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差异性研究

2019-05-30叶双贵李款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行为主体当代艺术艺术家

叶双贵,李款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在谈到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之间的关系时,研究这两者的学者之间一直存在一些争论。我认为在如今这个时代下,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看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二者之间并不能画上等号,同样也不能完全将二者隔离开来,我们应该用求同存异的辩证思想来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差异性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一 、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概念

(一)关于当代艺术

杜桑将小便池取名为《泉》放置在艺术展上,在铲雪的雪橇上写上《断臂之前》,他将这种做法用现成物来定义。在他看来,现成的物体最终都将成为一件艺术品,并带来自己的傲慢之美①。在现代主义时期,印象派画家莫奈创作时拒绝底色和上光,塞尚将写实的形象与正常的透视抛之脑后,毕加索与布拉克的拼贴画让画面的平面性无限延伸。虽然在这段时期艺术家对于艺术作品不断做出突破与创新,但艺术依旧呈现出局限性,以及被量化的、有美的标准的状态,但杜桑这一突破性行为是在告诉世人:美无法定义,艺术家的作品就是艺术,这一行为似乎也是在预示当代艺术时代的来临。

如果说杜桑是通过行为来“定义”当代艺术,那么美国艺术评论家亚瑟丹托则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证当代艺术,亚瑟丹托曾说道,从某种角度看,当代是信息混乱的时期,是完美熵的状态。但它同样是十分自由的时期,今天不再有历史的界限,一切都是被允许的。当代艺术不再有界限,这意味着现代主义艺术的独有原则是无效的,当代艺术呈现无限包容的状态。

除了上述的两点特征之外,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当代艺术,是一种呈现进行时状态的艺术,随着科技飞速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不断丰富,随之产生越来越多的新鲜风格与创作方式,走出博物馆的街头行为艺术,具有互动功能的新媒体装置艺术等追随时代发展的艺术无一不突出了当代艺术进行时的特质。

(二)关于当代设计

当代设计是对现代设计的反思,当代设计是站在对现代主义的代表——包豪斯所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以及少即是多的理念造成了千篇一律的脱离人性与脱离情感的设计风格的角度上,开始寻找探索新的设计方向的风格。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反对密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的原则,提出少则讨厌的看法;荷兰风格派认为在艺术家与设计师当中应该发展一种共同的观点文化,自然与情感应该融入设计②。

如今,虽然功能依然是设计的重要关注点,但功能不再是设计的唯一诉求。因此,当代设计更加注重情感,美学,以及道德与责任,这样的关注点促成了当代设计的新趋势,当代设计注重情感,注重人们在对产品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感与认同感。

注重美学,设计的目的原本就是在对工业化产生认同之后,给机械产品赋予美感的行为,如今,大部分的产品早已能够满足人们的基础需求,对于美感的追求更加显得迫切。

注重道德与责任,巴巴纳克在《为真实世界设计》中不断提醒当代设计师,设计要有责任感,任何一个人都要对社会负责,包括设计师,当代设计是“负责任”的设计,是合乎伦理道德的设计。正如设计理论家沙拉克所描述的那样:某种柔软的设计正在悄然改变设计方向。这种转变促使设计师开始反思,设计已向艺术设计或设计艺术进行深刻的转变③。当代设计不再是单纯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而是更加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无障碍设计、可持续设计、关怀设计等设计类别的兴起正是从侧面来论证了这一说法。

二、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联系

远古时期,并不存在艺术与设计的分别,人面鱼纹盆、双耳尖底壶等日常物品,不仅拥有极具审美价值的纹样,同时作为实用器物也毫不逊色。在商朝时期,用于祭祀与殉葬的青铜礼器,不仅能从形式上彰显统治者的身份地位,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实用功能。设计与艺术都是一种对美的追求的行为,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以及新艺术运动,还是包豪斯思潮,以及巴巴纳克为真实世界设计,设计的革命永远都是围绕着美来进行的,而艺术本身就是美的存在。

有学者称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例如当代园林设计又被称为园艺,茶壶设计有时被称为壶艺等。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草图与模型,其本身也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

同时,科技的高速发展,如今已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的普及不仅使得更多的发明与创造为生活与社会带来巨大的便利,这些新兴设计也在影响着当代艺术的创作方式,我校叶双贵教授用微信平台作为载体,来对当代艺术的开放性教学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当我们再次走进博物馆与艺术展时,更多样的艺术也以高科技为载体来呈现,例如一些可以与观赏者产生互动的交互式新媒体艺术。

上述一些实例可以推论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在互相影响,并且在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新的艺术形式可以引发新的设计理念。相反,新的设计概念也可以成为新艺术形式的机会。

三、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区别

上面谈到,当代设计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二者之间的界线似乎正在消失,不可否认,二者之间有很大的联系,但是我们要明确分辨这两者的本质截然不同。下文运用定量分析法则,当参照物相同时,来对比两者之间的不同。

(一)对于同一物体的表达,二者在主体上的差异

当代艺术的行为主体是艺术家本身,正如前面所谈及到的:艺术家的作品就是艺术。对于当代艺术家来说,作为艺术的主体,如何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与真实的欲望,甚至是如何去表达其表达的过程,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美国概念艺术家Joseph Kossus的作品“A Chair and Three Chairs”(图1),作者使用了三把椅子:实物椅子,椅子的幻想(照片),以及观念的椅子(文字的定义),目的是想通过作品传达出自己对于某些事物的看法:不论是实物还是幻想,最终都是要回归于观念定义之上的理念。

反观当代设计,与当代艺术不同的是,当代设计的行为主体因为数量过多,所以无法一一列出标准答案,设计本身具有服务的特性,它的行为主体可以是人,人又可以分为很多种,例如可以正常生活的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由丹麦设计师瓦格纳设计的一款名为“总统椅”的椅子(图2),坐在这款椅子上十分舒适,没有钝的边角,线条光滑美观,细节细腻,人工系上的天然纸纤维垫具有柔软的触感,可以让使用者获得极大的舒适感。这款椅子是设计师为有腰疾的患者设计的,考虑到普通的椅子对于这类人群来说可能不太舒适,于是从对于特殊人群关怀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这款椅子。

从这对相同物体的表达对比上来看,首先承载物都为实物椅子,但是前者的针对主体是作者约瑟夫·孔苏思的思想,针对于作者自身想要传达的思想来进行创造的行为,而后者的主体是针对有腰疾的人,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进行创造这一行为,由此可见二者在主体上的差别。

(二)对于同一手法的运用,二者在目的上的差异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抽象一词,可以理解从自然里抽象出来的什么东西,在抽象艺术当中,作品的主题不再重要,而是被当成一个烘托造型与表现手法的附属品。其中心思想可以简化为:如果能从作品哪一方面或者哪一角度辨认出其主题,那么就不能将其定义为真正的抽象。例如美国当代艺术家杰米·摩根,在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观念的激励下将中国的山水理念同欧洲和美国的风景画结合,将作品取名为无题(图3),而不对作品做出任何解释,光从画面上来看,我们并不能辨别出什么,无题的含义是不需要观众看懂,作品只是作者个人感情的抒发。

> 图3 无题

抽象手法同样可以运用在当代设计中,而此时,抽象的本质不再是让人无法辨认出主题,而是对一个概念或一种现象包含的信息进行过滤,移除不相关的信息,只保留与某种最终目的相关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如莫斯科的产品设计师设计的一款开花吊灯(图4),抽象提取花的结构及花瓣与花的整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其运用在灯具设计上,花瓣的开合根据天黑的程度变化,使人在使用这款灯具时联想到自然界中的花朵,产生共鸣,从而提高产品使用时的趣味性。

从二者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当代艺术的目的是宣泄艺术家的情感,并且不需要观赏者的理解,而当代设计的目的满足其对功能或者情感的需要,并且让使用者对产品产生共鸣。

(三)面对同一问题时,二者在过程上的差异

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除了在行为主体与目的上有较大的差异之外,在过程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当面对雾霾这类环境问题时,以当代艺术中最具有争议性的行为艺术为例,观念艺术家梁克刚将从法国带回来的普罗旺斯的空气装入罐中(图5),在网上以5250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卖出去。这件行为艺术作品的结果不是艺术家售出一罐空气来收获金钱,而是讽刺一些不良好的社会现象,干净的空气居然会成为了奢侈品,当代艺术是艺术家将环境问题通过艺术的形式抛向群众,但并不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导人们对此进行反思。

毕加索曾经说过艺术是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那么当代设计就是使我们达到假想的真实,同样是针对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人们渴望在室外也能呼吸到干净的空气,一个名叫 GUTSAIR的设计团队设计了一款穿戴式空气净化口罩(图6),满足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所产生的遐想,并以设计的方式使其变成现实。

> 图4 开花吊灯

> 图5 拍卖一罐法国空气

> 图6 穿戴式空气净化口罩

当代设计的过程是发现问题,通过直接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当代艺术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抛出问题,通过间接性的方式引导群众去发现并且反思问题。

四、总结

简而言之,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差异性研究归结为,一、当代艺术的行为主体为我,而当代设计的行为主体为他;二、当代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宣泄情感,而当代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三、当面临社会热点以及问题时,当代艺术用间接的方式引导他人,而当代设计通过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考虑到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虽然二者越来越具有相似性,但应该避免出现在设计过程中为美而设计从而忽略其功能性与经济性的特质,把设计看成纯艺术的附加品,造成不伦不类的设计;同时也要避免因为当代艺术不具备设计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就忽略艺术家内在的精神价值,以及艺术能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最后,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关系是辩证存在的,是求同存异的,二者不能被孤立片面地理解,只有真正把握两者的特点,我们才能继续在艺术和设计的道路上前进。■

注释:

①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②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③约翰.沙克拉.设计—现代主义之后[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当代艺术艺术家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言语主体与庭审转述行为主体的多元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