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分析
2019-06-03齐昊付昆纪志华云大科焦拓郑建超
齐昊,付昆,纪志华,云大科,焦拓,郑建超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创伤外科,海南 海口 570100)
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在儿童骨折总量中相对少见,据报道其发生率为4%~10%[1]。既往对于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多采用牵引、髋部人字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等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认识到微创固定和早期活动的优势,髓内钉技术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推崇,在欧洲和北美洲钛制弹性髓内钉(titanium elastic nail,TEN)已成为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2]。目前,在国内使用TEN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但临床疗效差别较大[3]。本文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改良TEN技术治疗18例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TEN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4~14岁,平均7.6岁。体重25~58 kg,平均30.6 kg。左侧10例,右侧8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2例,高处坠落伤4例,跌摔伤2例。均为新鲜闭合损伤,15例为单一骨折,3例因车祸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所有骨折均符合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诊断标准,按Seinsheimer分型[4]:Ⅱ型9例,Ⅲ型6例,Ⅳ型2例,Ⅴ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2.8 d。
1.2 手术方法 在术前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股骨髓腔最小直径之和减去1 cm,并将结果除以2,该测量值即为所选用的弹性髓内钉直径。将髓内钉预弯为弧形,弧高约为髓腔直径的3倍。
患儿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仰卧于牵引床上,在C型臂透视下使用牵引床进行闭合手法复位(如患儿肢体细小可术中手法牵引复位),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直至复位满意,并牵引维持;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取大腿远端内外侧长1~2 cm纵行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筋膜,剥离至骨面,透视下在距离骺板上方2~3 cm处开口,先从外侧插入1枚TEN,调整方向使其通过骨折断端,继续插入将其近端置于股骨大转子突起处;同样方法在内侧插入1枚相同直径的TEN,使其近端朝向股骨颈,将其近端放置于距股骨头骺板1~2 cm处;C型臂透视见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剪断钉尾,保留钉尾长度0.5~1 cm以利于骨折愈合后TEN的去除。如术中C型臂透视见骨折稳定性欠佳,可予第3枚TEN增加骨折稳定性。18例患儿中有2例自大转子顺行置入第3枚TEN,3例自股骨远端内侧逆行置入第3枚TEN。
1.3 术后处理及疗效评估 部分患儿术后行石膏固定4~6周,术后第3天即鼓励患儿在床上行患肢膝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见有大量骨痂形成后即开始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术后复查X线片,视骨折愈合情况取出TEN。根据Flynn等[5]提出的股骨骨折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术后患肢功能进行评价(见表1)。
表1 Flynn疗效评价标准
2 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发生。18例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0.5周。2例患儿术后出现钉尾激惹症,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消失;2例粉碎性骨折患儿术后出现患肢短缩,1例短缩1.0 cm,1例短缩1.5 cm,随访34个月后双下肢等长。随访过程中无弹性髓内钉折断、骨折不愈合、骨骺早闭、股骨头坏死、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骨折愈合后均行走正常,双侧髋、膝功能对比无显著差异。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评价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优14例,良4例,优良率100%。
典型病例为一7岁男性患儿,因摔伤至右大腿疼痛并活动受限2 h入院,诊断为右股骨转子下骨折(Seinsheimer分型Ⅴ型)。入院后急诊行右股骨转子下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4周即下地行走,术后2个月复查X线片见骨痂大量生长、骨折线模糊,取出内固定物后恢复正常活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4。
图1 术前正侧位X线片示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
图2 术后3 d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
图3 术后2个月正侧位X线片示骨痂大量生长、骨折线模糊
图4 内固定物取出后半年,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已完全愈合
3 讨论
3.1 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定义 股骨转子下骨折在成人中定义为小转子下5 cm以内的所有骨折,而对于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既往有多种定义(股骨近端1/3骨折,股骨近端1/4,小转子下2~3 cm骨折)。考虑到儿童股骨长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Pombo等[6]提出了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动态定义,即使用百分率=(小转子至骨折线的距离/股骨全长)×100%,如此结果小于10%,则此骨折即属于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
3.2 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特征及内固定选择 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线多位于内收肌止点的近端,骨折近端受髂肌、腰大肌、臀中小肌以及外旋肌的牵拉常发生外展、外旋、前屈移位,骨折远端受内收肌牵拉向内后方移位,因此,骨折复位后很难维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处骨折类型多种多样,如长斜型或螺旋形骨折,通常需要细心制定治疗方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6-7]。由于儿童股骨近端生长塑形能力较股骨干差,如寄希望于术后通过塑形来纠正短缩、成角畸形,将使内固定失败率增加,因此儿童转子下骨折复位要求较高;转子下区域是应力集中区,负重使内外侧分别产生强大的压应力和张应力,容易导致内固定失败[8]。上述因素决定了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的复杂性。
传统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多采用牵引及髋部人字石膏固定,石膏固定使患儿卧床时间明显延长,且难以维持复位,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双下肢不等长等严重并发症[9]。外固定支架术后存在钉道感染、髋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且护理难度较大。克氏针强度有限,只能维持部分骨折复位稳定性,且存在损伤骨骺的风险[10]。钢板固定具有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等优势,但其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发生骨骺损伤、骨折延迟愈合的概率较高[11]。因此,保守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不适合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
3.3 TEN的优点及置钉技巧 TEN通过预弯后插入髓腔对骨骼形成三点支撑,将弹力转化为压力,以维持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同时允许骨折端在轴向微动,可刺激局部骨痂形成,有利于骨折的愈合[12]。TEN在C型臂透视下闭合复位插钉,可有效避免对骨骺的损伤,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使术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概率显著降低[13]。TEN采用微创置钉,手术切口较小,且钉尾置于皮下,骨折愈合后内固定取出简单,对儿童的生理及心理影响较小。由于以上诸多优势,使TEN逐渐成为儿童股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由于其解剖的特殊性,手术操作时需注意一些技巧,如不能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将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Flynn等[5]使用TEN治疗9例儿童股骨近端1/3骨折的患儿,术后5例出现成角畸形>5°,2例复位丢失,因此认为TEN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是最佳的内固定方式。分析其术后出现成角畸形及复位丢失的原因,发现与其置钉位置有关,将1枚钉头朝向股骨大转子远端,另1枚钉头朝向股骨距,使2枚钉头处于同一水平,这就导致TEN抗剪切及抗旋转能力减弱,造成术后成角及复位丢失。Pombo等[6]改良了置钉技术,将外侧TEN钉头尽量置入大转子突起处,内侧钉头置入股骨颈内,直至距离骺板约1 cm处;其使用改良置钉技术治疗13例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儿,无一例出现成角及复位丢失,治疗效果满意。本文采用同样技术治疗18例患儿,无一例出现成角畸形及复位丢失,与Pombo等研究结果相同。由此可见,对于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置钉技术至关重要,术中应尽量将钉头向近端放置,使2枚钉头远离,以控制旋转及成角,增加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
对于术中置入2枚TEN稳定性仍欠佳的骨折,可予第3枚TEN增加骨折稳定性。18例患儿中有2例自大转子顺行置入第3枚TEN,3例自股骨远端内侧逆行置入第3枚TEN,使其钉头朝向股骨距水平。术后置入3枚TEN的患儿均未行石膏固定,5例患儿无一例出现成角畸形及复位丢失,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术中复位欠佳的骨折,必要时可置入3枚TEN增加骨折稳定性,但本研究病例数较小,尚需生物力学研究、前瞻性研究以验证上述结果。
3.4 TEN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相关并发症分析 a)肢体不等长。Gogi等[14]使用TEN治疗29例儿童股骨干骨折,随访1年后发现有15例出现患肢延长,4例出现患肢短缩,继续随访至术后3年发现只有3例存在肢体不等长。他认为TEN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出现肢体不等长很常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下肢不等长会逐渐消失。Salem等[15]研究认为患肢延长主要见于横行骨折,骨折后局部出血、创伤或手术刺激局部生长因子的释放,导致骨骼过度生长而延长;患肢短缩主要见于螺旋型或粉碎性骨折,患儿术后过早负重导致患肢缩短;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加强管理,可使其发生率降低。蔡攀等[16]认为在行走过程中骨盆可代偿2 cm以内的下肢不等长,对于骨折未损伤骨骺的患儿,2 cm以内的短缩或延长会在患儿负重后逐渐纠正。本组18例患者中,2例出现患肢短缩,均<2 cm,术后不影响行走,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短缩逐渐消失。b)术后成角畸形。Narayanan等[17]使用TEN治疗79例儿童股骨骨折,术后有8例(10.1%)出现成角畸形,术后随访发现无外观畸形及功能受限。王照东等[8]认为对于<10°的成角可通过骨折塑形自行纠正。本组患儿无一例出现成角畸形,其发生率明显低于Narayanan等的研究,分析其原因为本组患儿术中均采用改良置钉技术、部分使用3枚TEN固定、术后予髋部人字石膏固定有关。c)钉尾激惹症。Salonen等[18]认为钉尾激惹症是TEN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与钉尾长度和折弯有关。本组有2例术后出现钉尾激惹,在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消失,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与术后激惹症发生相关,术中保留钉尾<1cm且不折弯可减少激惹症的发生。
3.5 TEN的局限性 有文献报道弹性髓内钉的疗效与患儿年龄及体重有关[19-20]。Canavese等[19]和Andreacchio等[20]报道对于年龄>11岁或体重>49 kg的大龄儿童使用TE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而潘骏等[21]认为使用TEN治疗大龄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组中有3例年龄>11岁,5例体重>49 kg,这些患儿术后均取得满意疗效,总结经验后认为对于大龄儿童使用TEN术前应做好预案,术中采用改良置钉技术,必要时可采用3枚TEN固定,术后应制定详细的功能锻炼方案。
综上所述,TEN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微创、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只要熟练掌握术中复位及改良置钉技巧,术后加强管理,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