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生热修井液的评价及应用

2019-05-29郭宏峰邢希金曹砚锋石先亚

石油化工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检泵产液产油量

郭宏峰 ,邢希金 ,曹砚锋 ,石先亚 ,刘 磊 ,张 博 ,李 安

(1.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9;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北京 100028)

渤海稠油油藏油井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因原油密度高、黏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易发生乳化伤害等特点,导致井筒及近井地带易形成有机与无机的复合堵塞,以胶质、沥青质等形成重质组分为主,同时伴随微量的无机堵塞。此外随着油田开发时间延长,地层内部逐渐亏空,储层压力系数在逐渐减小,常规检泵作业过程中漏失逐年严重,加剧了复合堵塞程度,严重影响油气井的生产能力[1-4]。

考虑添加前置有机清洗段塞,酸化解堵工艺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此类堵塞,但因酸化工艺需要返排,同时酸性液体会对井下管柱、地面流程等造成一定的腐蚀,限制了酸化工艺的推广应用。各类非酸解堵体系在解决此类复合堵塞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自生热修井液体系因其生热量充分、生成气体多、无需返排等诸多优点应用最多[3-5]。但传统的自生热修井液体系存在功能单一、生热量不够高等缺点,严重妨碍该类自生热体系在油田推广应用[6-10]。本文针对这一难题,开发出了一种具有“热、调、洗、溶”等多种功能的自生热修井液体系,经实验评价,其对解除重度有机垢、微量无机垢形成的复合堵塞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该体系通过现场应用,具有较好的解堵增油效果,这一体系的成功开发对油气田的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 自生热修井液体系作用机理分析

通过改进和升级自生热修井液体系配方,使体系具有“热”、“洗”、“调”、“溶”等多种作用机理及功能,能很好地解除井筒及近井地带的复合堵塞,减少修井过程中的冷伤害。

“热”是指利用化学反应中放热反应,产生的热量及气体来改善地层及流体的性质。自生热体系中含有生热剂YG-A、释热剂YG-B及引发剂YG-C,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热量,加热井筒及近井地带,解除温压变化所造成的蜡质、胶质沥青质等引起有机伤害。同时有效降低稠油的黏度,增加稠油流动性能。

“调”是指体系在近井地带反应生成大量的气体,在气体的搅拌作用下,生成泡沫,利用泡沫的贾敏效应有效地封堵高渗层,起到暂堵分流作用,减小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洗”是指体系中含有的分散剂是一种活性物质,可以直接分散地层中蜡质、胶质沥青质等重质组分,同时还可以改变地层润湿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防止水锁或气锁的发生,防止地层发生二次伤害。

“溶”是指体系具有对无机垢一定的螯合作用,可以抑制和分解筛管及近井地带的微量无机垢。体系的螯合作用可改变无机垢电离平衡,使无机垢溶解在液体当中,螯合剂捕获金属离子,有效防止Ca2+、Mg2+、Ba2+、Fe2+等成垢离子的二次沉淀。

2 自生热修井液体系实验评价

2.1 自生热体系热化学反应性能评价

按照配方设计要求,将药剂YG-A、YG-B及YGC溶液依次真空吸入反应釜中,其中三种药剂溶液的总量是2 L,加热升温,当压力明显升高时即判断为反应引发,立即停止加热和打开釜体保温层,记录温度和压力变化情况,结果(见图1)。

可以通过调节引发温度及引发剂浓度等条件,以控制自生热修井液药剂化学生热反应引发的时间和强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发抑制剂的加入,使反应延缓进行。由图1分析可知,自生热修井液体系在引发温度为60℃情况下,峰值温度Tm可达135℃,体系内部峰值压力Pm可达6.1 MPa。

2.2 自生热体系“调”性能评价

体系组分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及泡沫,1 tYG-A剂与1 tYG-C剂反应理论上可以生成235.2 m3气体。采用填砂管模型进行驱替模拟,首先水驱至压力稳定,然后按照配方要求,依次注入一定量的YG-A、YG-B和YG-C溶液,再进行后续水驱,整体驱替过程中,注入压力及出口产液含水的变化(见图2)。

图1 引发温度60℃时反应釜内压力及温度变化曲线Fig.1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curves in the reactor at a temperature of 60℃

图2 驱替实验压力及含水变化曲线Fig.2 Displacement experimental pressure and water cut curve

由图2可知,通过填砂驱替实验发现,注入自生热修井液体系的过程中,因生成大量的气体及泡沫,压力上升明显,产出液含水下降明显,含水最低下降至30%,后续水驱前端仍具有一定的暂堵分流作用。分析认为生成的泡沫首先进入高渗透层,泡沫分散在多孔介质之中,依靠其贾敏效应封堵高渗层,起到暂堵分流作用,对地层起到一定“调”的作用。

2.3 自生热体系洗油性能评价

2.3.1 自生热体系界面性能评价 对其中液体YG-B药剂和水对原油的界面张力进行测量比较,其中YGB浓度为5%,结果(见表1)。表中符号解释如下:σ1为原油-水(去离子水)界面张力;σ2为原油-药剂溶液界面张力。由表1测试结果知,YG-B可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降低率高达98%,有效防止水锁或气锁的发生,防止地层发生二次伤害。

表1 YG药剂降低界面张力性能测定Tab.1 Determination of interfacial tension properties of YG

2.3.2 自生热体系渗透清洗性能评价 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及油溶性除垢组分,可有效清洗地层,重点解除孔隙壁面的有机沉淀。通过油砂清洗实验,测定自生热修井液体系的清洗效率。一定量的油和砂混合,烘干,模拟地层处的堵塞物质,将一定量的模拟堵塞物放在筛网上,自生热修井液体系浸泡完全,浸泡4 h后,再次称量,通过前后的质量差,计算清洗效率,结果(见表2、图3)。实验表明,蒸馏水几乎没有清洗作用,自生热修井清洗液体系清洗作用较强,清洗效率高达94%,清洗前后的油砂变化较大,清洗后的油砂呈分散状,表面几乎无油。

表2 原油清洗效率实验结果表Tab.2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rude oil cleaning efficiency

2.4 自生热体系螯合性能评价

分别以碳酸钙和碳酸镁模拟不同的无机垢样,分别称取碳酸钙和碳酸镁各10 g加入到500 mL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入质量浓度25%的YG-A溶液100 mL,再以去离子水定容至1 L,搅拌均匀后静置,然后间隔一定时间后取样滴定测量水中Ca2+和Mg2+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溶解的碳酸钙或碳酸镁质量,结果(见图4)。

由图4分析可得,100 mLYG-A溶液能溶解CaCO3和MgCO3的能力分别为1.05 g和1.73 g,折算为固体量为1 kg的YG-A可溶解CaCO3和MgCO3为42 g和69 g,自生热修井液体系具有一定的溶解无机垢能力。

3 现场应用

渤海某油田As井为2号块东二下段侧钻生产井,生产层位东二下Ⅰ、Ⅱ、Ⅲ油组,有效生产厚度49.7 m,该井2015年1月16日投产,投产初期产液量82 m3/d,产油量41 m3/d,含水率50%。2016年8月8日泵故障,8月12日开始检泵,作业中发现井下机组正常,下入原机组,8月17日启泵恢复生产,产液量34 m3/d,产油量14 m3/d,含水率56%。

2017年1月24日开始滴注稠油降黏剂,初期见效明显,产液量95 m3/d,产油量50 m3/d,含水率47%,随后产液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含水呈缓慢上升趋势。至2018年6月,该井产液量89 m3/d,产油量33 m3/d。油藏数据显示该井边底水能量充足,判断该井筛管及近井地带存在一定的复合堵塞。2018年7月1日至7月17日进行检泵作业,并使用自生热修井液体系进行解堵作业,措施前后该井日产液量及产油量(见图5)。

图3 清洗前后的油砂Fig.3 Oil sand before and after cleaning

图4 螯合溶垢实验结果Fig.4 Chelating and scaling test results

图5 As井自生热修井液体系解堵前后产液量与产油量Fig.5 Liquid production and oil production before and after plugging of self-generated heat workover fluid system in As well

自生热修井液体系解堵后,As井产液量由检泵前的89 m3/d上升至240 m3/d,产油量由检泵前33 m3/d上升至86 m3/d,措施后日产油量增幅1.61倍。

截至目前,该自生热修井液体系在渤海某区块累计施工25井次左右,措施成功率在80%以上,措施后日产油增幅为1~3倍,增产效果显著。

4 结论

(1)自生热修井液体系具有“热、调、洗、溶”的综合功能,可解除近井地带重度有机垢及微量无机垢形成的复合堵塞,可减少修井过程中冷伤害。

(2)实验结果表明,在引发温度60℃的条件下,自生热修井液体系的峰值温度高达135℃,峰值压力高达6.1 MPa,综合洗油效率94%,1 kgYG-A可溶解无机垢CaCO3和MgCO3分别为42 g和69 g。

(3)渤海某油田As井进行自生热修井液体系解堵后,日产油量由检泵前33 m3/d上升至86 m3/d左右,增幅为1.61倍左右。截至目前,自生热修井液体系在渤海某区块累计施工25井次,日产油增幅为1~3倍,增油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检泵产液产油量
疏松砂岩油井合理产液量算法研究及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P油田油井产液规律影响因素分析
甘蓝型油菜的产油量分析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致密含水气藏产液评价模型及应用
配方施肥对澳洲茶树枝叶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
不同海拔条件下春油菜光合生理和产油量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