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名师的内容和路径
2019-05-29高杰
高杰
摘要:名师对于一线教师的成长具有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其身上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博大的思想精华、丰富的教学智慧、深刻的教学理念。一线教师可以从名师的成长经历、主题报告、课堂教学、教学论著、教育思想等不同维度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全方位、立体化地感知名师风采,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批判性吸收,借名师的资源引领自己驶向专业发展的快车道,促进专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教育思想;专业成长;学习名师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B-0114-03
名师作为广大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榜样,具有广泛引领、积极辐射、高效示范的作用,他们的成长经历、教育思想、发展经验,都能够给予教师积极的启发。但由于名师成长经验极具个性化,机械地照搬无异于东施效颦,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如何学习名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线教师要紧紧围绕自身实际,用明亮的慧眼去寻找名师成长的密码,打开专业成长之锁,踏上幸福而有意义的专业成长之路。
一、借名师成长经历,汲取名师精神力量
(一)提炼共性,为自身发展明确方向
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在专业成长道路上快速发展的名师,不管个性如何发展,都离不开一些基本共性。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学习名师成长的经历。
首先,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的刻苦精神。他们常年坚守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线,广泛地阅读,积极地实践,有效地反思。其次,学习他们永不枯竭的教学热情。很多名师可以说是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将关注点聚焦在教学技艺不断锤炼上,技艺日渐精湛。最后,学习他们坚定不移的研究方向。对于一些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教师而言,就应该将专业成长的中心设定在统一的方向上,学习名师专业发展,为促进自身发展的“专一化”奠基。
(二)洞察个性,从自身实践汲取资源
名师发展有其基本的共性,但不同的个人、不同的环境也都会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个性特征。我们关注名师发展的个性化经历,对于整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教师个人而言,就需要从众多名师个性化的成长经历中遴选出与自身实际情况相似的那些,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范例。
以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为例,管老师一开始扎根农村,十年如一日地创办班級作文周报,将全部的精力都倾注于作文教学。这种接地气的草根做法,就为在一线工作的草根教师树立了范例。随后,管老师进军阅读教学,提出了“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新理念,给整个阅读教学界吹进了一股春风。纵观管老师的成长经历,一线教师可以从他身上汲取资源和力量,从自身的教学工作入手,将小事、平凡事做到极致也足以成就伟大。
二、借名师主题报告,获取名师思想精华
(一)关注宏观视角,感受名师魅力
名师的主题报告与一般意义上的专家讲座有着巨大的区别。很多名师一直都坚守在课堂教学第一线,不仅有着扎实而丰厚的理论素养,同时也具备过硬而智慧的教学技巧。因此,聆听名师的专题报告,我们需要从宏观视角出发,触摸名师主题报告的核心内涵,并从他们所列举的案例中,将名师的思想精华不断分解、内化、吸收、悦纳。
从宏观的视角关注名师的主题报告,不仅能够以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获取名师的思想精华,同时对于丰富自身的教学认知,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引领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二)关注前后发展,对比思想转变
在成长为名师之后,很多教师也未曾停止过自己成长的脚步。他们的思想在不断发展,认知也在不断升华,这在他们不同时期的讲座中也能看出端倪。因此,我们聆听名师的教学不仅要聚焦当下的讲座内容,也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关照名师思想前后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对比的过程中感受名师的发展变化。
周益民老师在不同时期分别做过不同讲座。他先后致力于教材教学内容重构和策略选择、民间传统文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直至近几年来一直从事儿童阅读推广工作。这些研究方向的转变无不一一在他的讲座中得以呈现。
我们在聆听名师的主题报告时,应注意对名师的思想进行归类与整理、梳理与对比,不仅可以从报告中窥探名师自身的成长与转化的过程,更为关键的是使自己的认知也水涨船高,理念不断更新,为自身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提供鲜活的认知抓手,真正为自己专业成长服务。
三、借名师课堂教学,收取名师教学智慧
名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最直接、最生动地展现在课堂教学中。观摩名师的课堂是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很多教师在观摩名师课堂时一味地关注名师的教学环节,是不能完全领悟名师教学智慧的。
(一)尊重学生,感受名师课堂的浓浓爱意
观摩名师课堂时,只有真正把握名师教学行为的内涵和动机,才能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奠定基础。首先要关注的是名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名师在课堂中所展露出来的满满爱意,这才是观摩名师课堂教学的基础。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经就以“老顽童”自称,这不仅是对自己风格的一种提炼概括,也是于老师儿童观的生动真实体现。我们不妨从于老师课堂教学的特点观摩。始终如一的平易近人、贯穿前后的标志性微笑、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对学生宽容大度的胸怀,这些特点无不在于老师的课堂中被演绎到极致。观摩名师课堂,要能够关注到名师们的这些表现,才能真正把握名师课堂教学的魅力和智慧。
(二)联系理论,感受名师教学的认知基石
在关注名师的儿童观之后,对名师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生硬的技术层面来理解。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倡导“组块教学”,提出了“为言语智能而教”的教学思想。在观摩薛老师的课堂时,我们不仅要看到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板块、教学流程、教学策略,更要能够紧扣薛老师的“组块教学”和“为言语智能而教”的核心理论,深入洞察薛老师教学板块的核心用意、教学流程的设置背景、教学策略选择的目标指向。
只有这样既关注课堂教学之表,又关注课堂教学之核,才能真正把握名师课堂的精髓所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借名师教学论著,阅取名师教育理念
主题报告的聆听、课堂教学的观摩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在第一时间及时洞察、吸收名师的教学理念。而对名师教学论著的阅读,不仅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更为系统化、体系化地领悟名师理念。
(一)统整联系,提炼名师著作中的核心理念
教学论著的阅读与一般教学期刊上文章的阅读是完全不同的。教学期刊上的文章一般都是聚焦于教学的一个价值点展开论述,其关注的面相对较窄。而教学论著则以更加统整的视角进行阐述。因此,我们阅读名师的教学论著就不能局限在某一板块或者细节上,而需要以书本的核心观念为抓手,在阅读中对这一观念的认知逐步深入。
只有真正把握了核心的内涵方向,我们对名师论著的阅读才能做到洞若观火,才能深入理解名师论著中的价值取向,并用来指导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深入辨析,研读名师理念下的分述细节
生命个体对任何事物的接受方式,总是依循着整体感知、深入细节,然后再回归整体的规律。对名著的阅读与关注也是如此。我们在关注文本核心观念之后,就需要将关注的视野向名师论著的细节深入,借助整体理念来研读论著中的细节,做到既见树木,更见森林。
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所著的《让孩子学会阅读——群文阅读应该这样做》一书,在初读感知、把握这本书核心取向之后,再细阅第二章《文体与群文阅读》这一部分时,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无论是神话教学或者童话教学,无论是散文教学还是小说教学,蒋老师所实施的群文阅读路径、策略都是基于核心理念的生动实践。
既有整体的鸟瞰把握,又有细节的深入揣摩,我们才能如同与名师面对面展开对话,汲取名师论著中的精华。
五、借名师思想反刍,撷取名师教学策略
(一)融合自我,在仿照名师中教出真我风采
当然,我们学习名师绝不意味着简单地复制与盲目地模仿。尼采说过:“世界上没有两样事物是完全一样的。”专业成长的路径也是如此。我们在学习名师的过程中需要真正融入自我,探寻名师成长与自身实际的整合点,才能在仿照的过程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风采。
管建刚老师从作文教学中另辟蹊径,启发我们可以从自身教学特点入手,朝着既贴近教学实际又鲜有人关注的领域展开研究;周益民老师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做课程内容的整合研究,启发我们可以从地方文化特质中开启自己的实践之旅;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深化,启发我们在统编版教材体系下,可以从单元整合的视角展开对教学内容的研究。
既看到名师的风采,更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学习名师才有其真正的价值。
(二)结合实际,在仿照名师中判出自身特性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必然有其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迷信名师。我们一定要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拥有一双专业、理性的眼睛,学会在批判、审视的关照下吸收与认知。
杭州师范大学组织的“千课万人”现场活动,组委会邀请众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执教后,安排名师们进行简短的说课。名师们的发言多从解剖自我、明晰得失的过程中解构自己的课堂。从名师的反思中我们收获的其实更多。随后,众多名家教授也从自己的视角对名师的课堂提出建设性,甚至是批判性意见,更是让我们这些参会的草根教师豁然开朗。
正所谓“尽信名师,不如无师”。学习名师不能一味唱高调,也需要有自己的思考,更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责任编辑: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