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视阈下辅导员的职能定位与路径选择
2019-05-29艾菲
艾菲
摘 要: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会赋予大学不同的内涵,迥异的教育哲学及价值理念,折射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发展需要。[1]大学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实践中,通过追求真理、崇尚学术、人才培养等创造性活动,以大学为载体历经传承与创新而形成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念、审美情感及行为习惯的综合体。
关键词:大学文化视阈;辅导员;职称定位;路径选择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其特殊身份决定了高校辅导员是对大学生影响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程度最深的教育团体,且这种影响力是持续的、丰富的、内涵的,是与思想政治教育需求高度契合的,因此也是最为有效的。
一、大学四大功能与校园文化建设
1088年之后的七百多年里,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单一功能,德国的洪堡大学使大学具有了第二大功能: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将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新功能,使大学从社会边缘进入到社会中心。[2]
“三大功能”的判断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对高等教育职能与作用的经典表述,任何一所大学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树立良好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文化始终被视为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为其他民族所认可与向往的精神磁力,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大学必须承担的新时代职能被重新界定,涵盖了坚守、传递、创新文化软实力,这也是大学应具备的第四功能。
大学是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校园文化建设应以文化传承为基础,并在建设实践过程中深化传承。文化传承并不等同于简单复刻,取其精华、博采众长,通过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创造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文化。
二、校园文化失落的现状
大学文化受到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在从社会经济发展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的过程中,大学精神呈现出逐渐失落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一)从校方来看,大学对政府和市场的过度依赖使其逐步丧失主体地位,行政权力泛化,而大学与市场过于紧密的结合也使得其知识创造性趋于枯竭。(二)从学生来看,校园文化的失落导致大学生道德主体能力下降,表现为部分学生信仰迷失、道德失范、知行背离,而且责任意识趋于淡薄。[3]此外,知行合一、躬行实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而当代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失落的背景下大都缺乏实践自觉,追求“经世”但难以“致用”。
三、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能定位
大学之道,在于育人,文化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跑线和终点线。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以“人”为工作对象的特征尤为明显。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校园文化活动,其特点是贴近学生主体,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及强大的教育导向功能。此外,辅导员辐射传递自身正能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活动,从根源上遏制了学生不良行为的滋长,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力。
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成才是辅导员工作的本质内容,高效管理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辅导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全力配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发挥专业知识摄取和科学素养培育的主导作用;其次,坚持以服务为核心,一切工作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和学习成绩困难生,精准开展心理疏导和扶贫扶志工作;最后,坚持以管理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点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规律。
四、大学文化视阈下辅导员工作方式的路径选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是全国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其辅导员队伍建设采用“薪火相传、以老带新”的管理模式,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日常管理、学风建设、奖评资助等方面展开。
在大学文化视阈下,辅导员的工作应是教育和引导相辅,启迪与感悟齐驱,充分给予学生尊重与包容。在浓厚的专业氛围下,辅导员应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开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渠道。以网络为媒介推行符合学院文化及专业特色的文化活动,给西电校园文化建设输送新鲜血液;构建“互联網+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如初级中级党课知识、时事政策方针的学习教育等,进一步深化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深化网络知识技能的传播运用,如开设相关沙龙讲座,组织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等比赛活动,挖掘网络媒体与学生工作的创新契合点,将网络思维的触角延伸至工作各个环节。
此外,辅导员应努力提升自身修养,包括政治素养与专业文化素养。政治素养指政治理论、道德素质等,善于辐射自身正能量,有效处理大学生意识形态上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专业文化素养要求辅导员应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和理论水平,不仅对自身专业了解掌握,还要熟悉软件学院相关学科的知识前沿,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广泛开展学术活动。最后,辅导员还要不断学习科学亲善的管理方法,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处事风范,让工作富有目的性与成效性。
总之,高校辅导员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践行者,是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先导者。作为高校学子在生活学习中的良师益友,辅导员应主动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沿革和时代方向,并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加强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主旋律”引导,进而形成强大合力,积极推动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宇文翔.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D].陕西科技大学, 2014.
[2]徐显明.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第四大功能的确立[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11).
[3]孙正林.辅导员职能定位重构与大学人文精神培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015年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