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分析实验高效课堂的探索

2019-06-01欧阳卉

职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药物分析探索高效课堂

欧阳卉

关键词:药物分析  实验  高效课堂  探索

课 题:本文系2016年度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科研项目一般课题“高职院校药物分析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索(课题编号KT201602)”研究成果和2017年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一般课题“职业精神视域下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课题编号1710406)”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投入最少的时间、物力和最小的精力,让学生能掌握最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药物分析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产技术等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在各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学科,其实验是药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分析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药物分析实验涉及操作步骤较多,技能较复杂,学生普遍感觉数据处理中公式较复杂难以记住,计算较难,部分学生是文科生,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不能端正学习态度,实验课堂表现出“惰性”“思维僵化”“盲从”、抄写实验报告应付教师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药物分析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为提高药物分析实验课堂效果,构建高效课堂策略,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影响药物分析实验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

1.学生基础差,学习无兴趣

一是学生基础差,录取到高职院校来的学生一般分数都较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一般都是文理兼招,文科生占到约50%。因为文科生的化学知识很少,所以学生入学后学习化学一类的课程困难。而药物分析是在无机、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实验中数据处理涉及大量计算公式及计算,学生学习起来肯定困难,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又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上课时不愿听、听不懂、不会做、不想做,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最终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2.实验不预习,实验习惯不好

学生没有养成实验预习的良好习惯,对实验目的不明,对实验步骤不熟悉,操作时看一步做一步。由于多种原因,实验操作中不规范处比比皆是,数据记录在小纸片上,甚至手上,称量的样品用称量纸包好带到滴定室来,读数记录有效数字不正确等,教师跟着喊也难以奏效,这样的实验效果可想而知。

3.传统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职学院药物分析实验课堂模式是:课堂上教师讲解黑板上的实验内容后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结束后学生打扫卫生,提交实验报告。这种课堂模式学生实验前不预习,课堂上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操作的时间很有限。

4.实验教材及实验内容

当前,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材从形式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理论版教材,另一种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材,即理论与实验都汇总在一本教材当中。国家通用的教材主要考虑全国的情况,而每一所高职学院所处的地域经济状况及企业产品和技术水平不同,要发挥学院对接地方经济、专业对接行业企业、课程对接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的作用,各高职学院的课程均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需求,自身的特点对于各高职学院要体现自身特色,通用教材可能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5. 教师因素

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专业实践能力弱。部分教师在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没有到企业锻炼过,而是直接来到高职院校当一名药物分析教师,他们缺乏企业药品检验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企业优秀文化的熏陶,对药物分析的实验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还有一部分教师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师讲解黑板上板书的实验内容,操作意识强一点的教师,在讲解操作方法时,会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再让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不能深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师生互动交流少。

二、药物分析实验高效课堂的构建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培养学生学习药物分析的兴趣非常重要。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开始给学生介绍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学生就业岗位与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等,还可以通过在学校班级举行说专业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培养职业生涯意识,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加深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对药物分析课程的了解。介绍优秀毕业生学习成才的案例,渗透职业精神的故事,开展药物分析技能竞赛、仪器分析技能竞赛。高职学生一般喜欢操作性知识,动手能力较强,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多开出实验,发挥学生的长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药物分析实验课堂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更要注重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平时的实验课堂中不但训练基本操作技能,还要训练学生实验计划能力,如完成一个实验所需的仪器准备、实验试剂的配制,适时渗透实验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以后走上药品检验岗位上能较快适用岗位工作,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潜力。

2.抓好实验教材编写和精选实验内容

学校编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药物分析实验实训教材,在选择项目时要注重适用性、实践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开放性,要注意融入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均衡、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文明理念,体现本地区特色和学院自身特色,精选有代表性的药物分析实验,并按照由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顺序编排实验内容,使学生通过严格的实验实训,知识和技能呈螺旋式地上升。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才能胜任的职业,因此,教师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外,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来更新知识,充实自我、提升自我,以适应医药行业发展企业科技进步对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新要求;还应该结合教学工作进行教研教改,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实现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尤其是青年教师,最好是先到对口的行业企业对应岗位进行专业实践,了解岗位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只有经过这样的培训和提高,在以后的专业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

4. 教师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实验课同样需要备好课,甚至要花费更多的心血。教师要钻研专业教学标准及技能抽查标准、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标准和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头课老师和实验课老师集体备课,一起共同钻研教材,讨论教法和学法,教师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融入集体智慧,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水平。

5.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实验资源是非常稀少的资源,只有充分利用实验课堂上多练习,提高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效率才是最佳途径。经调研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显示,最有效的实验课堂教学模式是:提交预习报告-教师讲解-实验-讨论。教师提出这种课堂模式来,要取得学生的一致认同和积极支持,并在教学中贯彻实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为达到提高督促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效果的目的,除了要求完成预习报告之外,在上课时做一个预习检测,采用网上答题的方式,时间控制在5分钟,根据答题情况,教师在讲解实验时就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实验课堂效率。

6.改革实验考核评价方式

实行实验考核可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与探究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改革药物分析实验考核形式,采用学生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最好的考核方式是学生自愿配对互相给对方拍摄实验操作视频,学生提交实验视频,作为最后实验考试评分。这种方式不但能全面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报告的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過程和操作技能,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提高自己,还能增加学生的相互了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教师追求有效的教学,学生要追求有效发展,这是一种方法,是一种追求。追求有效的课堂,追求高效的境界,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鉴,王明娣.高效课堂的建构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15(3).

[2]张燕.打造中学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学信息技术课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3).

[3]龙宝新,张立昌.论当代我国高效课堂改革的成因与走向[J].教育科学,2014(1).

(作者单位: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药物分析探索高效课堂
药物分析课程说课设计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