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格的探究

2019-05-29孙小玲

新一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培养

孙小玲

摘 要:老子所阐述的“上善治水”治理理论以德慧智经典诵读为载体在现代教育中落地开花,全面实践。德慧智经典诵读就是始终遵循以培育道德心灵、培养德性品格、开发科学头脑、慧智智双运的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坚持经典诵读,成功让经典的高能量浸润学生干渴的心田,滋养学生匮乏的身心,使学生发现和恢复自我本心,从而唤醒他们与生俱来的真善美。笔者就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格做一探究。

关键词:德慧智经典诵读;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格

“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肃,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踵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是老子所阐述的观点,而这一“上善治水”治理理论以德慧智经典诵读为载体在现代教育中落地开花,全面实践。德慧智经典诵读就是始终遵循以培育道德心灵、培养德性品格、开发科学头脑、慧智智双运的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坚持经典诵读,成功让经典的高能量浸润学生干渴的心田,滋养学生匮乏的身心,使学生发现和恢复自我本心,从而唤醒他们与生俱来的真善美。笔者就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格做一探究。

一、诵读智慧经典唤醒感恩意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作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与其朝夕相处的就是教师与同学,建立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成为教学的基石。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老师具有高度的信任感,同时怀有一课感恩之心接受教师的教诲,没有心理阻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民主。师生之间没有焦虑和紧张,学生对教师的教诲真诚接受,并发自内心感谢教师的包容与理解。然而在当前教育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却似乎成为表面现象,学生敷衍老师,不少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的心理就像是无底洞,怎么都探不明白,而且越来越难教,师生关系的相处处于微妙状态。在这种大环境下,催生学生的感恩意识,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尤为困难。采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通过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来引导和感化学生心灵,成为重要的手段,学生通过诵读德慧智经典,入心入脑,入思入慧,思想观念由内而外的发生改变,良好的道德品格悄然形成之中,表现在学生不由地对教师的理解加深了,开始体谅教师的诸多不易,也更加明白了教师的良苦用心。学生的思想与观念的转变,成为改变师生关系的至关因素,主动与教师交流,学会向教师倾诉,从而在和谐的师生关系里获得心灵的滋润和成长。

二、诵读智慧经典培植学生德行,树立优秀品质

不得不说,当前教育的不足重点就是道德教育的缺失,这也成为中华民族教育最大的危机。心怀危机感,必然需要寻找解除这一危机的良方。老子曾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道德失落,会让一个民族难以快速崛起,无形中成为建立民主和谐社会的隐形忧患。因为没有了道德的时代,人心的道德品质也会渐渐缩水,从而导致人类发展方向的迷失与困惑。实现个体淳德全道,实现每个生命个体的自由解放,这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将这一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耳濡目染,经过长期经典诵读,使得学生从智慧经典中获得品格修正的内生力,让学生的思想意识趋向于正确的道德观念的方向,学生的德行逐渐走向完善,其品德、品格、品质也会逐渐趋于完美。使得学生在仁、义、礼、智、信这五德方面获得提升与飞跃,当心念合一,自然会发展为得一守一的状态,从而直达生命的最高境界。经典诵读天长日久的亲润与洗礼,必然会给学生不少的助力,从而促使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道德境界的提升更为快速。这也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与普通教育存在质的差别,德慧智教育着眼于全人的智慧型教育,其目标是成就圣人;当前的教育是意识型教育,目标是造就知识性人才。在普通教育中融入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二者相得益彰,不仅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淳厚德行、优秀品质、良好道德品格,还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了解自己的人生使命和职责,心存高远。如《格言联璧》妙语连珠,句句不离“德”和“道”,以金科玉律之言作为修身之本,使学生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道德人生志向,并以此为自己行为的风向标,切实践行,将来成为于国于家有用之人。

三、诵读德慧智经典开发学生本有的慧识,树立道德观

物质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人自身的创造力,而这一创造力来源于人的直觉、灵感,即慧识,通过智识产生新发现、新创造。人的慧识基于以德的能量为创造力的源泉。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意识理念,还能培养学生的好品格,从而在不断开发学生慧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不断提升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教师或者家长都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德慧智经典诵读,既开发自身的慧识,又要树立良好的道德观。让学生成为一个灵巧、明理、有涵养的人,与其每天苦口婆心教导学生,不如让学生读一读教人“出門在家、待人接物、肄业干事”的礼仪标准——《弟子规》《大学》《三字经》《老子》等一些充满着精深智慧的经典书籍,着力进行的德慧智全面的教育,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格,培养他们的感恩心、忠孝心、博爱心、宽容心、自省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以上善的道德能量启迪学生先天的慧性,使孩子在接收的德慧智文化的同步,拥有智慧头脑,上善品格。

总之,作为教育者需要成为引路人,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引导学生主动通过经典诵读培养自身的先天慧性,并秉承慧和智同步把握的教育理念。开发学生的慧识、灵感、直觉,注重培养学生德性能量和德性品格,因为没有能量的心就没有聪慧的头脑,从而让学生拥有良好道德品格,开慧智益,慧智双运,从而成为将来中华民族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