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树生:执着书写捐资助学的赤子之情
2019-06-01海尔罕
本刊记者 海尔罕
庞树生与老伴儿郭月珍
庞树生,内蒙古直属机关退休干部。儿时就读于内蒙古丰镇市顺城街小学,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内蒙古冶金机械厅高级工程师、副调研员。编著出版了《金属切削机床编修》等5部专业著作,撰写论文30余篇,研制了“硬质合金端铣刀”和“三齿轮外啮合齿轮泵”。与其子庞淼共同研究了“钢、铁、合金钢及有色金属热锻技术”和“陶瓷刀片热锻技术”,在该科技领域理论及实践上取得了新突破,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和两项国家专利。2008年编著《易经易读》,由线装书局出版。全书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阐释说明了《周易》中的一些道理。
自2015年以来,为奖励和鼓励丰镇市高考状元和优秀学生,庞树生老人连续四年捐助人民币累积15万余元,帮助35名中小学生圆了求学梦,鼓舞了丰镇市众多中小学生,促进了丰镇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庞树生多年的捐资助学行动感动了无数共产党员,在离退休老干部之中做出了表率。2017年,庞树生刚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休养不到5个月,又在7月份亲赴丰镇捐资助学。他的行动和爱心受到了丰镇市委、政府及各界的广泛赞誉,受到了学校师生家长的爱戴。
庞树生捐资助学现场
记者:您从2015年开始资助丰镇市高考状元和优秀学生,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庞树生: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我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我希望这些孩子们因为我的鼓励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认为,更好的教育让人充满力量,更好的教育让人超越自我,孟母三迁,教子成名的故事告诉我们要重视教育。培育人才,造就栋梁,兴我家乡,繁荣中华。
前几天,孩子们来看我了,给我送了亲手制作的礼物,还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孩子们得到了社会的帮助,也学会了感恩。我希望他们长大参加工作以后,抱着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心情,把我对他们的爱和寄托传承下去。
荣誉证书
庞树生捐助学生赠送生日礼物
记者:您的捐款已经达到了15万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您的家人支持您捐资助学吗?
庞树生:这么多年,我一不喝酒,二不抽烟,三不乱花钱,等于零存整用,把省下的钱支持家乡的教育,帮助孩子们成才,这是我晚年最大的心愿。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家里人都支持我,孩子们很孝顺,2018年7月初,我本想去丰镇市参加捐赠仪式,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亲自到场,就派我儿子儿媳代表,将捐助款送到学生手中。
记者:丰镇市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级的贫困县,也是自治区首批脱贫摘帽的贫困旗县之一。您可以讲讲印象中的家乡吗?
庞树生:内蒙古丰镇市是我的家乡,我出生在丰镇,顺城街小学是我的启蒙校。我的姥姥家在得胜堡,也叫得胜口,南距大同市80里,北离长城仅三里,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部。内蒙古丰镇市在长城北七里,京包铁路经大同过得胜堡继续北行即到达丰镇站。小时候,每到冬季放了寒假,我常乘坐拉粪车到姥姥家住上一段时间。我去姥姥家还要带上假期作业,每当我学习时,姥爷常常会摸摸我的头,慈祥地看着我。姥爷一直在教导和鼓励我好好学习,是姥爷教会我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我至今都没有忘记。
丰镇市人口不多,城市规模小,但是特别重视教育,这是我热爱家乡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我在北京养老,但是我心里始终惦念着家乡,总想着能够再为家乡做点什么。2004年,我将自己多年珍藏的大约600多册图书文献捐献给了家乡的图书馆。2016年,我花了9000元从一位姓许的同志那里买了一块奇石,此石高2.8米,我在石上刻了字以表达我对家乡的赞美和眷恋之情。现在这块石头立在丰镇市滨河公园。
庞树生捐赠奇石
记者:您编著出版过一本《易经易读》,可以聊聊这本书吗?
庞树生:1996年退休后,我一直在潜心学习研读《易经》,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用2个小时阅读学习,然后撰写读书笔记,上午下下象棋,下午看看电视,阅览报刊。《周易》是我国古老的一部经典著作,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义,内容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周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我没有从深奥的理论出发,而是联系了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部分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了说明,是一本启发式的读物,推荐给你。
后记:采访在庞树生家中进行,他虽已85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能有这样的状态与他幸福的晚年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庞树生的老伴儿郭月珍自豪地告诉记者,子女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成绩。每周末,儿子儿媳都会带着小孙子探望老人,家庭氛围和谐美满。在此衷心祝愿老人生活幸福、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