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交通技术也需用之有道

2019-06-01

汽车与安全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交通智能

应聚焦实战应用避免被概念虚化和技术左右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尚炜认为,智能交通建设投资体量巨大,投入应用影响深远,要注重提高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的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避免过度依赖智能交通技术,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准确把握发展目标 统筹顶层制度设计

要在国家、公安部实施大数据战略,建设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安的总体要求下,紧紧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公安交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围绕通过智能交通技术强化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的基本要求,制定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战略,编制公安交管智能交通技术应用规划,有效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财政资金浪费,提高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的系统性与前瞻性,为有效应用智能交通技术提供科学指引,为智能交通行业技术产品的研发应用提供导向,确保智能交通技术发挥实效。

审慎应对新兴概念 聚焦实战精准应用

面对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的新环境,一定要牢牢抓住公安交管部门的主职主责,明确各项技术是为交通管理工作服务的基本遵循,避免出现被新兴概念和技术所左右的局面。同时,要强化面向业务实战的聚焦思维,针对当前交通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短板,通过智能技术赋予解决问题弥补短板的手段和能力,而不是仅仅通过智能交通技术实现对传统业务流程的包装可视再造。

具体来讲,一是聚焦于强化交通信号灯的科学高效功能,尤其是信号配时与流量特性间协调能力以及线面区域联控能力的提升;二是聚焦于破解停车难题功能,通过停车信息的共享诱导、优化供求匹配、远程线上执法等手段,提高停车效率和停车资源利用率,维护停车秩序;三是聚焦于城市和公路网络运行态势的实时全面感知与趋势研判功能,强化对路面信息情报的搜集掌控决断能力;四是聚焦于面向出行者的情报信息提供与动态诱导功能,既便利群众出行,又利于均衡路网流量;五是聚焦于公安交通指挥调度功能,按照平战结合的需求增强对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的指挥管控力度;六是聚焦于支撑交通政策研究制定及对上游各类规划修编功能。

打造合作共赢机制 加强信息互联互通

智能交通技术发挥的基础,依赖于對路网运行动态、行为监测记录、车驾信息背景等一系列海量数据的获取与融合。当前,各部门各层级都已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但对数据的开放共享意识还有欠缺。因此,要理顺两个方面的机制,一方面要理顺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建立多部门、多行业、多平台的开放共享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一定要让数据信息动起来;另一方面,要增强对下服务意识,健全面向各地、面向基层的数据开放服务机制,把汇集的数据更多更好地服务基层一线、服务交管实战,并为基层多开端口,扩大授权范围,引导基层学会分析、主动应用。

夯实交通基础工作 筑牢智能交通根基

受经济发展、物力财力等多种因素制约,我国东中西部呈现出不同发展应用状态,东部地区和部分大城市当前交通管理已初步迈入智能化、精细化、信息化阶段,与城市交通治理、公路秩序管控、事故快处快赔、车驾管服务、队伍建设管理和交通安全宣传等业务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引领局面不断迈入新台阶;但当前全国667座城市中,还有近400余座中小城市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基础信息系统建设等还相对滞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提升交通管理工作软硬件水平的任务仍较艰巨。同时,完善系统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工程设施是智能交通技术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要进一步制定好基础标准规范,提高信息采集质量,确保智能交通技术发展的基础完备,根基牢靠。此外,智能交通技术发展也要向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提供集成融合的空间,确保智能交通科技外延属性的建立,扩展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应用的多向维度。

新技术是新时期城市治理的一剂“猛药”

针对城市交通顽疾,全国政协委员刘伟建议用新的思维、新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从源头和整体规划上加强城市交通治理,让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新时期城市治理的一剂“猛药”。

加强交通应用方面的创新意识

从政府层面来讲,各级政府应围绕建设交通强国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推动当地交通事业发展;政府与交管部门要增强创新意识,一方面要去除保守自封,“求稳不求新”的观念。再者,应当健全“容错”机制,让职能机构敢干,愿意干。对于科技企业而言,作为创新的主体,在交通技术创新研发上,要建立产学研用体系,以落地应用为出发点积极创新,真正发挥科技的力量解决城市交通治理问题。

应大力推广城市“交通大脑”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交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原有的智能交通体系已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更新和完善。

面对增长迅速的海量数据,需大力推广和部署城市“交通大脑”,用人工智能管理城市交通,将所有人、车、路信息都接入系统,采集、调度、管理等都由城市“交通大脑”指挥完成。实现城市车辆基本无人驾驶;交通管理系统基本无人操作,人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感觉不到拥堵的存在。目前人工智能企业已研发推出了城市“交通大脑”并在相关地区落地应用,成为时下城市治堵的有力武器。可以说拥有这样的“大脑”,未来城市的出行将会越来越高效和便捷。

要建立全社会交通资源统筹利用机制

在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上,离不开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撑。应建设和完善交通信息平台,加强数据资源汇聚、数据共享、数据质量管理等工作,需要政府协调推进,同时建立政企合作的公共服务和市场运营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另外,刘伟还建议,要利用社会渠道扩大公众服务面,构建政企联动的一体化出行服务体系,使交通参与者、运载工具、交通设施、交通环境这四大要素要达到全面动态感知的理想状态。只有当政府部门、交通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建立全社会交通资源统筹利用机制,才能从根上治理“交通病”。

构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让出行更顺畅

针对有关智能交通的提案,李彦宏认为,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对交通的“全面感知、全局决策、实时控制”,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让老百姓出行更加顺畅和安全,比如依靠多传感器融合等车路协同技术建设的智能路网,可提高交通系统的感知能力,实现车车、车路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有效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并服務城市智能交通体系优化;运用智能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搭建计算平台,能够预判拥堵趋势并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利用智能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提升交通系统的调度能力。目前,新技术与城市交通治理的融合还处在早期阶段,政府的政策在这个时期尤为关键。

对此,李彦宏建议,国家应建立数据共享和使用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并构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如加快车路协同标准制定;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鼓励各地政府增加车路协同路侧设备布设,开发车路协同管理平台以及开展智能交通应用示范;选取有条件的城市,率先部署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等应用,并逐步向全国推广。

智能交通系统的兴起与主要组成部分

智能交通系统于20世纪90年代起,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形成的先进社会管理理念。在诸如交通事故、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日趋恶化的背景下,仅仅依靠建设新道路以供给来满足需求的思维模式开始改变,逐渐产生采取供、需两方面共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善日益尖锐的交通、社会问题的概念。旨在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系统,达到“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

ITS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管理系统(ATMS)与自动高速公路系统(AHS)、先进的驾驶人信息系统(ADIS)、先进的旅行者信息系统(ATIS)、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AVCS)和商用车辆运营系统(CVOM)。

ATMS主要指先进的交通监测、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该类系统向交通管理部门和驾驶人提供对道路交通进行实时疏导、控制和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功能。ATMS在道路、车辆和监控中心之间建立起通讯联系。监控中心接受到各种交通信息并经过迅速处理后,通过调整交通信号,向驾驶人和管理人员提供实时信息和最优路径诱导,从而使交通流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猜你喜欢

交通智能
智能烹饪机
超智能插秧机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发达交通之大型客机
发达交通之地铁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