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9-05-30李敏

山东工业技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高职

摘 要: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发生了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若干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2.211

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实施背景下,制造业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低科技含量的传统制造业要向高科技含量的新兴制造业转变,越来越多的机器进入工厂,企业电气化、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随着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已经难以满足自动化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新形势下自动化人才需求的改变,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也应随之变化。课程体系改革作为高职教育专业改革的核心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课程体系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构建怎样的课程体系, 就决定了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1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中不仅仅需要从业者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综合职业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在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在课程的教学中,过于注重了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训练,却忽略了对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和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塑造。

1.2 课程内容不合理,不能适应产业升级需求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自动化类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主要考虑学科的系统性,而忽视了产业的实际需求。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电机与拖动、传感器检测、PLC技术、单片机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等,部分内容存在理论过深而应用性不足、内容重复交叉、内容严重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等情况。这样培养出的學生在毕业后,无法胜任岗位。

高职院校必须紧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步伐,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来适应产业升级需求。

1.3 课程教学模式单一,课程实施效果较差

传统的高职课程实施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导,采用灌输式教学,部分教材脱离实际。这样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既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思维的开发,也不利于教师教学热情的发展,导致课程的实施效果较差。

2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思路

2.1 根据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重构课程体系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高度融合和交叉,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掌握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是今后人才需求的主流方向。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需要改变过去突出单一职业能力培养的缺陷,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目标,课程体系上要突出五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基本职业素养、基本专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并以此五项能力的培养来对课程体及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要结合专业特色,增开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对所开设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优化与更新,加入与课程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将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科研成果引进教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创新,勤于实践,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

2.2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要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必须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根据企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企业相关岗位群的需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与学生岗位能力、职业能力等结合在一起,才能加快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直接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校内实践,更要让学生走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累计实际的职业经验,同时使学生能够接触到自动化的前沿科技,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2.3 改革教学实施方法

高职课程的实施,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课程内容,合理采用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应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微课等信息化平台,构建起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平台,将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海量知识库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利于教学知识的更新与拓展。充分利用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手段,扩充实践教学,以项目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实操教学等多种方式为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3 小结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对于电气自动化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来说,如何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本质上就是课程体系如何设置的问题。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中,必须要坚持深化校企合作,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手段优化课程实施,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EB/OL].http://www.agri.cn/V20/SC/jjps/201505/t20150520_4605792.htm,2015-05-20.

[2]郭朝先,王宏霞.中国制造业发展与“中国制造2025”规划[J].经济研究参考,2015(31).

[3]张艳.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J].经营与管理,2016(06):58.

[4]刘晓,石伟平.“机器换人”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J].职教论坛,2016(10).

基金:2017年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系列成果之一(编号:6217KT126)

作者简介:李敏(1983-),女,江苏宜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自动化控制、工业机器人技术。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改革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2+X”培养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下的机电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基于CBE模式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模型研究
基于“3CE+B”模式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