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发展促进乡风文明
—— 山东青州市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2019-05-30孙超超
■ 文 / 本刊记者 孙超超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乡风文明,成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如何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这成为当下的热点、难点。
山东省青州市南小王村,亩均净收入从以前的1000元上升到3000元,村民从老旧房屋搬上了楼房,不仅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还建起了南小王社区党校、成立了南小王村乡贤参事会,制定了南小王村村民千分制管理办法,唱起了村歌,村民精神风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改变了原来“村民大会召集难”“村民各方面管理难”“村民作用发挥难”的“三难”境地……这些改变,都要从南小王村成立合作社开始说起。
山东省青州市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成员在将胡萝卜统一装车
一、村“两委”发力,农民土地入社当股东
2008年以前,南小王村有309人638亩地,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每亩地年均生产小麦450公斤,玉米550公斤,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每亩地净收入平均在1000元左右,土地抛荒、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空心化严重。2008年,南小王村“两委”打算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借助靠近寿光的区位优势发展大棚蔬菜产业,这一想法并没有得到大多数村民的支持:没有蔬菜种植经验、缺少初期投入资金,更多的是村民观念未能有效转变,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此时,村“两委”在坚定村庄发展方向上做出了不少努力。
首先,村“两委”成员做足“文字”功课,决定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让村民入社当股东。在准备工作上,村“两委”就土地合作社成立的程序、法律依据、入社方式等具体问题进行细化商讨,形成合作社章程,在村民代表座谈会上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书面文件。
其次,村“两委”成员做足“宣传”工作,在全村宣传发动,让村民思想“入社”。村“两委”将起草的合作社章程草案印发给村民,再组织村民代表多次研究、修改,形成《青州市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章程》,并经成员大会审议通过,成为全体社员共同遵守的法则。2008年9月,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全村105户农民都自愿签订了土地经营流转协议书,508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统一经营。到2018年底,合作社成员达380户,周边4个村的土地入股共计3100亩,资产达2263万元。
在产权机制上,合作社的股权主要以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农用土地使用权为依据,每亩地经营权折算为1股,以资金、技术入股的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召开成员大会,合理确定股值。
在盈余分配上,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浮动分红”的分配方式,即每亩地每年给予村民926斤小麦的保底收益(按每年6月20日的小麦市场价格兑付现金),年底收入提取10%公积金、5%公益金后,再根据股份进行二次分红。2009年,合作社每股分红1142元,村民人均收入8000元;2017年,合作社成员每股分红3976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3万元;2018年,合作社每股分红2500元(除保底收入外)。
二、管理给力,规模流转土地面积扩大
在村“两委”的有力带动下,合作社规模逐步扩大,流转了周边耿家里双村、北牛家村、北大王村等村庄的土地。
为了进一步提高种植收益,合作社对入股土地进行了规划,划分了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植区、有机蔬菜种植区、良种繁育区、蔬菜育苗区和特色养殖区等五大区。目前,合作社建有高科技蔬菜大棚1050个,投资240万元引进“生物技术处理蔬菜秸秆垃圾”项目,用复活微生物菌技术处理大棚蔬菜秸秆,发酵成有机肥,达到废物循环利用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改良土壤,以菌治菌,以菌治虫,提高蔬菜品质。在这一技术的应用下,合作社实现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在同一块土地上,产气和产肥同步、种植和养殖并举、能流和物流良性循环的“四位一体”种植方式,注册商标“南小王”,产品销往商场、超市等,供不应求。
在种植过程中,合作社明确规定了农药、化肥的施用种类和标准,严格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从农产品种植到采摘的整个过程都建立详细的田间档案,建有蔬菜检测室,设计并使用了二维码,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为农产品质量提供了保障。
据村支书也是合作社理事长孙国贞介绍,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可以将家里的土地全部流转,自己则到附近的育苗厂打工,每月可以拿到1500元工资,年底不仅有土地股利和分红,还有打工获得的工资收入,更不用承担农业生产风险。
三、金融助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合作社的成功运作,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在初期阶段,资金的作用尤其明显,在这一过程中,南小王村借助外力畅通融资渠道,值得借鉴。
孙国贞告诉记者,在合作社运作一段时间后,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研发能力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匮乏等问题,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2013年,南小王村与中信信托取得联系,12月13日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项目合作,是山东省土地流转信托第一单,对南小王村、合作社而言,都是一个新鲜事物,但这一项目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了解,这一信托产品采用了结构化混合型设计,既有土地经营权信托,又有资金信托,其中土地经营权信托是主体,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整合,资金信托是融资机制设计,目的是解决土地流转及运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这一制度安排,帮助合作社实现了规模经营,推动了产业升级。在土地流转信托的支持下,合作社实施了德国拜耳集团的良种研发项目、生物技术处理蔬菜秸秆项目、天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乡村振兴驶入了“快车道”。
此外,晟丰土地合作社还开展内部资金互助试点,为成员提供短期、小额的流动资金贷款,密切了成员联系。
四、治理有力,乡规民约引领新风尚
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为5.1万元、8.5万元、9.2万元、37万元、69万元、50多万元,为村集体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村庄建设上,村“两委”没有停下脚步:2011年,开展旧村复垦,整理土地80亩,建设了现代化高温蔬菜大棚80个;2013年,建成2000平方米的28套老年公寓,水电、暖气、紧急呼叫设备等一应齐全,全村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入住,实现了“老有所养”;2014年,投资2000万元建成7栋占地1.3万平方米的公寓楼,改变了原来“下雨两脚泥”的村庄形象,村民住上了明亮的楼房……
如今,南小王村居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小康,衣食住行已经不成问题,但农民的精神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村支书孙国贞意识到这个问题,带着村“两委”干部认真学习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从南小王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村民为主体,采取引导教育的方式,制定了村规民约,加强村庄的文化建设,敬老养老蔚然成风,乡贤参事会、党校逐渐建立起来,南小王村发展的“魂”正在逐步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