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宝”到“阿妹戚托”的幸福之路
2019-06-01文桂芳刘杨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见习记者/文桂芳 图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刘杨
晴隆县三宝乡“挂在”半山腰,生存条件恶劣。在上级作出整乡搬迁至阿妹戚托小镇的决定之后,当地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搬迁已完成80%。
“只有整乡搬迁,才会有出路。”晴隆县副县长、三宝乡党委书记贺伯果说。在上级作出将三宝乡整乡搬迁至阿妹戚托小镇的决定之后,当地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搬迁已完成总工作进度的80%,剩下的将在今年6月份前全部完成。
位于北盘江河谷的三宝彝族乡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山区,属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三宝全乡村寨都“挂在”半山腰,条件恶劣。全乡总人口不足6000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7%,被认为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典型地区。
如今,阿妹戚托小镇学校、医院、产业园一应俱全。三宝乡的搬迁群众在保留农村户籍的同时,拿到了新市民居住证,开始城镇新生活。
既要“挪窝” 更要“挪文化”
“以往在老家的时候,都是我们彝家人在跳‘阿妹戚托’。”从三宝乡搬到阿妹戚托小镇的新市民文定兵说道。新春之际,阿妹戚托小镇搬迁新市民们围绕熊熊燃烧的篝火踏歌起舞,迎来了属于“新市民”身份的第一个新春佳节。
“阿妹戚托”,汉语意译为“姑娘出嫁舞”,是彝族姑娘出嫁前要跳的舞蹈,源自三宝乡,被誉为“东方踢踏舞”。晴隆县副县长龙汉勇说:“从三宝搬到县城,为了留住这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妹戚托’成了安置点的名字。”
近年来,晴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本土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推广,挖掘整理继承“阿妹戚托”,连续多年举办彝族火把节,把“阿妹戚托”作为实施大山地旅游和旅游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抓实。
“我们的搬迁不仅要把老百姓搬出来,还要把文化搬出来。”黔西南州彝学会会长陇光国认为,只有把彝族和苗族文化搬出来,才能让搬迁户对阿妹戚托小镇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随着夜幕渐渐降临,大家期待已久的新年篝火晚会就要开始了。彝族、苗族和汉族的姑娘小伙儿们身着节日盛装,艳丽的民族服饰在火光映衬下显得格外动人。
“今年因为我们搬迁上来了,咱们汉族、苗族和彝族同胞一起跳,感觉更热烈,更开心。”文定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我们搬迁到小镇里,苗彝一家亲嘛,我们苗族同胞今晚也学会了跳彝族的阿妹戚托,过彝族的火把节。”新市民陈红珍开心地说。
“阿妹戚托嘞,阿妹戚托嘞……”新的一年,新的开始。阿妹戚托小镇的新市民们跳起“阿妹戚托”欢快的舞蹈,憧憬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家门口就业 让群众更安心
“之前我们一直在外面打工,每年也只是过年的时候能回来,基本上都不在老家待着,很少陪伴在父母的身边。”三宝搬迁群众杨松树感慨道。
“仓里有粮,心头不慌。”离开了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搬迁后的出路问题是三宝村民最担忧的。
搬迁,就业是关键。
为了解决搬迁户的就业问题,晴隆县坚持以产定搬的原则,组织企业到三宝乡和县城开展就业招聘,并在阿妹戚托小镇设置就业创业中心,通过推荐就业、开放公益性岗位等方式,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抓好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和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设。
“现在我们都在小镇上班,一家人每天都可以在一起。”杨松树满脸幸福地说。自从杨松树一家搬到阿妹戚托小镇之后,政府帮助他们就地就业。
“过完年我的厂子就搬进园区,解决100个老乡就业不成问题。”三宝乡小伙柳仕鸿说,他与人合伙办了个厂,生产彝族传统服饰。在小镇附近,一片占地350亩的产业园已见雏形,电商物流、服饰鞋帽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六大功能区完成规划,一批企业即将入驻。
“在县城有房子住,留下来上班还能照顾老人孩子。”33岁的肖留芬以前一直随丈夫在外务工,这次回来过年,她参加了几场刺绣培训班,对掌握这门新技能信心十足。
“不只是建设安置点,还要致力于提升迁入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黔西南州委书记刘文新如是说。
迁出穷山窝 开启新生活
“如今的美好生活,要是在从前,可是做梦都不敢想。”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贫困户田进芬说道。走进田进芬明净宽敞的新房中,沙发、电视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2018年3月,田进芬一家享受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搬出大山深处,迁到位于县城的阿妹戚托小镇。
“贵州易地搬迁规模世界罕见。”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生态移民局党组书记王应政说,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贵州全部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是自己挑战自己,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效果更好的路子。
“自从搬迁后,我们生活变化很大,每天都充满着希望和干劲。”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田进芬一家住进了新房子,开始了城市的新生活。“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搬进城,一分钱不花就住进好房子;让我们夫妻俩就业领工资,一步步过上了好日子。”
自从住进阿妹戚托小镇,三宝乡的村民都拥有新的身份证件——黔西南州新市民居住证。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还是搬迁户在就医、入学、社保等方面享受和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的凭证。
“方便,看病买药花不了自己多少钱。”高国云笑道,最让自己开心的,是安置点事先解决了几个孙子读书的问题。2018年9月,75岁的高国云一家从山村搬到了阿妹戚托小镇。“学校就在马路对面,小孙子再也不用摸黑赶路上学了!”
“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85万余人,接近全州总人口的1/10。今年,贵州计划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0万,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2019年,贵州计划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0万,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图为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一角。
链接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和“当头炮”。围绕脱贫抓搬迁,突出精准抓落实,强化标准抓规范,深入推进“六个坚持”和“五个三”,贵州走出了一条特色搬迁脱贫新路子。“六个坚持”即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让贫困户不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五个三”即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块土地”,统筹就业、就学和就医“三大问题”,衔接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三类保障”,建设经营性公司、小型农场、公共服务站“三个场所”,探索集体经营、社区服务管理、群众动员组织“三个机制”。贵州用“绣花”功夫做深做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前累计搬迁入住123.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9.1万人,工程建设和搬迁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