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探索

2019-06-01刘希玉黄宇

职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大学

刘希玉 黄宇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财务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设计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研究(16YBA015)”,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创业型企业财务集成管理系统研发(ZD1601055)”,湖南省社科基金基地项目“互联网+语境下智慧社区政企共建与协同治理模式研究(15JD02 )”成果。

一、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重要意义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财务管理专业是管理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与会计学等其他九类专业共同构成工商管理类学科。在实务中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金融工作、审计工作、资产评估工作、工商管理工作等都存在较大区别,但在本科教学阶段,财务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相似度高,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的独特特征。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突飞猛进的前提下,结合应用型大学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研究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从以往的经验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惑,从毕业生本人到用人单位都不能很好地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毕业生,造成这一困惑的重要原因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会计专业的雷同,没有充分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特点,造成本专业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竞争类似的岗位。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必须体现财务管理专业偏重于管理和资金筹集、投放、使用等专业独有特征,清晰区分与会计专业的区别,帮助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提高就业中的专业对口与就业能力。

2.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能提高理论课程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专业性和实操性较强,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大多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比例较小,内容不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通过实践课程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和应用,学习效果欠佳。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创新创业结合,理论与产学研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3.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是应用型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型大学教育偏重将学生培养为将来直接走入市场的劳动者,这一定位决定了应用型大学教育需要更灵活的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教学与传统本科教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传统本科教学强调宽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同,应用型本科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应用”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核心也是办学的立足点,只有将“应用”的内容贯穿到课程体系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目标和宗旨。因此,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是应用型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综述

国内教育行业研究者对于应用型大学课程体系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董洪亮(2014)指出了地方本科高校教育转型是与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需要密切联系的,产教融合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方式,而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体系改革是产教融合能否成功推进的重点之一。张怀英、蒋辉(2014)以吉首大学为例分析了课程体系改革在地方高校中的应用实效,吉首大学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为理论教学课程的核心,设置了三大课程模块,每个模块以四门理论课程支撑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同时通过大力改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按照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课程体系,保证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成为相互融合的整体,加强学生理论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该课程体系在吉首大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张敏、刘淑华、任熙男(2016)以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为前提探讨了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问题,并指出改革实践课程体系设计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综合来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数处于向应用型转型阶段,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多以改善理論课程设置内容、提升和加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摸索产教融合的有效方式为主。

三、现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的不足

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财务管理专业成为大学本科专业。经过20年发展,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发展渐趋成熟,课程设置渐趋合理,但是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发展明显落后于理论体系发展。

1.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向会计专业

由于会计专业发展早于财务管理专业,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是在过去的会计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造成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偏重财务尤其是会计课程教学,在湖南省的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平均10门左右专业必修课中,会计类课程占比均超过6门,课程设置严重偏靠会计专业。这样的课程设置无法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也不能有效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

2.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课时明显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集中性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会计模拟实习、ERP沙盘模拟、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等几项实习内容,而在理论课程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程也很少,在总课时中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财务管理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专业特征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财务管理专业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选修课内容与必修课衔接不强

在大部分学校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包含面比较广,课程设计门类繁多,与财务管理专业联系并不紧密的课程也设置进来,并且某些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关联性也不强,没有体现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相互补充、分阶段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有分不清在学什么专业的困惑。

四、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短期调整内容

针对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探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調整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构成

在过去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加入金融学、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等投融资类,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这一课程调整在注重财务管理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突出了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注重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特点;同时也承袭了财务管理专业以会计知识为基础的传统,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实现专业必修课结构的调整。

2.构建与必修课相衔接的选修课体系

以往的课程设置容易出现重必修、轻选修、重考试课、轻考查课的倾向。新的课程体系设置需要考虑到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必要补充和延伸,考虑适当削减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与专业联系不紧密课程的课时,补充了财会规范与职业道德、国际财务管理、财务制度设计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等选修课程,逐步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3.搭建多层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鉴于财务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和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的背景,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应尝试搭建多层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以基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为基础,辅助创新创业模拟实践教学课程和学科竞赛、发明创新等实践,多方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能力。

五、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长期任务

从长期来看,为适应应用型大学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主要目标,应用型大学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应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长期目标应包括,一是逐步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二是着力建设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三是结合各类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接社会的能力。

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了用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课程设置体系已不能适应,从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看,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财务工作内容也已发生变化,从核算处理财务信息逐步发展为能有效加工财务信息为企业管理服务。顺应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转变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也应进行相应转变,保证应用型大学教育的与时俱进,体现本科教育的实用性和高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洪亮.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05-09.

[2]张怀英,蒋辉.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知识经济,2014(2).

[3]蒲林霞,张才志.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会计之友,2010(28).

[4]朱传华.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3).

[5]赵柏冬,李珍.校企合作对“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作用探析[J].教育,2016(9).

[6]张敏,刘淑华,任熙男.基于提升就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6).

(作者单位:长沙学院)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大学
浅析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
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
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