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消疣益胃汤治疗68例疣状胃炎的疗效

2019-05-29沈中卫周飞燕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症候气滞健脾

沈中卫,周飞燕

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江苏无锡 214121

疣状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免疫机制异常、高酸学说有密切的关系。往往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嗳气、反酸,严重者则有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该病的治疗难点在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1]。近年来,中医治疗成为很多病情反复发作患者的希望,为疣状胃炎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该次研究以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参与研究的68例疣状胃炎患者为例,观察中药方剂消疣益胃汤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此期间参与治疗的68例疣状胃炎患者为例。68例患者中男女数量分别为38例、30例,年龄在20~75岁,平均(55.24±15.08)岁,病程在 3 个月~5 年,平均(3.14±1.82)年。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诊断标准;②经胃镜检查证实;③随访成功者。排除标准:①药物禁忌者;②正在接受其他疾病治疗者;③失访者。该组研究经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所有患者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由医师对其症状、辅助检查结果等数据确诊,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胃脘痛”的诊断标准。同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原则,可将疣状胃炎分为肝胃不和型、气滞湿阻型、脾胃湿热型和痰瘀互结型。肝胃不和者多因情志不畅所致,患者情志不畅,肝失疏泄,侵犯脾胃致使胃胀腹满,胸胁气滞,而嗳气则缓,恶心、呕吐,大便不畅,舌淡红而苔白腻,脉细弦。气滞湿阻者多为脾胃虚弱,脾胃不和致使心烦喜呕,津液亏损,再加上湿邪入侵,病人往往神疲乏力、食少纳差,舌淡且苔白腻,脉沉细。脾胃湿热者湿热蕴结于脾胃,脾胃失运、食少纳差、饮食不调,酿成湿热,病人往往呕吐清涎,口苦,恶心,大便黏腻,舌红而苔黄腻,脉滑数。痰瘀互结者由于体质、饮食等因素而痰湿内蕴日久后,痰饮与瘀血互结,病人往往胸闷多痰,舌紫暗或有斑点,苔腻,脉弦涩。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消疣益胃汤治疗,以炒僵蚕、白芍各15 g,石菖蒲、乌梅、穿山甲、大贝母各10 g,蒲公英、薏苡仁各30 g,煅牡蛎12 g以水煎煮,1剂/d,嘱患者分早晚温服,连续服用45 d。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肝胃不和者加柴胡,枳壳各10 g,木香、陈皮、茯苓各6 g;气滞湿阻者加黄芪、桂枝和当归各12 g,厚朴、生姜、陈皮各9 g;脾胃湿热者加干姜、丹参各10 g,黄连、茯苓各9 g;痰瘀互结者加苍术12 g,红花、桃仁各10 g,砂仁6 g。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参照2002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患者主症及次症消失,Hp检查转阴的视为显效,患者主症及次症好转,Hp检查接近阴性的视为有效;未满足以上条件的均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68×100%。

②以主症及次症(胃痛、胃胀、泛酸、嗳气、恶心呕吐、大便不畅、食少纳差)等共计7个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症候积分,每个症状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以0~3分标记。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

③所有患者均于开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以低温离心取上清液置于-80℃冰箱中保存待检测。采用芬兰Biohit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胃蛋白酶原I(PG I)及II(PG II)、胃泌素-17(G-17)的含量。

④随访2个月,记录患者疣状胃炎的复发情况。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数据

68例患者经为期45 d的治疗,经评价发现显效40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2%。

2.2 症候积分数据

治疗前后,患者症候积分分别为 (17.45±2.52)分、(7.85±1.65)分,前后比较(t=26.281 7,P<0.05)。

2.3 胃肠功能指标数据

治疗后,患者G-17、PGI和PGII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见表 1。

表1 胃肠功能指标数据(±s)

表1 胃肠功能指标数据(±s)

时间 G-17(μmol/L) PG I(μg/L) PG II(μg/L)治疗前(n=68)治疗后(n=68)t值P值18.23±4.15 8.12±1.48 17.853 6 0.000 0 20.14±3.28 30.54±4.32 15.811 0 0.000 0 15.27±5.08 7.43±1.21 12.380 1 0.000 0

2.4 复发数据

随访2个月,患者均无再次复发。

3 讨论

中医认为,疣状胃炎是因外邪入侵,中气虚弱,血运不畅致使瘀血停滞,逆反脾胃所致,为本虚标实之症,当属“胃脘痛”“痞满”的范畴。 《证治汇补》中有:“痞,由阴伏阳蓄,气血不运而成,处于心下,位于中央;填满痞塞,皆湿土之为病也”,这说明,胃脘痛的实质是脾胃虚弱,外邪内侵,损及脾胃,忧患郁怒,横逆犯胃,再加上气滞、血瘀、热蕴、湿阻、痰结等,造成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症候特点。因此,根据病因病机不同,中医治疗应以健脾温胃,清热利气,化湿解毒的随症加减原则实施[4]。

消疣益胃汤有凉血解毒、护胃健脾的功效,方中炒僵蚕能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白芍能养血止汗、敛阴调虚;石菖蒲是化湿开胃,通窍理气、散风豁痰的良药;同时,乌梅有收敛生津、敛肺涩肠的作用,能帮助病人提高免疫力,还具有一定的抗感染、抗肿瘤和抗炎镇痛的效果[5]。穿山甲具有活血消癥、通经祛瘀的功效;大贝母对于脾胃虚寒、湿痰淤积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大贝母还具有抑制胃酸,止痛,从而帮助胃粘膜恢复的作用;蒲公英能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具有较强的杀菌、抗炎效果,可抑制Hp的繁殖;薏苡仁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护胃,除湿解痹、清热排脓的作用;煅牡蛎重安神补阴,和胃镇痛,一般用于胃痛泛酸[6]。同时,在基本方之上联合辨证加减药物治疗,柴胡可和胃解表,疏肝升阳,《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枳壳归脾,胃经,可消积理气,理气平胃;再加上木香、陈皮等消食化痰、理气健脾等药材改善肝胃不和的情况。黄芪可托毒生肌,健脾补中;桂枝能发汗解肌、助阳化气,平冲降气;厚朴和生姜、陈皮联用可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改善气滞湿阻的情况[7]。干姜对湿热并存的疾病疗效较好;丹参有抗炎的作用,并且可帮助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对预防疣状胃炎复发有明显的作用;同时,黄连和茯苓有解毒、利水健脾的效果,可帮助改善脾胃湿热情况。苍术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红花和桃仁的搭配可起到活血通络、散瘀止痛之功效,显著改善痰瘀互结的状况[8]。

研究得出,68例患者经为期45 d的治疗,经评价发现显效40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2%。治疗后,患者临床症候积分(7.85±1.65)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81 7,P<0.05)、G-17、PGI和 PGII等指标分别为 (8.12±1.48)μmol/L、(30.54±4.32)μg/L、(7.43±1.21)μg/L, 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t1=17.853 6、t2=15.811 0、t3=12.380 1,P<0.05)。 随访 2 个月,患者均无再次复发。这说明,利用中医消疣益胃汤辨证治疗疣状胃炎的效果较好,不但能帮助快速改善患者腹痛、便血、恶心、呕吐等症状,多种中药材气血同调,寒热并用,达到健脾护胃,祛瘀解毒,清热化湿的效果,能帮助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对于预防疾病复发有重要意义[9]。

这与郑惠虹等[10]的研究结果有一致性,郑惠虹针对收治的50例行胃镜检查确诊疣状胃炎的患者给予自拟消疣汤治疗。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12例临床治愈,19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00%。患者治疗后临床症候积分(6.95±1.82)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G-17、PGI和 PGII等指标分别为 (7.32±1.48)μmol/L、(32.34±3.86)μg/L、(7.02±1.16)μg/L, 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并指出,根据随症加减原则给予消疣汤治疗,对疣状胃炎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消疣益胃汤对改善疣状胃炎患者临床症状,胃肠功能有明显的效果,对于促进Hp转阴,预防复发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症候气滞健脾
更正说明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