1 h-PG≥11.1 mmol/L或OGTT-30 min-PG≥11.1 mmol/L者均存在早期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1]。曹永吉等[6]研究发现,1 h-PG升高的人群同时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对糖刺激的反应较差。有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者在OGTT中空腹血糖升高,肝糖原生成受到抑制,30 min-PG或1 h-PG浓度过高[7]。肝、骨骼肌的胰岛素抵抗以及细胞功能受损将导致1 h血糖浓度增加,这使1 h-PG成为预测T2DM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之一[8-9]。有研究发现,与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标准相比较,1 h-PG浓度模型在预测未来糖尿病方面敏感性更高,通过模型可预测出1 h-PG升高的正常糖耐量受试者未来患有T2DM的风险较高[10]。Liu等[11]对15 303例受试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1 h-PG≥11.1 mmol/L人群12~27年后治疗心血管相关疾病、糖尿病等医疗费用明显高于1 h-PG<6.66 mmol/L人群。此外,较大的血糖波动对人心脑血管病变产生的影响可能较持续性高血糖更大,较高的餐后血糖可通过激活氧化应激对血管壁产生各种急性刺激。因此,负荷后1 h-PG升高(即1 h-HG)是血糖变异性增加的一个重要指标[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1 h-HG组的血脂谱是显著异常的,与NGT组比较,HDL-C水平明显降低,TC、LDL-C及non-HDL-C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 h-HG组、IGR组与T2DM组间的TC、LDL-C及non-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1 h-HG阶段较正常糖耐量者已有代谢异常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存在。
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人群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另一方面,胰岛素可通过交感神经刺激α受体,使脂蛋白酶合成减少,促进肝合成,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导致TC、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下降。而体内持续性高血糖影响肝合成功能,这可导致non-HDL-C升高,提示non-HDL-C在糖尿病早期病理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糖耐量正常的人群中,负荷后1 h-PG水平的升高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在T2DM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起重要作用[14]。事实上,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中间密度脂蛋白也参与其中,而non-HDL-C几乎包括了所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血脂因素,更符合临床监测的需要。常规血脂检查的胃肠道准备相对严格,而non-HDL-C的计算不受TG影响,受饮食因素的影响较小,表明non-HDL-C是反映血脂代谢异常的较好指标,弥补了仅用LDL-C评估血脂异常的单一性,有较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及紊乱,尤其是单纯负荷后1 h-HG人群,血糖波动大,其血脂(尤其是non-HDL-C)、BMI等指标已出现明显异常。这提示,临床上不仅需要针对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1 h-HG者也应该提高警惕,此类人群可能是未来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需加强对糖尿病的预防,早期干预、筛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尽早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进程。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今后需提高样本量,并进一步完善对胰岛功能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