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技术的初中科学实验自主学习资源包的开发与运用

2019-06-03周卫军

读与写 2019年4期
关键词:知识点软件微课

周卫军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初级中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1.问题的提出

由例题练习引发的思考:

例题:一包固体A,可能含有Cu(OH)2、CuO、Cu、NaOH、Na2CO3、CaCl2中的几种,取少量的A做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气体D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溶液F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A中一定有___________,一定没有 ___________ 。

(3)写出过程③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4)滤液B中,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若要证明该物质是否存在,应补做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题中32人自然班中第二小题只有两名学生答对,第四小题有五名学生答对,原因是学生不能全面的去看待框图题,只能理解框图题的部分内容,特别是上下两部分内容理解不够。

思考:如果能有意识的增加学生实验思维方面题目的训练,特别是一题多解,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实验问题,从而能整体的把握实验,同时让学生自己回顾知识点,让其形成知识网络,这就让我们想到了微课教学,在微课中通过情感优化设计与难点突破相结合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实验教学效果。

现行微课是根据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微课开发、实施与评价进行制作的,其具有时间简短、内容聚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优点,微课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通过精选微课主题,精心设计内容,一般只讲解一个知识点,并以课程指导、教学目标、拓展资源、课后作业与评价方法为流程依据。 教学模式如下: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程度是由“允许学习时间”和“需要学习时间”两者共同控制的。裴光亚先生曾指出微课可暂停、可回放,可自我控制学习时间,为知识传递过程中“主体与主导”问题的解决提供生机。因此,笔者进行了“基于微课技术的初中科学实验自主学习资源包的开发与运用”,实现有效解决实验中存在问题。

2.思路方法

2.1 研究思路。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学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教学设计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建构出结合微课的自主学习:

第一步:课前,教师搭建一个公共开放的交流平台,录制课前学习的微课供学生观看,学生根据任务单有针对性的完成任务,在平台上有相应的前测题目可供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第二步:课中,教师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活动设计,创建针对问题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共享交流学习成果。

第三步:课后,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和题目录制微课,并发布到比较方便于学生学习观看的相应平台,供学生查漏补缺。

具体实施过程见下图:

2.2 制作方法。

2.2.1 根据学情调查,细化教学目标。

(1)进行学情调查,对学生通过谈话、纸笔调查的方式进行摸底。

(2) 根据收集的易错点,细化教学目标。在经过试卷的摸底和直接对话、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对“实验”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根据收集到的实验中易错点,对课程标准上所给比较粗略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针对化的修改,并以此为依据展开实际教学。

2.2.2 根据细化的教学目标,编制实验微课脚本。微课是为了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如何选取知识点和确定重难点是微课制作研究的首要问题,好的选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制作好的微课,要从学生角度看问题。实验课中同一知识点要做好学习目标的分层工作;学习方法乃至学习内容要有差异,要确定个别化教学的对象,才符合微课理念。选题后首先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知识结构的设计,然后将内容制作形成完整的PPT等文件,再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音频视频的录制,最后进行剪辑等后续工作。

2.2.3 选择合适的屏幕录制软件,制作实验微课。 微课设计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是将内容转变成PPT形式,做成完整课件。微课在视觉和听觉上要能增强内容的感染力,因此在微课素材的选择上应该聚焦知识点。媒体材料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描述等。其次还要注意声音的录入,不能太轻。要制作微课,还要学会使用相关录屏剪辑软件。

目前微课视频的媒体呈现形式主要有:摄制型,录屏型,软件合成式和混合式。其中“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PPT”的软件合成式最适合科学实验的微课制作,还有中国微课网提供的“中智录屏”也是比较方便的一款软件。Camtasia Studio软件运用时,打开PPT课件后,只需要按一下“录制键”+教师的精彩且精练的分析就能完成微课视频的自动录制。对时间间隔、字母标题和画面镜头等部分细节,可进行编辑修改,最后输出教学视频。

3.策略探究

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与应用。在学生课前自学、课堂直接使用以及课后复习等环节都能起到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微课教学是“研学后教”的一种形式,它是以学习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为前提,以“研学案”(即自主学习任务单)为主要载体,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为主要形式,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其教学使用流程如下图3所示:

3.1 课前:学生利用微课预习,完成少量课前测试。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利用的微课资源将课本知识进行了重新梳理,提示重要概念与方法,学生通过观看不到十分钟的微课,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完成课前预习任务,效果明显优于自己泛泛翻书式的预习(见图4)。

3.2 课中:教师利用微信平台数据反馈,突破知识难点、盲点。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虽然接受微课学习方法,但并不愿意让微课替代正常授课。

策略一 :“5W教学法”——尽快解决基本问题

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会导致预习效果不尽相同。5W教学法即W1(WHO):谁知道?W2(WHAT):是什么?W3(WHY):为什么?W4(HOW):如何应用?W5(WHERE):适用泛围?形式简洁,内容明确,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助的方式,尽快拉齐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尽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策略二:交流协作——集中力量解决重、难点问题

第一步:提供例题。第二步:展示成果。第三步:交流互评。第四步:教师断后。

策略三:当堂检测——今日事今日毕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为学生提供少而精的当堂检测问题,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查缺补漏有重要作用。为达到全面反馈的目的,可以采用教师批改与学生互批相结合的方式。

3.3 课后:查漏补缺、深入理解。课后更是开展微课教学发挥作用的好时机,其实施策略是:

策略一:限时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时间一到就收起作业。

策略二:全面反馈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发现学生还有哪些掌握的不够好的地方,分析其源自于学生哪方面的认知疑惑,从而在课后利用课余时间、或网上平台为学生答疑,或将学生常见问题再次录制成微课,供学生学习使用。

策略三:二次面批二次面批主要针对于首次作业没有完全正确的同学。

策略四:循环后测每周进行一次小测验,题目大多数来源于之前的易错题,用于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随着学生的求助越来越频繁,只是上传一些微课与课前测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期望了,个别同学的求助实质上体现了学生学习障碍的通性,通过利用“手机扫二维码跨平台无缝看优酷视频”解决问题(如图5)。

4.成效反思

4.1 形成了“微课开发应用模式”。微课起源于国外,我们学校的硬件条件、教师力量、教学环境和国外有质的区别,只有对微课学习资源包进行本土化,让它适应学校实际才能在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通过实践,我们探索出一套 “微课开发应用模式”。如图:

4.2 实践中问题思考。实践中,微课在五星教学模式中应用有待实验课例进一步的研究,如图

目前我微课资源、制作手段都已经比较完善,“浙江微课网”等微课学习平台,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精品免费资源,我们要整合资源,挑选有价值的微课建立校本微课程学习资源库;针对本校学生学情,创造更适合本校学生的微课学习资源库。

微课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化,每一个草根都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就会成为绵延不绝的繁茂草原。

猜你喜欢

知识点软件微课
禅宗软件
一张图知识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软件对对碰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