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道路

2019-06-03常馨予,石妍,李东方

共产党员(辽宁) 2019年9期
关键词:生产总值国民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从这次全会开始全面展开,我国的改革开放由这次全会揭开了序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踏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征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是一种运动,是工人阶级争取全人类解放的运动;同时,它还是一种制度,是一种崇高、美好、理想的社会制度。只有这样的社会主义,才是科学完整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路要一步一步走,远大理想也要靠我们脚踏实地的工作来一步一步地实现。我们党历来强调远大理想要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提出了符合时代特点的战略目标,满怀信心、一步一步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到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使全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把20世纪末奋斗目标由先前的实现四个现代化改为实现小康,这符合我国经济落后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指导思想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问题。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对中华民族百年图强的宏伟目标作了积极而稳妥的规划,既体现了党和人民勇于进取的雄心壮志,又反映了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大成果。实践证明,“三步走”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正确战略。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即将实现之际,对如何实现第三步目标作出进一步规划,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和人民经历和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无论是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严重政治风波,还是面对西化、分化图谋和所谓的“制裁”,无论是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雨雪冰冻、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非典等重大疫病,还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当今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党和人民始终同心同德、奋勇向前。特别是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知识链接: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的提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进程。邓小平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1979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委会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个概念。两天后,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说明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有了比较准确的定位。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大平正芳问:中国的现代化蓝图究竟是如何构想的?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邓小平回答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关于小康的含义,邓小平后来有过多次阐述,最概括的解释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这实际上就是从温饱到现代化的中间阶段。1987年,邓小平又完整地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到20世纪80年代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美元;20世纪末达到1000美元;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为我们党科学地确立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实施步骤勾画了蓝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日本时任首相大平正芳

猜你喜欢

生产总值国民改革开放
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
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量4.65本
莲 藕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