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种典型电信诈骗方式

2019-06-01

中国防伪报道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事主犯罪分子受害人

2019年2月19日,公安部官方微博“中国警方在线”发布了最全60种典型电信诈骗手段。

仿冒身份诈骗

冒充领导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领导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

冒充亲友诈骗

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网络通讯工具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诈骗

冒充教育、民政、残联等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指令其在取款机上将钱转走。

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伪造身份诈骗

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医保、社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猜猜我是谁”诈骗

犯罪分子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冒充熟人身份,向受害人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购物类诈骗

假冒代购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成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实施诈骗。

退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引诱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在事主下单后,便称系统故障需重新激活。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低价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发布二手车等转让信息,当事主与其联系,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解除分期付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施资金转账。

收藏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收藏协会,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缴纳评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快递签收诈骗

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清信息,需事主提供,随后送“货”上门。事主签收后,再打电话称其已签收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将找麻烦。

活动类诈骗

发布虚假爱心传递

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网络上,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际上帖内所留联系电话是诈骗电话。

点赞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社交平台上,以获奖需缴纳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利诱类诈骗

冒充知名企业中将诈骗

冒充知名企业,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投递发送,后以需交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以热播栏目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诈骗。

兑换积分诈骗

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诱使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如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二维码诈骗

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重金求子诈骗

犯罪分子谎称愿意重金求子,引诱受害人上当,之后以缴纳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高薪招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發信息,以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缴纳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犯罪分子即以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虚构险情诈骗

虚构车祸诈骗

犯罪分子以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

虚构手术诈骗

犯罪分子以受害人子女或者父母突发疾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

虚构危难困局求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病重、生活困难等虚假情况,博取广大网民同情,借此接受捐款。

虚构包裹藏毒诈骗

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捏造淫秽图片勒索诈骗

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并附上收款账号邮寄给受害人进行威胁恐吓,勒索钱财。

虚构外遇流产做手术

先用几百条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轰炸手机,以掩盖由10086客服发送到手机号码上的补卡业務提醒短信;然后,那这一张有受害人信息的临时身份证,去营业厅现场补办手机卡,使得机主本人的手机卡被动失效,从而接受短信验证码绑定在手机APP上的银行卡的钱盗走。

换号了请惠存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机主的通讯资料后,假冒机主给手机里的联系人发短信,声称换了新号码,然后向其手机里的联系人进行诈骗。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懂常识”。要主动学习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常识,学会辨别虚假信息。不要相信虚假公司或机构及网站上标榜的优厚回报的虚假宣传,防止犯罪分子用“钓鱼”方式行骗。

“不轻信”。无论遇到“天下掉馅饼”还是“天上降灾祸”,第一反应是不轻信。不轻信一条短信、一个来电显示、一个声音、一个画面;不轻信低投入高回报和无来由的灾祸。

“必核实”。不要抱有侥幸、怕麻烦的心理,无论接到所谓职能部门、所谓亲友的电话或短信等,都要核实对方身份和提及事件。进行核实时,不要通过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进行核实,应拨打有关部门电话,必要时到其办公地点进行核实。

“说出来”。不要有自以为是的念头,不要听信对方威胁以及不要告知亲友的说法。遇事要说出来,要多与亲戚、朋友述说、商量,或者直接与相关部门说明情况,核实信息。

“口风紧”。有些犯罪嫌疑人能通过网络或其他非法途径获取被害人本人或亲友的电话、姓名等信息,用以强化其骗术的可信度。因此,大家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保密意识,把好口风,不要轻易将本人的家庭资料、家庭情况、银行卡号及密码等向他人透露。

遭遇电信诈骗后如何应对

一、及时记下诈骗犯罪份子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号址、qq或微信号、银行卡账号等主体信息,并记住犯罪份子的口音、语言特征和诈骗的手段经过,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和追缴被骗款等工作。

二、如被骗钱款后能准确记住诈骗的银行卡账号,则可以通过拨打“95516”银联中心客服电话的人工服务台,查清该诈骗账号的开户银行和开户地点(可精确至地市级)。

三、通过电话银行冻结止付:即拨打该诈骗帐号归属银行的客服电话,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五次密码就能使该诈骗帐号冻结止付,时限为24小时。若被骗大额资金的话,在接报案件后的次日凌晨00:00时后再重复上述操作,则可以继续冻结止付24小时。该操作仅限制嫌疑人的电话银行转账功能。例如:涉嫌诈骗的账号归属工商银行,则可以拨打“95588”工商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操作。

猜你喜欢

事主犯罪分子受害人
拜访朋友
三男女涉勒索禁錮就逮
港男賭敗搶80萬籌碼被捕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浅谈自首制度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问责乏力冤案变悬案?
內地男子遇債主遭毆攬警求救
偷渡客呃賭客3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