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路管干部 脱贫攻坚干劲足
——安龙县“三个一”模式助力高质量脱贫

2019-06-01袁绍阳谌晗方林

当代贵州 2019年8期
关键词:老村三个一村干部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袁绍阳 谌晗 方林

安龙组织实施以推动干部力量下沉为核心、完善干部奖惩机制为重点、加强薄弱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突破的旨在铸造决战脱贫攻坚“铁军”,激励一线干部敢于担当作为的一系列探索性政策,推动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近年来,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难题,黔西南州安龙县聚焦“精准”二字,尽锐出战,在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上下足功夫,逐步探索出干部管理任用的“三个一”(锻造一批脱贫铁军、构建一套考评体系、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模式,从源头上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参与脱贫工作的积极性。

目前,安龙县减少贫困人口80448人,出列贫困村97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2%,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俯下身子沉到村

安龙县笃山镇坡老村,属典型的喀斯特深石地区,是安龙县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截至2014年底,仍有贫困户267户1166人,贫困发生率达86.75%。

“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上,如何确保坡老村等深度贫困村与全国、全省百姓同步迈入小康,是安龙县委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深度贫困村脱贫工作是难中之难、艰中之艰,必须尽锐出战、聚力攻坚。”安龙县委书记钱正浩表示,建强基层战斗堡垒,选派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沉入脱贫攻坚一线势在必行。

《中共安龙县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选优配强深度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的实施方案》《安龙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案》《安龙县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工作方案》……近年来,安龙县接连出台落地了一系列工作方案,使该县上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底气更足、举措更有力。

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安龙县建成脱贫攻坚13个镇(街道)指挥部,181个村级指挥所,1891个前沿工作组。选派44名处级领导干部,424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派出4608名前沿工作组成员和7613名包保责任人沉入脱贫攻坚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走脱贫路。

针对7个特殊困难村民组,安龙县委组织部指导特殊困难村民组单独组建3个、联建2个党小组,由村第一书记或村支部书记任党小组组长,选派14名帮扶干部、9名农业专家进村开展特殊困难村民组脱贫攻坚工作。

2017年,坡老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张永方接到“军令”,转移战场,从安龙县笃山镇纳黑村到坡老村驻村。

“如期脱贫等不起、慢不得,组织选派我到基层一线,当好‘排头兵’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行动比语言来得更为实在——张永方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铁皮石斛、修通“断头路”、邀请农技专家到村开展贫困户全员劳动力培训、修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跑项目、解民生、抓党建,一个不落,干得有声有色。

多方汇聚合力,驻村工作组真抓实干,久困于贫的坡老村正冲破大山阻隔,焕发青春活力。数据显示,2018年底,坡老村仅余18户50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56%,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至650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27.9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安龙县还在提升干部“战斗力”上下实功、谋创新,该县通过短期集中培训、脱贫攻坚示范点现场观摩、专家“田间地头”现场教学等方式加强对驻村干部的培养教育力度,2018年开展干部分级培训163期次,培训干部22285人次。

2018年8月9日,安龙县委书记钱正浩(右一)到安龙县钱相街道贵州金农旺蔬菜基地查看产业发展情况。(王海林/摄)

“英雄起于阡陌,壮士拔于行伍。”安龙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在基层练兵,在农村战斗,才能把基层一线变成党员干部磨练成长的最好场地,才能真正培养和锻造出一批敢打硬仗、敢碰硬茬的脱贫铁军。

亮出尺子压实责任

翻开安龙县脱贫攻坚台账,一组数据印入眼帘——2018年,调整第一书记34人、驻村干部53人,立案查处脱贫攻坚作风不实案件11件11人……

“干部管理‘严’字当头,实干为先,组织部门有义务、有责任以脱贫攻坚实绩为核心,树立起能上能下选人用人风向标。”安龙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罗锦说。

“前端执行到位,后续管理更需一管到底。”早前,面临艰巨繁重脱贫攻坚压力,安龙县一些干部不同程度出现了畏难情绪和急躁症、拖延症,如何走出困局?这一次,安龙县把“破题”的关键点落在了用好干部考核“指挥棒”上。

坚持问题导向,相继出台《安龙县加强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约束激励实施方案》《安龙县一线从严管理干部工作方案》等文件,围绕人员到位、措施落实、帮扶成效等关键持续开展明察暗访和督促检查,利用常态化考核破解以往“平时不考核,年终算总账”的弊端,加强对一线干部的日常管理。

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

实时开展重点督查考核、专项督查督办、每周一调度、十天一小结、一月一考核评比,动态跟踪落实情况;

紧盯目标、倒排“工期”、划分责任“边界”,聚焦聚力目标任务不明、攻坚精度不高等难题。该县各级各单位从2017年第三季度起按季度列出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分解细化到人,加强过程调度管理;

…………

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安龙县以任务职责、监督管理、问责追责等为切入点,正倒逼着全县广大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不仅“俯下身子”、更得“干出样子”。

有“任务书”,更有“方法论”。安龙县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和值班制度、一线指挥长驻镇(街道)制度、前沿指挥长驻村和前沿工作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推行干部“签到到岗、工作上网”。建立“考督合一”机制,将干部考核问效结果按月记入单位和个人负面清单进行管理。

制定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州县联动成立13个脱贫攻坚督查组开展常态化督查,同时成立5个工作作风督查组和纪律保障组进驻各镇(街道)督察一线干部到岗到位履职情况。建立负面清单,按月对干部进行考核问效等方式,对工作不力及不担当不作为干部采取“一次进班学习、两次约谈、三次处罚”方式问责。

敢“扫面子”,更敢“挪位子”。据安龙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盛意透露,仅2018年该县就集体约谈县管领导班子4个,组织约谈1127人,诫勉10人,停职检查干部4人,退出领导岗位2人,免职1人,调整岗位1人。

通过构建一整套精准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安龙干部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基层干部干事担当动力被进一步激发,“怕干事”“不干事”“干不好事”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有力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开对“方子”生动力

“以前每月只有几百元的报酬,油钱和话费都不够,现在待遇上调到2500元左右,大家干工作更积极了。”

“去年,我获得了‘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根据县里面相关方案,我现在享受的是乡镇副科级经济待遇。”

在安龙县龙山镇竹林村村委会副主任韦孔成、笃山镇坡老村支书聂顺江看来,涨上去的不仅有“真金白银”,更有决战脱贫攻坚、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激情与信心。

“原来报酬低,经济收入少,村干部无法全心全意投入村里面的工作,家庭支持力度也小。”坡老村村支部书记聂顺江表示,《安龙县加强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约束激励实施方案》的出台,给不少村级干部吃下了“定心丸”。

激励机制的有序推进、财政资金的大手笔支持,带来的回报让人倍感欣慰—安龙全县村级干部月平均待遇已从调整前的1750元上涨到2560元;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期间,每人每月可享受2000元补贴,村干部事多且杂、待遇低的困境得以打破。

此外,2018年安龙县还有8名获得省级以上表彰、连续两年获得市级表彰或连续三年获得县级表彰的村党组织书记,享受了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政策。

一手抓经济保障,一手抓渠道畅通。近年来,安龙县坚持为脱贫攻坚战场优秀人员打破层层“壁垒”,做到优先提拔使用,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有动力、有位置。

具体实践中,该县紧紧抓牢从严管理干部机制“牛鼻子”,以“赛场竞马”选干部方式,依托畅通优秀村干部通过定向招考进入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系统渠道、对优秀驻村干部优先提拔使用等方式,让脱贫攻坚战场一线成为各类才俊施展才华脱颖而出的舞台。

数据显示,仅2018年就从党建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中提拔干部5人,从驻村事业人员中招录公务员3人,从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4人,推荐省、州、县表彰驻村干部19名。

“指向性的岗位招考给大家提供了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可能,优秀年轻干部的加入给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活力。”在杨盛意看来,一支稳定、团结、充满朝气活力的基层扶贫干部队伍正在安龙广阔的农村土地上生根发芽。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干部往‘下’沉,民心才能向上升。”安龙县委副书记、县长冉隆斌表示,后阶段,该县将继续以决战决胜之势,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坚决打赢“减贫摘帽”攻坚战。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安龙县以严格落实好干部保障激励政策为基础,以畅通一线干部提拔使用通道为重点,以树立向基层倾斜用人导向为突破,建立了一系列干部激励机制,做好了干部管理制度“精装修”这篇文章,充分释放了制度活力,为一线干部担当作为提供了更多体制保障和思想动员,而这正是推进脱贫攻坚事业不断向前的不竭动力。

安龙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罗锦(右一)到安龙县笃山镇歪纳村走访。(岑之扬/摄)

猜你喜欢

老村三个一村干部
王爱成
回乡
汉滨:村干部趋向年轻化、高学历
不让干部挂“空挡”——一名村干部的成长档案
作家变成画家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生本课堂的“三个一”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引领导向 靠制度建设做到“三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