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管“黑科技”护航道路安全
2019-06-01
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推进 “认车”又“识脸”
近年来,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实现卡口、视频和执法取证设备联网接入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预计2019年底将实现交通监控视频“全国联网”。
与此同时,建立25种违法分析模型和车辆特征库,从通行轨迹数据筛选各类违法行为。集成指挥平台的成功运用,也令套牌车无所遁形。通过对车辆进行标签化“画像”,集成指挥平台可以对4700亿条轨迹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12余万假套牌嫌疑车,并对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进行再筛选。数据同步各省市后,通过跨区域时空分析锁定假套牌。
不仅是“认车”,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平台还可以实时精准发现相关涉证违法行为,准确“认脸”。涉证违法行为多分为三类:无证驾驶、失驾行为(注:驾驶人在失去驾驶资格后仍驾驶机动车上路行驶的交通违法行为,如“醉驾”吊销驾照、“毒驾”注销驾照、“超分”未学习、逾期未审验等)及准驾不符。事实上,对此类人员若是仅通过交警执法远远不够,难度很大,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数据比对、分析与研判,系统预警失驾人员开车上路的行为并进行处理。
“黑科技”助力城市交通痼疾治理
多措“智”理行人闯红灯
电子警察抓拍
为进一步实现红绿灯路口行人通行秩序的智能、高效管理,同时节约社会管理成本,深圳交警经过前期调研,结合视频识别技术,针对行人闯红灯问题,创新研制出“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该系统实际上就是“斑马线上的电子警察”,通过对斑马线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管。
该系统主要通过视频检测到行人闯红灯的行为,深度学习人脸技术,对人脸进行实时提取和识别,自动储存闯红灯的人脸数据,并通过实时搜索比对,结合大数据运算,查找出同一个人是否有多次闯红灯行为,通过数据对接手段,核实违法人员的身份。对系统核实出来的相应违法信息,会在路口的系统大屏上进行实时显示。系统显示大屏将起到宣传、取证、警示的作用。
智能斑马线应用
斑马线能亮“红绿灯”,秘密是人行道白线与白线之间增设的发光地砖,这是上海警方最近推出的行人过街提示系统中的路面发光设施之一。地砖由特殊材料制成,采取LED光源发光,不发光时呈灰白色。除了这个发光地砖之外,路面发光设施还包括人行横道灯光带与机动车道停车线发光带。
当人行道前的行人信号灯亮红灯时,人行道上的LED发光地砖也会闪红,同时与之配套的人行横道灯光带红色长亮,提醒行人禁止通行;而与之对应的,是机动车行驶道前的停车线灯光带亮起绿色,表示机动车可以通行,对原有的机动车信号灯绿灯形成补充。
除了路面发光设施之外,这套行人过街提示系统还有配套的行人警示立柱,可以实现行人视频检测、动态投影、定向扩音等多种功能,力求实现精细化管理,大大缓解了热点区域交通压力。
“声呐抓拍”让“违规鸣喇叭”行为无所遁形
由于取证难等原因,机动车违规鸣喇叭一直是交通治理的难题,对此,深圳交警全面严查机动车“违规鸣喇叭”违法行为。为切实破解“违规鸣喇叭”查处难题,深圳交警在借鉴上海等地经验的基础上,在盐田率先引入“声呐抓拍”设备。
这套设备是通过利用基于声呐列阵检测的声源定位、视频检测等技术,可对三个车道内前后50米范围内的机动车违规鸣喇叭违法行为进行实时采集,一旦有违规鸣喇叭车辆被抓拍,其车牌号便会在大屏上显示。在交警后台的控制软件上可拍下违法的图片。回传以后一般两个工作日会通过审核,之后录入库内,将以短信方式告知车主违规使用喇叭的行为。
“护栏巡逻机”抓违法占道
高速公路应急车道被非法占用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违法行为取证难等原因,很多驾驶人抱着侥幸心理“知法犯法”。
为破解这一难题,浙江省绍兴高速交警支队发明了一个“神器”——“护栏巡逻机”。
“抓拍神器”一动一静,一台固定,一台可在高速护栏上移动。执勤时,警员用手机扫描巡逻机上的专属二维码,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可移动的“护栏巡逻机”沿高速护栏前行、倒行和停止,并通过手机端控制巡逻机上的摄像头,用以观测实时道路通行状况。
一旦发现拥堵路段或车祸,警员可指挥巡逻机迅速赶往事发路段。若发现有社会车辆违法驶入应急车道,警员还能通过远程对讲功能发出语音警报,对违法者进行警告劝离。不听劝告者,警方可直接拍照取证。
“天眼”查车辆涉牌违法行为
天津市交管部门在全国率先启用类似“天眼”的电子警察设备,通过“二次识别+大数据+云计算”,治理机动车涉牌交通违法行为效果明显。
交警和平支队利用“天眼”查获的一起变造前号牌的违法行为中就是在天津市交管局科研所提供的一组“天眼”照片中发现的线索。有多张照片显示,黑夜中行驶的一辆出租车前号牌数字第二位为“3”,而另外几张在白天拍摄的照片则显示,该车的前号牌第二位数字却是“1”。交管部门通过“天眼”照片、信息等资料分析发现,该车真实号牌的第二位数字为“1”,但驾驶人经常用磁铁号牌贴将其变造为“3”,并在变造号牌期间多次违法驾驶。
随后,交警和平支队立即成立专案组,通过具备二次识别功能的新型电子警察采集数据,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查询比对分析,迅速确定了上述违法出租车及其驾驶人的身份。最终,交管部门对该车驾驶人依法进行了传唤,并对其处以罚款5000元、记12分、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
在“天眼”摄录的违法车辆照片中,还有不少属于遮挡号牌违法。一辆出租车在夜间行车时,前号牌尾数被遮住,而在其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被摄录的照片中,该车的号牌则完全显露出来;一辆在黑夜中行驶的五菱牌面包车前后号牌尾数均被遮挡,但另一组电子警察抓拍的照片中,该车前后号牌尾数却清楚地显示为“3”。
具备二次识别和大数据分析功能的“天眼”电子警察设备已在天津市各区设置,后续还将陆续增加投放量。交管部门一直以来对涉牌等严重违法保持“零容忍”和高压严管态势,而“二次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黑科技”的投用,更让涉牌车辆无处遁形。
“交警法智”APP上线
2019年1月8日,“交通警察规范执法智能辅助系统”——“交警法智”APP,该款APP由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與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联合发布,能提供精准搜索、辅助执法、风险预警以及数据分析等功能服务,具备高度的权威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先期在江苏、四川、武汉、深圳等执法规范化合作基地进行了试点,效果良好,有效地解决了违法案件同案不同处、同案不同罚,群众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多等问题。
主要功能
智能知识检索,最大化满足信息查询需求。“交通警察规范执法智能辅助系统”共收录了1000余部道路交通相关法律规范和内部文件、4200余份外网公开文件、168万篇交警官方公众号优秀资讯文章、30余万篇法院裁判案例。搜索引擎可通过模型运算对民警输入的关键词进行自动分类和概念联想,及时推送最精准、最需要的法律法规、诉讼判例、经典案例等信息,实现权威、及时、全面的知识投送,最大化满足日常执法办案信息查询需要。
执法办案指引,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查询、一键线上查看。“交通警察规范执法智能辅助系统”收录了各类案件办理的操作流程、证据规格、法律法规、经典案例、立案标准等模块,通过对部局指导意见、省总队和支队执法指引等规范性文件的整合分析,司法典型案例资源的深入挖掘,实现行政、刑事疑难案件类案推送,为民警执法办案提供借鉴参考,切实减少线下业务查询带来的程序繁琐、业务量大、效率低下等问题,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查询、一键线上查看,大大提升了执法办案效率。
法制学习交流,最大程度为民警执法决策做好辅助。针对一线民警在执法办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通警察规范执法智能辅助系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问题进行初步解答,对疑难问题通过在线交流平台直接与部局、省总队、支队的法律专家和法制民警进行互动沟通,实现在线交流、多级问答和辅助决策。民警也可通过浏览文章、查看案例、线上考试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执法预警提示,助力法治学习考核工作实现高效能、全覆盖。针对执法考评、法制检查中发现的各类异常数据、执法不规范等问题,“交通警察规范执法智能辅助系统”可以点对点地向民警进行信息推送和预警提示,实现执法监管全流程、高效能、全覆盖,有效防范执法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