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广东经验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
2019-05-31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国内外先发地区城市群发展规律表明,未来城市的竞争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通过区域一体化发挥组合优势,抱团出击、集成作战是大势所趋。为了加快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成都市委政研室赴广州、深圳、佛山学习考察同城化发展先进经验做法,赴德阳、眉山、资阳了解当前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及合作需求,并结合调研情况,就下一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提出意见建议。
借鉴和比较
广东推进同城化的基本做法,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统筹谋划的高效工作机制。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做好整体设计,实现了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功能组团有机对接。二是建立四级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层次分明、合作紧密、运转高效的同城化发展合作机制。三是统筹建设运营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以城际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广佛同城化交通线网。四是构建基层结对共建合作模式,实现广佛从“单向度市级统筹”向“多维度市区镇联动”的重大转变。五是创新产业合作园区管理体制,使合作区从“共管型”扶贫开发模式向“单管型”全面整合模式转型,“深圳总部+深汕基地”等模式逐步释放价值叠加效应。
遵循规律的科学工作方法。一是高水平政策协同,在动态博弈、良性竞合中达成相对均衡态势,推动同城化向更高阶段演进。二是清单化项目推进,把同城化规划实物化,九年来重点实施100个同城化项目。三是阶段性战略实施,科学安排时序重点,推动同城化从基础设施共建的1.0模式到政务服务互通的2.0版本,再迭代至创新协同的3.0时代。四是毗邻区域片区化建设,以交界地区全方位合作为突破口,统筹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开展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打造共规共建、共管共享的同城化合作典范。五是商业化逻辑驱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区域规则,采取参股、控股、托管等多种市场化形式推进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推动同城化动力机制从政府主导推动向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转变。
对比先发地区,当前,成德眉资同城化存在一些问题。空间规划方面,与广佛同城化提出的“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相比,成德眉资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同城化发展战略体系,四市在金融、文创、交通通信方面的功能性建设关联性不强;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市政道路和高快速路衔接、城际铁路和公共交通服務、基础设施建设的要素保障缺乏协同;产业协作方面,发展层级存在落差,同质化明显,分工协作模式相对单一;政务环境方面,在户籍平台、信息采集、管理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别,在行政审批事项异地办结、跨城受理、证照互认上缺乏合作;生态环保方面,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协同推进机制尚不完善;公共服务方面,优质资源整合难度大,基础服务配套不完善;开放合作方面,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复制推广的力度不够,联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还不够。
意见及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应学习借鉴广佛、深汕等地“板块突破、梯度推进”的思路,分步骤、有时序地推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保、体制机制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德眉资现代化大都市区,努力打造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成渝城市群核心区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尤其是要更加注重面上统筹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依据财力保障、群众关切等现实条件,力争在规划统筹、基础设施、政务服务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更加注重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探索运用设立基金、合资持股、委托付费、利益分享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要素资源跨区域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
以一体开发为重点推进规划同城化。加快编制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规划,强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极核、开放门户和交通枢纽地位,统筹构建“两轴两环多片”的同城化发展空间布局。两轴,即:沿成都天府大道南北延伸打造成德眉城市发展轴、沿沱江及其支流打造成德资拥江发展轴,打造同城化综合交通主动脉和经济发展主支撑;两环,即:沿成都二绕高速、三绕高速构建同城化发展新兴增长极,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城镇发展环;多片,即:推动成德眉资交界区域优先发展,在成都天府新区—仁寿、青白江—广汉、淮州新城—中江、空港新城—雁江等区域打造若干支撑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以交通先行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化。一是加强高快速路及交界区域交通衔接。编制成德眉资城际交通总体规划,推动德眉资区域性高快速路接入成都高快速路网,加快推进天府大道北延线、成资大道等道路衔接,彻底打通“断头路”“瓶颈路”。二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同城化水平。加快建设成都经眉山至贵阳、成都经德阳至兰州等出川铁路通道,打造以天府国际空港为战略支点的“148”高铁交通圈。推动成德眉资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等多种方式轨道交通衔接,探索共同投资建设跨界地铁线路。在交界区域增设城际公交线路,推动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三是统筹协调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组建成德眉资交通同城化投资基金,重点推进短距离跨市界道路、地铁建设。综合协调跨界耕地等土地资源占补动态平衡,加快推动当前因基本农田指标等因素进展迟缓的城际交通建设项目。
以高效协同为重点推进政务服务同城化。一是建立有规可依的政务标准。编制行政服务事项目录,出台统一规范的业务操作办法、审批服务流程、网上办理清单,尤其在接件材料等准入口径上实行统一标准,列明收件明细、流通环节、办理时限等。二是搭建高位赋能的功能载体。加快开展“跨城通办”试点,在综合窗口安装远程视频辅助系统,设立“市民之窗”自助终端机,实现交通违章办理、社保参保证明等服务事项“跨城通办”。三是运用高效交互的数据资源。加快政务数字信息整合共享,促进数据跨区域互联交换。探索开展政府部门间的证照共享和互认,通过开通省电子政务外网访问权限,将跨城通办电子政务系统在省级网络进行映射,实现电子政务系统互相访问。
以联防联控为重点推进环保同城化。一是协同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将成德眉资空气质量监测站全部纳入统一的区域大气监控网,实行统一数据管理、统一组织指挥、统一资源调配,联合查处跨界环境违法、污染纠纷等问题。二是协同推进水环境治理,分别设立岷江、沱江流域综合管理机构,确立跨界断面水质、水量控制目标,联合开展跨界水环境违法案件查处。三是共建共享环保设施,加强规划对接,统筹优化四市交界区域的垃圾焚烧发电、污水污泥处理、危废废物处置等环保设施布局和建设。
以协作共兴为重点推进产业同城化。一是有序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加快推动成都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符合产业规划、具备承接能力的周边区域转移;探索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的部分生产制造环节陆续向成都周边转移布局,促进产业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共同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二是有机整合文商旅体资源。联合开放联动运营金沙—三星堆、杜甫草堂—三苏祠等优质旅游资源,依托郫县豆瓣、东坡泡菜等地理标志产品做优做精川菜品牌,统筹举办西博会等大型商务会展活动,合力申办青奥会等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三是提升产业协作水平。推动成资共建临空经济区,成德工业园与淮州新城相向发展、成眉共建视高合作园区,在成都淮州新城、空港新城、简州新城创新打造一批跨市级、县级行政区划的产业功能区。
以互惠共享为重点推进公共服务同城化。一是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供给,支持成都教投、医投、旅投、体投、物投五大民生领域投资集团跨市发展,加快组建跨区域义务教育联盟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搭建跨区域远程会诊平台,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的跨区域医疗专科联盟和医联体。二是优化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功能,加快公共服务从按行政区域配置资源向按经济区域配置资源转变,形成“高品质成德眉资公共服务圈”。
以平台赋能为重点推进开放同城化。一是强化通道赋能促进功能共享。以国际空港、国际铁路港为枢纽构建国际多式联运协作网络,共建“虚拟机场”“虚拟口岸”。二是强化服务赋能促进共建共享。探索以国际铁路港、国际空港为贸易结算中心,成德口岸产业合作区、成资临空经济区为次区域物流中心的分工模式。三是强化创新赋能促进互利共赢。在德、眉、资打造自贸区拓展区,快速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