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笨”字原来不骂人

2019-06-01格非

快乐语文 2019年10期
关键词:葛洪笨人史书

文/格非

听到别人用“笨人、笨蛋、笨拙、笨家伙、笨口拙舌、笨手笨脚、笨嘴拙腮”一类含“笨”的词形容你,难免会心里不舒服吧。其实,“笨”最早与人没半毛钱关系,更没有骂人的意思。

“笨”竹字头,下面一个“本”,最早指代竹子的一部分。《说文解字》载:“笨,竹里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笨是竹子的里层,即竹子杀去青皮后留下的部分,可作为造纸的原材料,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很重要,是主要的原材料之一。纸张被发明后,广泛用于史书等的书写,因此史书有了别称“竹白”,又称“笨”。你看,“笨”还指代过史书呢。

魏晋时期,“笨”的意思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概是从“竹里”的“厚而重”引申出了“笨重”的意思。在《晋书》里,记载了一个评选“四伯”(谷伯、笨伯、猾伯、琐伯)的故事,其中,评“笨伯”的标准是身体肥大且行动不灵巧,即“笨重”。“笨”发展到这,与人有了关系,但与人的智商仍不挂钩。

东晋中期,当时颇有影响的道教人物葛洪在《抱朴子》中历数了十种恶人,视“笨人”为其一,定义为:“杖浅短而多谬,暗趋舍之臧否者,笨人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葛洪认为,那些既见识浅陋、谬误百出,又不懂善恶得失的人,便是笨人。这里的笨,才与智商有了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笨”慢慢与“蛋”等字结合,成为形容人智力不逮的词语。

猜你喜欢

葛洪笨人史书
“汗青”原来是史书
《医心方》引录《葛氏方》探析
笨人吃盐
地方特色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为小人物喝彩
只骗聪明人
只骗聪明人
“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