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演唱分析
2019-05-28王英阁
王英阁
【摘 要】《渔舟唱晚》作为我国著名的古典音乐在国内广为流传,可谓是我国民族音乐史上的艺术瑰宝。《渔舟唱晚》所表达的意境与现代人民所追求的审美情趣相互符合,经过多次改编的《渔舟唱晚》依然具有极强的中华民族艺术之美,可以称之为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本文将重点对声乐作品《渔舟唱晚》进行演唱分析,为广大声乐爱好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艺术特色;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4-0056-02
民族声乐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声乐的探讨从未停止,在不断地探讨中一首首声乐艺术作品被不断赋予新的灵魂和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越发迅速,声乐也进入一个全新的纪元,人们对民族声乐艺术的追求也到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民族古典声乐更是受到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欢,一些根据古曲改编的声乐作品不断涌现,给人民群众带来全新的感受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就是一首由改编而来的古曲风格歌曲,本文将深入解读分析《渔舟唱晚》的演唱技巧,为广大声乐爱好者提供借鉴和参考,希望通过演唱者声情并茂的歌唱来传达中华民族声乐之美。
一、民族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概述
(一)乐曲《渔舟唱晚》介绍
《渔舟唱晚》作为一首河南古筝名曲,其中包含众多古今中外文士的心血,从清末庠生金灼南到筝演奏家娄树华,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著名音乐家黎国荃先生等一系列的音乐艺术家,都曾对《渔舟唱晚》这首声乐作品进行过完美的演绎,每一次的创新与演绎都是对经典的致敬。《渔舟唱晚》用三十年成为亿万中国人民最熟悉的民族声乐,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北京音乐中不断播放,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渔舟唱晚》中所表达的主题为优雅,同时表达的意境优美,两者结合宛转悠扬的音调可谓是让人百听不厌。每当耳边响起《渔舟唱晚》这首曲子时,闭上眼睛脑海中瞬间呈现出一幅夕阳西下时泛着微光,照应着水波粼粼的湖面,好一副泛舟湖上美景图,这时远方传来渔家在船头泛舟赶往家中的幸福歌声,好不惬意,这番优雅情趣不由得让人心生向往,这也是歌曲的主题想要带给听众的感受。
(二)声乐作品《渔舟唱晚》的创作概况
声乐作品《渔舟唱晚》是由刘粼先生和王志信先生共同创作而成的,在经过刘粼先生和王志信先生改编后《渔舟唱晚》形成了全新的曲风,但是却依然保持曲中原有的婉转优雅主题。这首《渔舟唱晚》经过大胆的创新改编之后,与原先的曲子观念以及形式都有較大的改变。首先是形式上的改变,《渔舟唱晚》原曲因为时间较长,所以过于古典化,经过创新后在古典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现代化内容,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在曲子的观念上,编曲老师也采用了较为创新的改变,将原古筝曲中添加了更多现代化古筝的内容阐述、旋律的重组与排列。可以说这一次对《渔舟唱晚》的改编是从根本上让古筝曲更加贴近现代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等于是在原曲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创作,将现代思维方式完全地融入古筝曲中,并且不产生违和感,这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惊喜。《渔舟唱晚》经过创新之后旋律与曲调更加的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作曲家在表达声乐作品《渔舟唱晚》独特的艺术特征时,依然保持了原曲的主要旋律,在主旋律不变的情况下,将歌曲的曲式进行重新构建,对调性进行不同的搭配,再加上独特的人声演唱后,让这个音乐整体大气磅礴而又悠扬婉转,充满艺术感,并完全地表现出来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之美。
二、《渔舟唱晚》演唱分析
(一)歌唱技术要点
《渔舟唱晚》这个作品对于演唱者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 ,需要演唱者具有稳定的气息以及良好的声音条件,因为歌曲的开端部分就是高音,要在第一句时就用自己沉稳的气息表现出饱满有力量的声音,让听众能够感受到圆润饱满的声线,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力量,歌唱者在前奏开始就要调整好气息,放松身体,确保发出的每一个音都是高质量的。为了保证各声区声音的稳定性,在演唱中声区时应当适当将整个喉咙发音位置相对的稍微放低,最佳的发音是胸腔音,可以让听众感觉到歌声的委婉已经舒适感。
在整个音乐作品的第二段开始整段高音、节奏加快的部分,演唱者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气息稳定,整个声音集中在发声的部位,才能发出短促有力,饱满激昂的声音,体现出整个中段部分带给听众的震撼。演唱者需要从中段开始持续保持这种感觉直到后半段,在节奏从密集震撼的节奏中回归活泼灵动,活泼灵动的声音需要演唱者保持声音的弹性,感觉为略带诙谐的声音表现,这也是一种生活情趣的体现。
第二部分音区逐渐升高,歌曲最震撼的地方声音力度也要逐渐增加,这就需要提前调整好气息,充分使用腰腹的力量歌唱,才能将整个音乐的宏伟气势推向歌曲最后力量的部分,慢慢地再到G调,这时整个歌曲慢慢地回归于平静,湖面像最开始那般安静、惬意,演唱者歌唱力度逐渐减弱,一切重新回归于平静,整个曲子在幸福祥和的氛围中结束,整个音乐余音绕梁三日,让听众意犹未尽。
演唱者不仅是要在声音上洪亮饱满,在气息上均匀稳定,在咬字时更要清晰,并且收放自如。不能在演唱时出现吐字不清、拖沓的情况,也要避免可以咬字而让人感到生硬的感觉。
(二)情感表达分析
在声乐作品《渔舟唱晚》的开头部分编曲家就将其背景设置为夕阳西下,舟湖上的美景,加上渔民十分悠扬的曲调,形成一幅惬意美景。
引子部分则是淡雅的钢琴中出现的有力的钟鼓声,此时歌曲从A段开始,演唱者就要让喜悦的表情由心底发出,感受晚霞来临傍晚的湖面使人感觉到无比的安静、舒适。
第二段曲子的基调为G宫调,最后一句“满仓鱼儿肥”的歌词结束后,第一段的演唱就完美结束了,渔民带着满仓的鱼儿兴高采烈。歌曲的第二段明显欢快并且紧凑起来,“小鸭戏水”的场景更是将这种欢快的氛围达到极致,将曲子推向了整个歌曲最有力度的部分,演唱这一部分时就需要演唱者调整自己的状态,用轻巧、纯净的声音和愉悦的表情表达出活泼、幸福的情感,仿佛自己就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和小鸭一起嬉戏,从而带领听众一起感受渔民的幸福时光。
最后一段的演唱与开头时的演唱要求相同,需要演唱者的喉咙稳中带有感情的声音,在演唱过程中保持整段的音色都处于明亮状态,用声音传递歌曲想要表达的感情,将自己的声音与对自然的热爱融入演唱中,表现出对整部作品中对生活和自然向往的主题。
《渔舟唱晚》整个歌曲的后半段与开头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歌曲的后半段是激昂结束之后归于平静,在演唱者即将要进行演唱时首先内心就要想到雨过天晴、风平浪静的感觉,才能将这种情绪带给听众,感动听众,让听众从歌手中得到演唱者以及歌曲本身所表达的感觉。
《渔舟唱晚》这首歌曲不仅仅是在强调演唱技巧,更是在表达感情,让演唱者用声音的情感表达出作曲者所想要表达的主题才是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要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让听众不只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受,还让听众们对我国劳动人民产生尊敬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让人们对自然与生活更加热爱,让人心生陶醉并对那般生活产生向往,使得这首曲子更加具有深刻意义。
因此,演唱者只有深刻地分析作品才能领悟到并演唱出作曲家所表达的音乐思想,才能体现出整个音乐作品的魅力,才能将音乐作品不断流传。
三、结语
时代在不断发展,各种新的音乐元素不断融入我们的民族音乐中,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我们弘扬和传播的主流音乐文化,感谢优秀的艺术家将我们的艺术瑰宝,进行不断地创新,用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理解,为我们不断带来新的音乐艺术作品,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渔舟唱晚》这首民族声乐作品是创新成功的一个案例,随着《渔舟唱晚》的创新成功,相信中国会有更多、更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展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了解中国民族音乐,让独具魅力的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刘辉.歌唱中声字关系之思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声、字关系24字诀[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2]曾晶.中西合璧博古通今——声乐作品《渔舟唱晚》的艺术特征与演唱诠释[J].音乐大观,2013,(05).