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贻琦“从游论”对语文主题学习的启示

2019-05-30徐国年

语文建设·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前导大鱼小鱼

徐国年

“从游”式教育传统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孔子开创并实践的“从游”式教育传统,渗透着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以及“相机启发”“教学相长”等丰富的教育内涵。这一教育传统影响了后世的教育教学,在王国维、梅贻琦那里更是得到了发扬光大。

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深切感到这段话与语文主题学习理念深度相通,对语文教育具有深刻、独到的启迪意义。

一、“从游”启示语文主题学习理念

“从游”的关键是“游”。也就是说,学生要“动”起来,“学”起来,如果只是教师“言教”、学生“耳学”,算不上真正的“从游”学习。语文主题学习其基本立场和原则就是: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在场、要亲历,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其核心理念如下:

第一,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李希贵校长曾说:“为什么叫‘主题学习,而不叫‘主题教学呢?因为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引导老师,不要讲得太多,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可以说,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抓住了语文课程的本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找到了语文教育的关键症结。

第二,课内大量阅读。无论从高考的发展趋势,还是语文素养的生成规律来看,扩大阅读量是必然要求。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文字量已经到了9000字,有些理科试题一道题的文字量也近200字,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难应对高考及未来生活的。况且语文素养的生成需要量的积累,大量丰富的语言实践及其经验才能沉淀出良好的语文素养。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强调“课内”,各门学科如果都去抢占课外时间来开展教学,那么多半是做不下去的。

第三,习得为主,学得为辅。语文主题学习重视母语传统学习方法,强调诵读、博览、感悟,强调积累和动笔,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文素养;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随着学段的升高,教师须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和探究指引,使学生思维品质和语文能力得到提升。特别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构建了新的课程资源,它以课文为出发点或者引子,从作者、体裁、内容、情感、写法等角度,作相关、相近、相反、相对、相类的延展链接。这些新的课程资源能够有针对性地开阔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直面语文教育所遭遇的种种尴尬和语文课堂效率低下状况而提出来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让语文教学回到本来的母语学习轨道,“向规律靠拢”。因而,回到常识、重拾传统、以量生质,就成为语文主题学习策略探索的主要途径。这是其对我国传统的“从游式”教学思想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

二、“大鱼前导,小鱼尾随”喻示语文主题学习方式

“大鱼前导,小鱼尾随”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师生是“大鱼与小鱼”的关系,不是“养鱼人与鱼”的关系。“大鱼与小鱼”处于同一环境中,都要“游”起来,不同的是“游”的快慢、“游”的技巧、“游”的感悟和所看到的风景。“前导”意味着教学方式不是灌输式的,而是参与、示范、启发、引导;在语文的天地里,教师不是旁观者;在真实的语文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一同遨游。“尾随”式的学习不是应试的知识的学习,而是综合性整体性的学习,“随”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濡染观摩”即尾随式学习具体的策略与方式。其在语文主题学习中表现为如下几点:

一是强调教师的阅读示范效应。要让学生大量阅读,教师自己先要大量阅读。在课堂上,教师当以宽广的阅读视野、机敏的思维反应濡染学生,使他们心生羡意,进而生发对阅读的兴趣,对语文学习的情感。

二是强调教师“导”与“跟”的艺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教师讲的时间留给学生读,并不意味着教师没事干了。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阅读“前置”和“后置”的事情上,如精心设计课堂学习任务、阅读情境、学习活动,狠抓阅读的落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维碰撞中生成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办报纸、读书会、辩论赛、读书论坛、主题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分享阅读体验,交流阅读体会。

三是强调“教学相长”。诚然,一般情况下,教师是“大鱼”,学生是“小鱼”,但是“大鱼”与“小鱼”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小鱼”可以成长为“大鱼”。在课堂上,谁比其他人掌握得更多,思考得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统、更有创见,誰就是“大鱼”。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教师可以做学生的“前导”,学生也可以做学生的“前导”,甚至做教师的“前导”。

三、“从游既久”蕴含语文主题学习的基本规律

“从游既久”强调长期坚持,母语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启功曾说:“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仿此说法,真正的语文素养也可以说是自内而外长出来的,是慢慢地自然而然地长出来的。

语文学习强调积累,强调熏陶渐染。师生相处既久,教师对学生人格的熏陶,犹如自然化育万物。优秀的教师会长时间地凭借自己的言行举止、读书治学的态度、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让学生养成一种对语言文字敏感、规范运用语言的习惯,并在这种语言实践中达到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

语文主题学习是一个长线的学习。不要指望立竿见影,也不要遇挫即退,应该有耐心、有规划、有步骤地长期开展语文主题读写活动。与理科学习的一一对应、环环相扣不同,语文学习需要长期大量读写。感知运用既久,则沉淀为语文素养。

四、“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暗示语文主题学习追求的效果

语文能力的提升需要良好的语感,而母语语感的形成凭借个人丰富的言语经验和大量的阅读沉淀。没有积累和运用,难以养成敏锐的语感。“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这段话表明,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形成不是单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也不是单靠技能训练来实现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语文主题学习强调以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通过大量阅读来丰富语文材料和精神世界,提升思维品质;通过大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积累个人的言语经验。其主张去功利化学习,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揠苗助长。到什么年龄读什么书,“一定不要把好的东西在不恰当的时间送给孩子”(李希贵);“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是说读书一定要写读后感,在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未稳定下来的阶段,过于强调阅读后的输出会损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大鱼”的作用。教师为学生搜集、准备大量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够专注于阅读;与学生及时分享读书体会,与学生共同思考和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游”不是盲游,也不是独游;“从游”是同游、带游,强调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一个有修养、有个性的教师本身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宝库。同样,一个个成长之途、个性风格迥异的学生也是一座座课程资源的宝库。”

猜你喜欢

前导大鱼小鱼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一种S模式ADS-B前导脉冲检测方法
小鱼
小鱼
小鱼
一条大鱼
LTE随机接入过程研究*
提高WIAN前导码检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