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国企优势 夯实普惠性民生基础
2019-05-29朱志箭
朱志箭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迫切,反思过去市场化引入民营资本过渡逐利与普惠性民生事项的非营利性产生的矛盾,在财政投入跟进不足的现状,充分发挥国企优势,鼓励国企参与,是加快普惠性民生事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
关键词 国企 优势 普惠性 民生事业
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是在经济领域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激发活力,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生产的积极性和劳动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商品生产得到了极大丰富,成了最大的制造业强国。效仿商品生产领域改革,一些财力比较匮乏的省市把医院、学校等都卖掉,通过实施市场化,在医疗、教育,甚至公交、供水、供电等民生领域引入民营资本,强化竞争,提高了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民众的需求。
最近10年来,随着城市化的高速提升,城市人口大幅上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发生质的变化,吃、穿已不愁,更多地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医疗、教育等民生事项上,而由民营参与的医疗、教育等普惠性民生项目在运行机制方面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教育方面,部分民办学校片面追求利润,校风得不到提升,办学质量逐年下降,优秀学生、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民办的高价幼儿园、小学等相对过多,公办普惠性低收费幼儿园、小学配置不足,导致上学难、上学贵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医疗方面,民办医院过渡检查、过渡用药等现象时有发生,莆田系医院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民众对民营医院的排斥,导致众多民营医院经营举步维艰,而公办医疗数量、配置相对滞后,看病难、看病贵成了民众最希望破解的难题。在公交运营方面,部分民企或私人承包者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人口集中区域、能赚价的线路跑得多,不能赚价的线路跑得少、甚至以各种理由不跑,导致城市周边区域居民出行困难。在供水方面,由于水质较好的取水点一般离城较远,一些民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就近取水,无法保障取水、供水的质量,导致居民长期饮用不干净的水。另外,在沙石等矿产资源的开采方面,部分民企重开采轻保护,过度开采成常态,甚至采完就走人,导致开采后的生态受到严重破坏。此外,在一些风景区的开发利用方面,部分民企只重眼前利益,由开发引来大量人流,后继维护资金跟进不足,赚到快钱后就跑路,对景点及生态植被造成严重破坏。
从国际范围来看,大部分发达国家医院都是以公立、非营利性为主,公立和非营利的体制传达出的理念是,医院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进而赢得患者的信任。例如,美国的医疗就分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而私立医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非营利性但不属于政府的,这类医院主要是各种慈善机构等组织成立的,作为对公立医院的补充,另外一种则是盈利性私立医院,这类医院收费较高,但水平一般很高,以专科医院为多,公立医院基本满足美国低收入阶层的最低保障,私立医院除了提供美国公民基本医疗服务以外,还提供比较高端的医疗服务,两者配合,形成了美国整体医疗制度。香港的医院也是公立、私立并行,香港医管局下辖40多家公立医院及上百家门诊机构,公立医院大部分是政府拨款,与政府管办分开,对政府负责,医生有一个阳光体面的薪酬,只要在医院认真工作,就可获得高薪,患者从生病、看病住院到出院的康复休养都能得到较好的照顾。再从教育来看,美国的小学也分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类,其中公立学校由三级政府: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学区)提供资助并且进行控制,公立学校系统规模庞大,近乎九成的美国学生在公立学校的教育系统中就读。在英国,约有百分之九十三的儿童在公费资助的学校读书,即国立学校,其余的儿童则就读不受公费资助的学校(有时指公立或私立学校),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对教育投入给予高度重视,教育经费比较充裕,不仅保证教学需要,而且对19岁以前在国立学校就读的学生实行免费,并对占全体学生15%的贫困生提供免费午餐,地方财政预算大部分用于教育支出,如伍斯特郡约40万人口,有138所国立中小学,2002—2003年度政府教育预算就占地方政府总预算的55.85%。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已仅次于美国,GDP排名世界第二,各地方经济也取得飞速发展,地方财力不断增强,但财政对民生的投入仍显得不足,例如医疗方面,按照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占GDP百分比进行的国际排名,中国以4.6%排在第146位,与排名第一的美国的16.2%差距仍很大,在财政投入相对不足,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医疗、教育等普惠性民生项目,对解决目前医疗、教育突出矛盾就具有更现实的操作意义,通过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对政府投资项目反映快的优势,体现国企的社会担当,坚持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勇于承担民企不愿参与或经营较难的公益性、非经营性项目,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参与普惠性民生事业,如公立医院、公办学校、公交、供水等民生保障业务,勇担教学科研、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和无主病人救治等公益性任务,以强化生态为根本,参与沙石等矿产资源和有条件的文化景区的开发,不仅挖掘景观的生态价值,更多考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夯实普惠性民生保障基础,不断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然,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参与普惠性民生事业,并不是排斥私营部门的参与,而是扬长避短,尽量回避民营经济过度追求利润带来的不良后果,充分利用其对市场反应快、经营效率高等特性,在不断完善政府评价监管体系的前提下再引入民营成分参与社会服务,引导其发展高品質医疗、教育等,对普惠性民生事业形成有力的补充和完善。另外,通过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放弃一些强竞争领域的发展,不再与“民”争利,建立竞争中性原则,实施竞争性领域国企与民企的公平竞争,以实现国企民企和谐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为四川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