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人物赏析教学策略

2019-05-31贺旭蓉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例谈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贺旭蓉

【摘要】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的课文有非常重要的育人价值,在教学中要根据写人类课文的特点,紧扣描写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的关键语句,有效运用朗读、想象、拓展阅读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实现写人类课文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物赏析 教学策略 例谈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的课文为数不少,记叙对象涉及古今中外的各类名人,有伟大的领袖、杰出的科学家、不朽的民族英雄、著名的历史人物等等。课文选取了这些名人的一个或多个典型事例,展现了他们高洁的品质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类课文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着良好的引導作用。

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了凸显人物特征,不但进行正面描写,着力于刻画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也进行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刻画人物。教学时,要紧扣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写人叙事文章,主要记叙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一件事是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因为好奇去抓一只会唱歌的虫子,结果晚回家,引起父母一场虚惊;另一件事是法布尔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利用这个时机在池塘边的草丛里观察采集了许多昆虫,父母不理解,但他仍痴迷于观察研究昆虫。两件事生动地说明了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着迷””迷恋”与“痴迷”。通读全文,可以从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与执着。下面,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人物赏析的策略。

  一、品读外貌,在观察中发现特点

外貌描写不只在于勾画出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更好地以“形”传“神”。课文中描写法布尔的外貌,三次写到“衣袋”,突出了“装满昆虫”这个特点,集中体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1.法布尔捉住了小甲虫,“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满载而归的法布尔沉浸在捉住小甲虫的喜悦中,心里甜滋滋的。

2.被父母责骂后,法布尔“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父母的激烈反对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衣袋仍然装得鼓鼓的。

3.“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高高鼓起的衣袋成为法布尔的永恒形象之一。

学生结合具体事例,适时品读三处外貌描写,透过“装满昆虫的衣袋”,不断加深对法布尔的认识,发现他对昆虫浓厚的兴趣和研究昆虫的执着追求。

  二、补白文本,在想象中再现形象

文本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教学中,如果能发掘文本留白,引导学生调动生活与情感的积累,通过想象补白,进行语言表达练习,定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法布尔抓纺织娘的这件事写得较为简略。“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三天之中,法布尔经历了什么?这个问题,在课堂里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生活积累被唤醒,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补充文中的这段空白,想象出了许多场景:三天中,法布尔日思夜想,早出晚归,在广阔的草地上凝神谛听,在茂密的花丛里细细搜寻,有惊喜的发现,会小心地捕捉,即使受伤也毫不察觉……学生根据文本的关键词句,结合各自的生活体验,在想象中充分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三、品味动词,在表演中体会情态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课文中,法布尔对待小甲虫的细腻动作表现出他对昆虫的珍惜和迷恋。

法布尔刚刚捉到漂亮的小甲虫时,“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一连四个动词“放进”“包上”“装进”“欣赏”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小甲虫的珍惜之情。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不仅准确地理解了动词,而且调动多种身体感官参与阅读理解,体会到了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和珍惜的情态。

法布尔带着小甲虫回到家里,被父母厉声责骂后,“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让学生试着把“放进”换成“扔进”,再读一读,体会两个用词的意思差别,进而感受作者所选用的“放进”一词所表达的法布尔对小甲虫的恋恋不舍之情。学生在朗读、比较、再朗读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四、朗读对话,在冲突中理解坚守

写人离不开叙事。事情中的矛盾冲突能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核心人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事情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感受核心人物的性格特征。

当法布尔带着心爱的小甲虫回到家时,迎接他的是父母严厉的责骂。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法布尔父母的语言,强烈地感受到父母对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不满与反对。在朗读过了父母的厉声责骂之后,再读“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学生就能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矢志不渝的痴迷了。

  五、拓展阅读,在延伸中加深认知

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具有诗情画意的散文笔调,同时兼具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拓展阅读《昆虫记》中的若干片段,诸如:“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端庄,严肃半立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很诚心诚意的祷告姿势。”再如“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这样的描写在《昆虫记》中不胜枚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拓展阅读这些片段,并配上相应的插图和音乐,不仅能创设出适切的学习情境,还能丰富学生对昆虫的认知,更能引导学生结合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感受他对昆虫的热爱。

学生学完全文后,对法布尔有了自己的评价。这时,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世界名人对法布尔的评价。比如,“1911年,法布尔因此书而被法国文学界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再如,戏剧家罗斯丹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想,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而且抒写”。进一步启发学生回顾课文,认识到法布尔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他所获得的广泛赞誉来自于他对昆虫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写人类课文是小学语文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有着其他类型的课文无法替代的育人价值,需要充分发掘人物所蕴含的精神能量,也需要充分发掘课文表达方式所寄予的作者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伟平.小学语文课型研究[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10).

[2](法)法布尔.昆虫记[J].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例谈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