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欣赏课的实践与研究》
2019-05-28郭希慧
郭希慧
【摘 要】中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应将优秀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音乐欣赏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能力,所以通过音乐欣赏课,当将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成为中国学生的审美标准,增强学生民族意识。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传承;音乐欣赏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4-0081-01
在华夏民族辉煌而灿烂的文明中,音乐作为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与精神象征的一种社会形态与艺术形式,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地向世界证明它的源远流长。无论是历经八千年时间的铅华,仍能演奏出美妙声音的贾湖骨笛,还是贺绿汀的第一首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钢琴曲《牧童短笛》的诞生,中国音乐文化向世界展示出了它的古老与年轻,且无一不惊艳世界。中国的民族音乐不仅文化丰富多彩,更饱含了几千年来流淌在华夏子孙血液里的人生價值观与审美。在2011年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了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再次确立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地位。其中,音乐欣赏是实现音乐审美教育的途径,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强调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教育工作者当遵守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将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将培养学生具有深厚民族音乐文化审美力作为音乐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实践将民族音乐文化深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中。
一、《八音和鸣》欣赏课教学设计研究
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中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欣赏学习设计。其次,无论从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民歌、戏曲、民族乐器,都贯穿在大部分单元的欣赏学习中,使学生不仅能认识到多样性民族音乐文化也保证了学生在一个学期的音乐课堂中不间断地去欣赏与学习欣赏音乐,呈现出现在音乐欣赏教学和教材设计的系统性。
《八音和鸣》单元中共有四首音乐欣赏曲目,分别是唢呐曲《百鸟朝凤》、二胡曲《江河水》、古筝曲《渔舟唱晚》和京胡曲《夜深沉》。首先在课时设计上,我认为将不同曲目划分可为四个课时。每个课时需完成相应的课程要求。第一,需要完成学生对旋律的欣赏,在教材中已经将曲目的重要旋律部分展示出来,教师可通过带领边演唱边欣赏的形式让学生快速熟悉欣赏内容。第二,是对曲目结构与主体划分,每首曲目都依据创作背景对应不同的音乐主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的变化主动划分曲目结构,并学会欣赏在不同主题下的旋律所表现出的艺术形象。第三,曲目的历史背景(自然背景)与人物(动物)形象,以《夜深沉》为例,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出夜深沉描述的是虞姬在拜别霸王前舞剑时的场景并能了解这段民族文学和历史。以《百鸟朝凤》为例,学生需在旋律的欣赏中体会曲目中虫鸣鸟叫的自然现象等。体验中国民族乐器表现力的多姿多样。第四,民族乐器的辨识、基本演奏形式和该乐器其他曲目的欣赏扩充。比如在《江河水》欣赏中,教师需要展示二胡的基本演奏姿态,使学生了解二胡丰满、温润、沧桑的音色,并引申旁支拉弦乐器的形象,欣赏二胡其他表现不同艺术风格的曲目如《二泉映月》等。第二,在欣赏内容设计侧重上我认为民族音乐文化在欣赏课的要求是要使学生被培养出对符合中华民族音乐气质的审美能力并升华其心灵使得其拥有健康的品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民族音乐的旋律、认识民族乐器,更重要的是完成对民族精神中优秀品格的传递。因而,教师在欣赏课的教学准备之前必须对将要教学的作品先进行深刻的学习与体验,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
二、《八音和鸣》欣赏课教学实践问题研究
民族音乐在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一些矛盾。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学生对民族音乐魅力的“不感冒”。比如在欣赏《夜深沉》(《霸王别姬》)片段时,以不尊重和玩笑的姿态模仿梅兰芳大师唱腔的学生形态各异。在《渔舟唱晚》乐器欣赏时,会有学生表示还有人学习这种过时的乐器吗?根据这些问题我深入调查和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现今无论是学校音乐教育还是社会音乐教育的教学与考核,使用建立在西方十二平均律上乐理知识体系,学生接触音乐的开始就是西方音乐的知识体系框架,而属于中国民族音乐乐理的律学知识体系鲜少在课本与生活中体现,包括许多音乐教师对本民族的音乐基础知识体系都不甚了解。我相信这是我们当代所有教育工作者们正在努力的方向。再者,在中国西方乐器的学习成为如今国民的主流方向。大多数民族乐器的普及工作很难在人们“尚西乐”的观点下进行。最后,伴随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国内外的多元文化潮流也使得音乐自由发展了一些格调低俗“快餐音乐”,且学生的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在校外,这些音乐学生的音乐审美力都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导致学生不愿意静心去学习与聆听高雅艺术,反而沉迷于“快餐文化”带来的“快餐艺术”,并成为其理所当然的追求。《音乐课程标准》里有一段话:“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情商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将民族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欣赏课的重要一部分,就是要学生学会民族音乐文化里的优秀品格和能辨别“善与恶”的审美能力。以上两点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以自身和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去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民族音乐审美力。
参考文献:
[1]尹爱青. 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人学研究[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廖家骅.乐论集[M].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