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风委员会第51次届会宣传看全媒体时代气象新闻信息传播
2019-05-29杨凤李晔
杨凤 李晔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气象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媒体时代,气象新闻信息如何有效传播,让公众及时知晓、用足用好信息服务,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2019年2月台风委员会第51次届会宣传为例,分析了届会气象新闻信息的传播特点,并对传播各环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气象新闻;传播效果;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6-0135-0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气象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气象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的关键环节,是支撑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效益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必要抓手。在全媒体时代,气象新闻信息如何有效传播,让公众及时知晓、用足用好信息服务,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根据中国气象局舆情监测平台统计,2019年2月关于气象相关新闻报道总量为66.7万条,媒体集中关注报道春节期间和返程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南方持续性阴雨寡照、台风委员会第51次届会、中国气象局3月新闻发布会等。本文以台风委员会第51次届会宣传为例,进行了分析。
2019年2月26日—3月1日,由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UNESCA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主办,中国气象局承办的台风委员会第51次届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台风委员会14个会员的代表共商提升区域台风监测预警服务能力。这是时隔7年,台风委员会届会又一次在中国召开。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等专家接受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澎湃新闻、中国气象报、南方日报等约20家媒体采访,向国内外介绍台风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气象“一带一路”建设成效等,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其中的有益经验值得总结。
1 传播特点分析
1.1 会议主题受关注
中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西北太平洋洋面和南海海面约34个台风生成,其中,平均有9个登陆中国。2018年,有10个台风在中国沿海登陆,特别是第22号台风“山竹”登陆强度最强,造成广东和临近省份百万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在台风委员会第51次届会上,来自柬埔寨、中国等14个会员的代表就气象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多双边气象合作等进行交流,提升会员台风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减少台风灾害给亚洲太平洋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1.2 意见领袖受关注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在会议上作报告并接受媒体的集体采访,他介绍,随着气候变暖,海洋升温明显,为热带气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台风变得越来越强,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攀升。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未来50年,这些负面影响很可能持续下去,全球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事业任重道远。WMO秘书长的论述深刻,得到了与会者的共鸣和媒体的广泛传播。同时,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在会上当选为新一届台风委员会主席,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利用风云气象卫星为各方服务的明确要求,中国气象局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运行、“一带一路”气象合作有关情况。
1.3 台风除名受关注
届会第二天有一项议程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那就是台风的命名替换。会议根据各成员的提议对过去一年产生严重影响的台风名字进行除名。此次届会上,菲律宾提出除名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中国提出除名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同时“山竹”和“温比亚”的命名国——泰国和马来西亚将在下一次届会上提出新的替代名字。媒体对台风的除名命名程序以及“山竹”和“温比亚”的特点影响等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有利于增进人们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会议开幕式上将2018年減轻台风相关灾害奖——金塔纳奖授予广东省气象局,对广东省的防灾减灾体系和气象服务给予肯定。广东是中国台风登陆和影响最多的省份,该省构建的“政府主导、法制保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应急防御体制,大幅提升了防台减灾的效果,媒体集中报道了广东的有益经验。
1.4 台风预报先进技术受关注
在1月8日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国气象局推荐申报的“台风监测预报系统关键技术”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人民日报等媒体对该项目进行了生动通俗的解读。届会期间,有关专家接受了媒体的集中采访,2018年,我国台风路径预报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世界气象中心(北京)正在积极参与气象全球治理,加强国际气象科技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气象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能力。特别是,媒体关注报道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台风预报业务中的应用。
1.5 面向国内外融合传播
一是各媒体丰富传播方式和手段,充分运用专题专栏、网上展厅、文字、图片、图解、微视频、大数据分析、问吧等新技术新形式,推出系列新媒体产品,产生良好舆论反响。比如,澎湃请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开设了关于台风命名的网上问吧,在热点话题中搭建了专家与公众沟通的桥梁,网友们纷纷点赞。
二是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展示国际合作成效。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气象网等发布了英文稿件,向国际社会介绍届会内容、中国气象贡献和国际气象合作有关情况。
2 启示和建议
2.1 在融入国家大局中宣传气象
大气无国界。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68年,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UNESCA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共同建立了政府间机构——台风委員会,其宗旨是通过在气象、水文、防灾减灾3个领域的工作减少台风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台风委员会是14个会员开展合作的大平台,我国通过扩大风云气象卫星资料的共享和国际应用、促进区域气象灾害联防和预警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功能等方式,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气象篇章,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和传播。
2.2 关键的传播者
从传播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著名的“5W”传播模式——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来看,此次届会宣传中,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是一位关键的传播者,特别是他在紧张的会议间隙接受媒体的采访,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世界气象组织将在联合国指导下,发挥专业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以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损失。WMO秘书长的观点引发人们的思考,是届会正式议程之外的一大亮点。
2.3 公众的安全感
美国著名新闻学者、传播学研究者唐纳德·肖指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大众传播可以影响人们去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媒体的背后是公众,媒体关注的,往往也是公众关注的。在届会的宣传组织中,我们发现,媒体对台风除名这项议程关注度非常高。被除名的台风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要积极回应人们的关切,加强气象灾害的科普宣传,不断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2.4 传播创新
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媒介万能论(1935—1955年)、效果有限论(1956—1960年)、强效果论(1960—1977年)。著名传播学者卡尔·霍夫兰指出,传播效果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传播主体、传播技巧和受众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全媒体时代,信息是海量的,要使传播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创新引领是核心。在此次届会宣传中,加大了融合中外的短视频、互动式新闻传播,取得了比较好的传播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为传播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全媒体时代,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提升气象新闻信息传播效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19-01-26.
[2]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6):100-102.
[3]王建强.传播学原来这么有趣:颠覆传统教学的18堂传播学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4]2019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工作报告[R].2019-01-15.
[5]第六次全国气象宣传科普工作会议报告[R].2018-10-22.
[6]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加强气象宣传工作的意见[R].2018-10-19.
[7]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9-2025年)[R].2018-12-20.
[8]郭起豪,郝静.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气象卫星故事[J].对外传播,2019(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