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血栓风险评估效果探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
2019-05-29邓文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山东青岛266011
邓文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山东青岛 266011)
DVT指的是血液非正常性地凝结于静脉之中,促使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引发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病症[1]。Autar量表作为一种受到国际一致认可的DVT风险评估工具,对LDVT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防价值,但在国内却鲜有报道[2]。为实现对护理服务的全程监测,尽可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预防LDVT出现,将Autar量表应用到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于降低血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3]。基于此,该研究以2017年3月—2018年11月为研究时段,重点探讨了患者血栓风险评估效果,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8例卧床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9例。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7.43±6.72)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 22 例,专科及以上17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7.52±6.81)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3例,专科及以上1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入选者均存在明确外伤史,手术类型包括髋膝关节置换、双下肢手术、骨盆手术以及脊柱手术;②年龄<80岁;③意识清楚,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沟通与理解能力。(2)排除标准:①合并LDVT、精神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者;②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医护一体化模式下,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知识宣教、基础护理、功能锻炼指导以及膳食指导等服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结合血栓风险评估,制定预警护理对策,内容如下:(1)组建血栓风险管理小组,包括专科护士长(负责解决下肢DVT预防中已经出现或潜在的问题,开展护理会诊)、责任护士 (落实具体的护理服务,进行血栓风险评估)、病区联络员(整理实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小组间的沟通)及护理部(协调小组各级与相关部门)。(2)依托院内安全管理系统,构建LDVT预警平台,实现对LDVT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实时性、规范性管理,同时依据Autar量表(含年龄、外科手术、创伤风险、活动、体质量指数、高危疾病以及特殊风险,最低分为4分,最高分为32分,且分值愈高则血栓形成风险愈高)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其中≥15分为高危,11~14分为中危,≤10分为低危,在病情波动或手术前后需每天评估1次,并及时上传信息至预警平台。(3)规范血栓风险预警护理流程,依据血栓风险等级使用预警标识,分别为高危组(使用红色标识;责任护士需立即报告护士长,并由护士长与护理部联系,由护理部组织专家会诊,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现场指导)、中危组(使用黄色标识;责任护士向护士长、病区联络员报告护理风险等级;由护理部在汇总预警信息后,挑选小组成员现场核实情况,并进行护理干预指导)、低危组(使用绿色标识;做好基础护理,讲解LDVT相关知识以及预防重要性,注意保持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提供护理服务,优化床头交接班制度,强化病情观察,及时检查护理效果,待预警风险解除后,对预警信息进行修改,并记录。
1.4 评价指标
(1)于干预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西门子,ACUSONAntares)检测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血流峰速。(2)记录两组干预3个月内LDVT发生情况。(3)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84,内容涉及专业技能、责任心与态度、护理效果等,总分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1~84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度。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股血流情况
观察组股流血速度以及血流峰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股血流情况对比[(±s),cm/s]
表 1 两组股血流情况对比[(±s),cm/s]
组别 流血速度 血流峰速对照组(n=39)观察组(n=39)t值P值26.86±7.12 32.48±7.89 3.302 0.002 44.06±5.71 50.11±6.79 4.259 0.000
2.2 LDVT发生率
观察组LDVT发生率为2.56%(1/39)低于对照组的 20.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2,P=0.013)。
2.3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LDVT的发生与静脉壁受损、血液高凝状态以及静脉血流滞缓关系密切[4]。手术治疗患者在麻醉作用下,易出现静脉流速下降、肌肉麻痹,加之术后切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患者需在一定时间内卧床休息,此时的下肢肌肉状态松弛、血流缓慢,易增加LDVT发生风险[5]。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外伤骨折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概率约在12.4%,若未能在急性阶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一旦出现血栓脱落,就可能引发脑、肺等重要器官栓塞,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带来慢性血栓后遗症,留下长期病痛,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6]。
临床上对于LDVT,强调防重于治,预防优先,而对LDVT形成风险的科学评估有助于指导预见性护理服务。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股流血速度以及血流峰速均高于对照组,L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较常规护理,结合Autar量表评估结果开展血栓预警护理,不仅利于改善股血流情况,降低LDVT发生率,还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改善预后结局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究其原因,Autar量表所涉及的LDVT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较为齐全,能够大大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血栓风险评估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促使护理人员能够不再被动、机械地按常规或遵医嘱进行护理服务,而是更为主动、有预见性、有目的地开展护理服务[7-8]。其次,评估血栓风险,将患者划分为高危、中危以及低危组,并分别实施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而对高危患者进行专家会诊、提供现场护理指导,可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护理措施,实现预警护理规范化,督促护理人员对LDVT预防措施的落实,确保预防措施合理、有效,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再次,在护理过程中,加入血栓风险评估,可明显增强护理人员对血栓形成的风险意识,提升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措施落实的及时性,进而减少LDVT的出现,同时还利于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增强职业认同感,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10]。总之,在患者预防性LDVT护理中,应用血栓风险评估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针对卧床患者,结合血栓风险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利于加快股血流流速,减少LDVT的发生,同时还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预后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